- 少年讀論語:孔子與他弟子們的故事
- 張德文
- 1978字
- 2020-12-02 19:40:34
08 不是父子,勝似父子
顏回英年早逝,噩耗傳來,孔子悲痛欲絕,傷心地大哭:“天哪,你要我的命啊!你要我的命啊!”旁邊的人擔心他哭壞了身子,勸解道:“先生節哀,別太傷心了,您的身體要緊。”孔子好不容易止住哭泣說:“這樣的好人走了,我怎能不傷心呀!”
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
顏回聰明勤奮,為師兄弟們所公認。
一天,孔子問子貢:“賜呀!你跟顏回,哪一個更強些?”
子貢很有自知之明,他對老師直言不諱:“我哪敢跟顏回比!他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我頂多推知兩件罷了,他真的太聰明了!”
孔子說:“我贊同你的意見,你的確比不上他!”
顏回天資聰慧,卻又虛心好學。他聽孔子講課,十分專注。對老師的教誨,從不提反對意見,總是高高興興地接受。有時甚至會令孔子覺得這樣的做法對自己沒有什么幫助,但孔子又發現,顏回每次聽完課,都退下自己反復思考,還總能揣摩出一點新意來。
他生活十分清苦,住在偏僻小巷的破屋里,與父親顏路相依為命,以粗茶淡飯度日。別人以為他受不了,可是他天天早起晚睡,讀《詩》學《禮》,沉浸在學習中,感受著無窮的樂趣。
他對老師的崇敬,也是人所共知的。
當年能說會道的少正卯聚眾講學,多次把孔子的學生吸引了過去,唯獨顏回始終不離開孔子。他說:“老師給我的東西太多了!他老人家的學問是那樣高深,我該怎樣形容好呢?如果說老師說的道理在上面,你抬頭看,越看越覺得它高;如果說它在你面前,你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它深刻。你似乎伸手就可以抓住它了,一會兒它又不見了,或許跑到后面去了——原來我并沒有真正弄懂它。對我這樣愚鈍的學生,老師也不放棄,始終循循善誘,用文獻豐富我的知識,用禮節約束我的行為。我用盡精力,似乎能跟上老師了,但再想前進一步,還是感到很困難。這樣的好老師,我是永遠也不會離開他的。”
的確,孔子周游列國14年,顏回一直跟隨著老師。
公元前497年,孔子離開衛國前往陳國,途經匡城(今河南長垣),駕車的學生顏刻舉著馬鞭指著城墻的缺口說:“當年我們就是從這里攻進城的。”(7年前,魯國的陽虎曾派兵攻進匡城)匡人聽到后,誤以為陽虎又來騷擾他們了,一窩蜂涌上來把孔子師徒團團圍住。學生們又慌亂又焦急,唯恐老師被傷害,孔子卻安慰他們說:“周文王去世后,他的文化遺產都在我這里。老天如果要消滅這種文化,我也沒辦法,否則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樣!”說完,他找塊石頭坐下,不慌不忙地彈起琴唱起歌來。匡人一看,這不是陽虎的軍隊,于是撤圍放行。然而時間已經過去了5天,孔子清點一下人數,卻不見顏回。孔子正在焦急,顏回卻出現了。原來他行動遲緩,脫了隊。聽說前面出了亂子,顏回擔心是老師的隊伍遇險,于是他拼命往前趕。這時,他并不知道老師也在為他的安危而著急。孔子見顏回來到跟前,長出一口氣說:“回呀,你怎么這時才來,我還以為你死了呢!”顏回行禮道:“讓老師擔心了,老師在,學生不敢死。”說得大家都笑了。
隊伍來到陳、蔡兩國間,師徒們斷了糧。一天,顏回不知從什么地方要來一點米,他尋了一把柴,專門為孔子架鍋做飯。飯熟了,不巧一點煙灰掉進了鍋里。顏回想:不能讓老師吃不干凈的飯。于是,便把一小團帶煙灰的飯拈起來,剛準備扔掉,又覺得太可惜,何況這又違背了圣人的古訓,便連煙灰帶飯粒送進口里吞下,再將鍋里的飯全部盛出來,恭恭敬敬地送到多少天來只能以野菜湯充饑的老師跟前。孔子知道情況后,十分感動——難得呀!顏回這一片孝敬之心。
想著這些往事,孔子不禁又悲傷起來。
忽然,顏回的父親顏路進來了。顏路是孔子的早期弟子,比孔子只小六歲。他家境貧寒,愛子去世,十分悲傷,前來向孔子求援,給愛子舉行一個像樣的葬禮。
顏路說:“老師!我知道您很器重回兒。現在他走了,我連給他買一副外槨的錢都沒有。”顏路想,孔子這時已不再參政,只在家整理文獻,收徒講學,他出行使用的車子已經沒有多大用處,希望孔子能賣掉車子,幫他買一副外槨。顏路傾吐完心聲,跪拜在地,泣不成聲。
孔子見顏路這樣,也忍不住淚流滿面。他俯身扶顏路起來:“顏回是您的兒子,也跟我的兒子一樣。您知道我的鯉兒走時,我也只給他買了內棺,沒置辦外槨。對于回兒——請原諒我這樣稱呼我的愛徒,我也將一視同仁。至于車子,目前我還不能賣掉。朝中官員跟我還時有來往,我徒步去見他們,是不合禮儀的。”說完,兩位老人相擁而泣。
平時,師兄弟們與顏回相處十分融洽,他們仍然想辦法厚葬了顏回。孔子知道后,又一次哭了起來:“回呀!平時你待我如父,我卻沒能愛你如子;即使今天,我也沒能做到與鯉兒同等對待!”
后人評論說,顏回追隨孔子,像大孝子曾參侍奉父親一樣。的確,孔子與顏回,不是父子,卻勝似父子。
說明
本文根據《論語·公冶長》《論語·子罕》《論語·先進》《論語·為政》《論語·雍也》《左傳·定公六年》《呂氏春秋·任教》《呂氏春秋·勸學》《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論衡·講瑞》以及《孔子家語·弟子行》中的部分資料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