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十章 唯之與阿

唯之與阿a,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b,其未央c哉。

眾人熙熙d,如享太牢e,如春登臺。我獨泊f兮,其未兆g,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h,我獨昏昏i。俗人察察j,我獨悶悶k。淡l兮其若海,飂m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n,而我獨頑似鄙o。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p

◤注釋

a唯與之阿:唯唯諾諾與大聲呵斥。唯,應諾聲。阿,通“呵”,斥責。b荒兮:時間久遠的樣子。c未央:沒有完結。d熙熙:興高采烈的樣子。e太牢: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靈時用豬、牛、羊的規格。f泊:淡泊寧靜。g未兆:沒有跡象,引申為不炫耀。h昭昭:清楚明白。i昏昏:暗昧糊涂。j察察:嚴苛的樣子。k悶悶:淳樸的樣子。l淡:遼遠。m飂(liǎo):疾風。n眾人皆有以:眾人都有作為。以,用。o頑似鄙:愚頑鄙陋。p貴食母:以食母為貴。食母,食于母。用“道”來滋養自己。母,指道。

◤譯文

唯唯諾諾與大聲呵斥相差多少?美好與丑惡相差多少?他人所畏懼的,不可以不畏懼。自古以來皆如此,這種風氣何時停止。

眾人都喧鬧喜樂,興高采烈,就像享用豐盛的祭祀,就像春天里登高遠望。唯獨我內心恬淡而無動于衷,混混沌沌的樣子,就像初生的嬰兒不懂言笑。疲乏懶散,因不服從于潮流而顯得無所歸屬。

眾人都有充足的準備,唯獨我卻什么也不足。我真是愚人的心腸呵。眾人都似乎清醒明白,唯獨我糊里糊涂。眾人都是那么嚴肅苛刻,唯獨我如此淳厚質樸。遼闊深廣呀,像汪洋之大海。自由奔放呀,像高天之季風。

眾人皆有所作為,唯獨我愚笨且鄙陋。我偏偏要顯揚這一種特立獨行,只重視用“道”來滋養自己。

圣凡有別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唯唯諾諾和大聲呵斥,相差能有多少呢?“唯”是應諾之聲,“阿”是被大聲呵斥。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善與惡之間,究竟有多大差別?這里,有關于善惡的價值判斷問題。其實,善惡之間的邊際很難劃定。往往做了一件好事,反而得到惡果。所謂善惡是非、美丑好壞等價值判斷,都不是絕對的,而是隨時代、環境不同而變化。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即使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仍要避免舉止怪異,驚世駭俗,即“和其光,同其塵”。對人們所畏懼的,也表示畏懼,不去觸犯。盡管老子認為自己與世人在價值觀上相差很遠,但他同時認為,由于價值判斷是主觀的、相對的,譬如善惡美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這些問題沒有必要窮究到底。

“荒兮,其未央哉。”處在紛亂的塵世,還有誰關注內心嗎?于是心靈荒蕪了,像無邊的荒漠。人們畏懼的是“名利”,正是由于名利的役使,才使人們荒蕪了心靈,而心靈的荒蕪才是最可怕的。人心不古、社會紛亂、道德沒落,奸詐機巧者暢行無阻,善良的人卻總被欺壓。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若在一個永遠向前推進的時空,我該如何以自處呢?眾人汲汲于名利,有所收獲就沾沾自喜,似是享用了太牢那樣的祭品,似是陪伴帝王登上了春臺觀看景致。這些愚蠢的人們啊,盡管時時在遭受剝削和壓迫,反而醉生夢死,不知何為幸福,何為自由。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追逐身外之名利,而我獨守內心的平靜。混沌如初生嬰兒般天真質樸。遨游于太虛之境,像是找不到歸宿。儽儽,在道境中飄浮不定的感覺。

“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眾人都歡樂有余,只有我像是被世人遺忘,獨自享受心靈的寧靜。世上的人,都認為自己了不起,拼命追求,什么都想占有。而我什么都不要,“遺世而獨立”,像是被世界所遺忘。

“我愚人之心也哉。”我看上去是多么昏昧呀,不忘和“道”混為一體,不敢有一點私心雜念。人生,快樂之中也許暗藏隱憂。所以,我不同于眾人,如一潭清水,保持平常心境。

老子所謂的愚人,是一種與世俗之人不同的至高之人,淳樸、自然,看似敦樸木訥,實則洞悉世事、通達人情,對人生的理解遠遠高于一般人,所以這是大智若愚的“愚”,是智者返樸歸真的“愚”。這是老子理想中的人格。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昭昭,高明的樣子。世人都以為自己明白一切,只有我以昏昧處世,不計得失,因此被看成傻子。“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大家對任何事都精打細算,我卻混混沌沌,少私寡欲,好像什么都不在乎。

“淡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這里是說,有道的人內心深沉似大海,遨游于宇宙之間,若無止境心懷高遠。容納一切細流,容納一切塵垢。“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超越于世俗的拘束。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有以,目的。眾人都有人生的目的,或求升官發財,或求長命百歲。唯獨我與眾不同,隨緣而遇,隨遇而安。“頑”,有個性,堅持不變。“鄙”,言行舉止,瘋癲無狀,讓人瞧不起。到了這等地步,最解脫、最不受限制的人。這一點,一般凡夫是難以理解的。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我偏偏要與眾不同,以“道”為貴,從“道”的精神中滋養自己。“貴食母”即堅守于“道”,而返回“道”的境界中去。

老子強調以“無”為本。這不同于世人的養生之道。道家認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炁補”,由此可見“炁”的重要性。“食母”,即“食炁”,是道家養生的重要環節,即辟谷服氣術。

通過修道之人和眾人的反復對比,說明修道者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提醒人們不要舍本逐末,背道而馳,汲汲于外物多寡、名利得失,而應“返璞歸真”,尋找人生的根本。這實際上是闡述前面“和其光,同其塵”的道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繁昌县| 台东县| 阿拉善盟| 彰武县| 喀喇沁旗| 临桂县| 上高县| 北辰区| 丁青县| 巢湖市| 金堂县| 嘉定区| 平塘县| 夏邑县| 山阴县| 仁怀市| 平陆县| 将乐县| 麻阳| 新乡市| 前郭尔| 平潭县| 凤冈县| 临潭县| 永定县| 麟游县| 凤城市| 伊宁市| 清水县| 衡阳市| 眉山市| 邹平县| 清丰县| 安吉县| 黑河市| 东乌珠穆沁旗| 若尔盖县| 梁河县| 文昌市| 宁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