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客戶說貴,是價格問題?
開始本章節的話題前,讓我來猜猜你是個什么樣的人。
首先,你很需要別人的喜歡和尊重,你也有自我批評的傾向,你有大量潛能尚未被完全開發和利用,你還沒有把它變成你的核心競爭力。
個性方面,你會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都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管外表顯得從容,你的內心焦慮不安。
表面上,你守紀律、受控制,而在內心里往往感受到煩惱和沒有安全感。你有時也會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和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你喜歡變化和時常換換花樣,對約束和限制感到不滿,你會為你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自豪,并且不太會接受那些未經許可和證實的觀點。
你發現你有時是外向的——和藹可親、容易交往、善于交際,但你有時又是內向的——小心謹慎、沉默寡言,你渴望的一些東西往往又是相當不現實的。
你是否被說中了呢?這段話是一段非常經典的巴納姆效應的案例,適用于每一個人。
巴納姆效應是一種心理傾向,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一些自我知覺上的偏差,會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銷售中可巧妙運用巴納姆效應。
與客戶初次見面或者溝通時,可以用開場白來打開話題。“李總,讓我猜猜您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好不好?首先您很需要別人的喜歡和尊重……”
幫客戶分析問題時,你也可以說:“李總,您看您如今的處境是不是這樣的?首先您很渴望企業發展和成長,但你有時候會感到有心無力。”
只要你掌握了巴納姆的核心思想,并在銷售中靈活使用,效果就會顯著。
不過,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是巴納姆陷阱。之所以說是陷阱,是因為銷售中的銷售人員作為聽眾,很容易被客戶哄得飄飄然。
常見的巴納姆陷阱有三類:
第一,意愿陷阱。
“唉呀,這件事我們會認真考慮的。”
“嗯,你們產品很有特點,我很有興趣。這樣,你回去給我做個方案吧!”
“唉呀,你的項目我們很看好,我們肯定會投的!”
如果你聽到這些話,一定要小心,這可能都是客戶隨便說說的,是典型的巴納姆陷阱,在商場上屬于套話和禮話,往往隱喻著拒絕。
第二,需求陷阱。
在挖掘需求的過程中,客戶傳遞了“我很渴,要喝水”的信號,而這可能不是真需求。原因在于一是需求錯配,他真實的需求不是渴,而是餓;二是出于試探的目的,他的確口渴,但他不想喝水,他想喝可樂,甚至是更高級的需求。我們要從客戶的話語體系中挖掘出“言外之意”:
第一,客戶說的不是需求,而是自己面臨的問題。事實上大部分人無法真正描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
第二,客戶說的不是需求,而是委婉拒絕或推辭的借口。
因此,銷售不能被動等客戶提需求,要主動挖掘,進而判斷需求,這才是動作的關鍵。
第三,難點陷阱。
當一個客戶到了可簽約的狀態,往往會提出大量的問題,這在銷售領域被稱為“成交疑慮”。它是影響和決定成交的核心難點。
“成交疑慮”有以下幾種:
“唉呀,小李啊,東西是挺好的,我也很喜歡,就是價格太貴了點。”言外之意似乎再便宜些就能買了。
“唉呀,小李,我跟你說,你們家的產品服務真的很好,可是我們家的預算啊……”言外之意似乎解決了他的預算問題就能成交了。
“我跟你說啊,我很喜歡你們的產品和服務,等明年,我一定和你們合作……”言外之意好像是說時機確實不對。
這些都是典型的巴納姆陷阱,尤其是關于價格的對話。很多人潛意識把價格降低與客戶購買畫等號,認為討價還價是符合人性的。但在銷售場景中并非如此。銷售是說服與被說服,是溝通與合作。價格并非單純意義上的定價,它是價值的體現,我們說服客戶的關鍵點在于產品或服務能否給對方帶去顯性的價值。
要避免掉入巴納姆陷阱里,可以用三招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
第一,自我認知。在人和事的經歷中發現自己,認清自己。
第二,客觀認知。在宏觀的復雜事物中探索和認知世界。
第三,銷售認知。怎么賣永遠都是手段,關鍵是要搞清楚賣的是產品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