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道德經:精裝
  • 老子
  • 2547字
  • 2020-09-11 12:47:31

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古之善為士a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b。豫焉c若冬涉川d。猶兮e,若畏四鄰f。儼兮g,其若客。渙兮h,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i,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寧,動之徐生j?保此道者,不欲盈k。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注釋

a士:指懂得“道”的人。b強為之容:勉強來形容。容,描繪,形容。c豫焉:遲疑慎重的樣子。d若冬涉川:像冬天涉足江河。冬天過河,即在冰上走,不敢無所顧忌,必如履薄冰,小心慎重。e猶兮:警惕戒備的樣子。f四鄰:指周圍鄰國。g儼兮:莊重嚴肅的樣子。h渙兮:融和疏脫的樣子。i曠兮:空豁開廣的樣子。j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誰能在渾濁中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在安定長久中變動起來,慢慢產生。k不欲盈:不求圓滿。盈,滿。

◤譯文

古時候懂得“道”的人,微妙幽深而通達權變,令人難以識別。正因為難以識別,所以只好勉強來形容。他們小心謹慎,像冬天里踏冰過河。警惕疑懼,像隨時提防周圍攻擊。莊重嚴肅,像是在做客。融和溫暖,像冰雪消融。敦厚質樸,像未琢之璞玉。豁達空靈,像深山之幽谷。渾樸厚道,像江水之混濁。

誰能在混濁中安靜下來,保持內心澄明?誰能在長久的安定中變動起來,漸漸前進?懂得“道”的人,不求圓滿。正因為不求圓滿,所以看似保守,卻能不斷取得成功。

微妙玄通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鄙瞎胖畷r,在修道方面有造詣的人,已進入識玄的境界,思想意識和大道相通。這樣,他們就有了不為常人所理解的言行,故曰“深不可識”。

這里的“士”,指懂得“道”的人,并不是指普通讀書人,而是指學問、品德都要融會貫通,才能稱為“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即達到身心和諧,出世入世,內外兼通的程度。細致深邃而通達,一般人不能認識?!暗馈笔腔秀辈豢勺矫拇嬖冢小暗馈钡娜藙t與俗人不同,不為利欲所制約,因此靜定幽深,難以一眼看到底。

到了如此精妙不可言說的境界,便可以冥然通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了。對待萬物皆能恰到好處,正如古人所說:“圣人無死地,智者無困厄。”面對再惡劣的狀況,也不會陷入困境走上絕路。

“玄通”二字,進一步來說,即是修道有成,到了某一階段,萬物皆可以隨心所欲,把握在心中。修道有成的人“宇宙在手,萬化由心”,意思在此?!巴ā?,處處通達之意,相當于佛家所講“圓融無礙”。也就是《易經?系傳》所說:“變動不拘,周流六虛?!弊杂神Y騁于天地之間,變幻莫測。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钡玫烙谐傻娜耍话闳耸强床煌傅?,也沒辦法確定,因為他已圓滿和諧,無所不通。凡是圓滿的事物,站在哪一個角度來看,都是令人肯定的。正因為深不可識,所以只能勉強描述一些他的外在形象。

然后老子用比喻的方式,列舉了如下幾條準則,說明一個得道之人應有的本分,也是人們應該追求的修為標準。

“豫焉若冬涉川。”豫,猶豫,引申為謹慎小心,有所預備。意思是說,善于修道的人,做事不草率,始終謹慎小心,即使進入較高境界,也不表現出半點自滿,而是始終小心謹慎,就像冬天踩冰過河一樣,以防陷入危機之中?!胺彩露紡拿镥e,誰人知向靜中修。”學道的人,為人處事都從容豫逸,表面看來似乎沒有作為,實際上卻考慮周詳,早已做了恰到好處的決定。

“若冬涉川”,就如冬天過河一樣。冬天河水結冰,人馬經過要特別小心,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憂,所以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猶兮,若畏四鄰?!鄙朴谛薜赖娜?,與人相處無門第之分,無榮辱貴賤之分,對人友愛謙誠有加。以禮相待主動示好,以溝通情感,體現的是謙下之德。思慮周詳,慎謀能斷。對于自己和外界,四面八方都要觀察清楚。

“儼兮,其若客?!眱埃瑑叭坏囊馑?,表明容貌莊重。修道有成的人,態度是嚴肅的,表情是莊重的。遵循大道,不妄作妄為。待人處世都很恭敬,愛人如己,敬重他人。對人有禮有節,隨時隨地絕不馬虎,不做違背道德的事。這和《中庸》中的“慎獨”,有類同之處。

“渙兮,其若冰釋?!睖o,渙然。有道的人,排除各種恩怨和物質欲望對內心的干擾,煥然若冰雪初融,潤澤萬物而又和煦溫暖。就像孔子那樣,“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看上去很嚴肅,接近了相處時,倒覺得很溫暖。

“敦兮,其若樸?!倍?,誠實、忠厚。大道是至誠不移的,有道的人,始終以大道來充實內心,使忠厚之德不斷升華。因此,必然是至誠不欺、忠厚樸實的。

“曠兮,其若谷。”曠,廣闊、空曠。有道的人,境界廣闊,能跳出自我的拘囿,放眼于長遠的利益。虛懷若谷,豁達空靈。

“混兮,其若濁。”混、濁,愚昧的意思。有道的人徹悟大道,胸懷開闊,不會執著于個人名利得失,而是以忘我的精神,為天下之人謀利益。盡管從表面來看,會讓人覺得很傻,但其實是更高一層的智慧。

以上七句,是老子對“善為道者”所作的描述。修道有成的人,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只好拿山川河谷、樸玉釋冰等自然意象來形容類似的境界。

濯足濁流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寧,動之徐生?!闭l能夠堅守大道的虛靜,讓那混濁的名利之心慢慢澄清呢?誰又能夠堅守大道的運行,讓那治國安民的志向慢慢升起呢?

若想達到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的境界,真正體察大道,首要在于堅守虛靜,內心虛靜才能逐步淡化對外物的執著,消弱種種欲望,使混濁動亂的內心平穩下來,使之至于純粹清明的地步。逐步認識不合于“道”的現象,形成濟世安民的偉大志向。這表達了老子對世道的憂心和對仁人志士的呼喚。而修道有成的人,自然融通一切了無障礙。

關于修身養性,《大學》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句。這和老子的意思頗為相似,只是表達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儒道文化的相通之處。

由混濁而至清定,只是修道的一半?!皠又焐保攀歉匾?。道體上起種種妙用。此處的“動”,是徐徐而至,心平氣和,生生不息。也是為人做事的法則。道家要人做事不暴不躁,不亂不濁,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來。態度從容,悠然自得。這也是修道的秘訣。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庇溆1?,通“敝”,破舊,比喻過時的思想觀念。堅守于道的人,不會自滿自足。正因為不盈不滿,才能消除錯誤的觀念,不斷取得新成就。任何事情任何行為,都循序而漸進。做到不“盈”不“滿”,才能長久保持財富和權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格尔木市| 榆中县| 杂多县| 南投县| 崇州市| 南投县| 古田县| 聊城市| 吕梁市| 锦州市| 冀州市| 忻州市| 尖扎县| 玉龙| 天峨县| 壶关县| 湖北省| 平利县| 焦作市| 西藏| 炎陵县| 隆林| 达州市| 龙泉市| 元朗区| 安乡县| 南宫市| 许昌县| 白朗县| 根河市| 大安市| 衡阳县| 郧西县| 祥云县| 改则县| 六盘水市| 林甸县| 南阳市| 察雅县|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