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精裝
- 老子
- 2017字
- 2020-09-11 12:47:28
二章 有無相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a;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b,難易相成c,長短相形d,高下相傾e,音聲相和f,前后相隨g。
是以圣人處無為h之事,行不言i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j,生而不有k,為而不恃l,功成而弗居m。夫唯弗居,是以不去n。
◤注釋
a斯惡已:就顯出了丑。斯,就,則。已,句末語氣詞,表肯定。b相生:相互依存。c相成:相反相成。d相形:相互比較。e相傾:對應而存。傾,依靠。f相和:相互應和。g相隨:相互跟隨。h無為:不妄為,順應自然。i不言:不用言辭,不用政令。j不辭:不為始。k有:占有。l恃:自恃。m居:居功。n是以不去:以是不去。去,離。
◤譯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有了丑;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有了惡。
所以,有無對立而生,難易相反相成,長短對比而顯,高低對照而存,音聲相諧而和,前后相隨而至。這是宇宙萬物永恒之道。
因此,圣人用“無為”的方式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教化眾生。聽憑萬物興起而不干預,生養萬物而不占有,孕育萬物而不自恃,功業成就而不自居。正因為不居功,所以功績永存。
難易相成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為美,也就有了丑;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有了惡。
美與善是人們極力追求的境界。中國上古文化指導人生的哲學思想是要求人們的言行達于至善至美的境界。這一點,從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之中,可窺一斑。然而,美與善不可刻意追求,更不可拿它標榜。有了執著之念,就遠離了本體。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所以,有和無,在對立統一中產生。難和易相反相成。長短通過比較才能顯形。高低相傾而自然歸于平等。音樂和聲音相互應和,前后相互跟隨。這就是自然永恒之道。
“相生、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是指各種事物相比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一切事物都是在相反的關系中體現相成的作用,相互對立之時又相互依賴和補充。所以在處理事情時要善于加以運用。
比如難易相成。做事要從容易的地方下手,循序漸進,難事也就容易解決了。圖難于易是成功的要訣。對于困難的事,要學會用簡單的思維去考慮,用簡單的方式去處理。不僅難易相成,高低也是相傾。“木秀于林,風必吹之。”名高位顯,難免有不虞之譽。爬得越高,摔得也會越重。天地萬物,總是糾結在一起,不可斷然分開,人事也是如此。談“高”,不能沒有“低”;談“長”,不能沒有“短”。這就是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關系。

功成不居
老子提出上面的一系列對應關系,說明了事物之間相互為用,互為因果。比如,沒有絕對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一切都是相對的。因此,要認識道的妙用,效法宇宙萬物的自然法則,就要不偏執于一端,不去刻意追求,任意妄為。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因為順應形勢,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則會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成。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要按照規律辦事。重視矛盾雙方的對立和轉化,這是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具體運用。不言之教,指身體力行,以此使人們得到同化。
圣人,指有道的人。道家所說的圣人,蔑視一切政教禮法,拋棄一切束縛心靈的教條,以“虛靜”、“不爭”為理想,追求心靈自由,與自然合一。儒家所說的“圣人”,則指道德修養有成,克制欲望即自然的人性,一切遵循禮法的人。所以,本書中的“圣人”,指有“道”的人,要注意其內涵。
“無為”,并非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做違背本性、束縛心靈的事,比如禮制,比如名利,都違反了自然人性,會使人異化。因此,老子的“無為”,實際上是不妄為,順任自然而為。“無為”是老子所提倡的生活態度,也是其哲學觀,涵蓋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希望統治者能“無為而治”, 不強制實現自己的主觀意志,不發布違背自然的政令。“圣人”依照客觀規律,以無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進自然改造和社會發展。在這里,老子主張發揮主觀能動性,用“無為”的手段達到“有為”的目的。這是“無為而治”積極的一面。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地萬物的興起,并不是有什么主宰力量,而是通過“道”的運作。生養萬物并不為己,更不自恃有功。正因如此,人們才推崇自然的偉大。所以,有智慧的人效法自然,不計名利,功成不居,秉承“道”生養萬物之精神,效法天地存心而為人處事。當一種新生事物興起時,不去占有它,干擾它。封建專制社會幾千年,民眾貧弱的原因就是政府干預過多,不斷對人民進行壓榨和盤剝。圣人之道,不爭不求,而人盡其才。刻意用力乃至加入自己的主觀意志,就會出現拔苗助長的現象,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盡管對于“道”的內涵,眾說紛紜。但老子“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和樸素辯證法思想,則是其哲學上的顯著特征,得到一致肯定。宇宙萬物從產生到消亡,無時不處在運動之中,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萬事萬物的存在,總是以自身對立面的存在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