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我的書齋,就想起一九四五年在昆明西南聯大念書期間聞一多先生告誡我的那句話:“要走出書齋,走出象牙之塔。”其實,我們那時的書齋是茶館。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大校舍非常簡陋,十幾個人住在一間狹長的草棚里,圖書館又小,大家只好把茶館當書齋。我由經濟系轉學哲學后最初接觸到的英文原著是巴克萊的《人類知識原理》、《視覺新論》和《對話》,這三本書幾乎全都是在茶館里念的。茶館里,各式各樣的喧囂聲都有,但我...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一提到我的書齋,就想起一九四五年在昆明西南聯大念書期間聞一多先生告誡我的那句話:“要走出書齋,走出象牙之塔。”其實,我們那時的書齋是茶館。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大校舍非常簡陋,十幾個人住在一間狹長的草棚里,圖書館又小,大家只好把茶館當書齋。我由經濟系轉學哲學后最初接觸到的英文原著是巴克萊的《人類知識原理》、《視覺新論》和《對話》,這三本書幾乎全都是在茶館里念的。茶館里,各式各樣的喧囂聲都有,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