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悅讀系列:三國演義
- (明)羅貫中著 崇賢書院整理
- 5840字
- 2020-09-03 14:58:45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卻說孫策稱霸江東,兵精糧足。建安四年,襲取廬江,打敗劉勛,派虞翻送檄文到豫章,豫章太守華歆投降,從此聲勢大振,于是派遣張纮去許昌上表獻捷。曹操得知孫策強盛,嘆氣說:“獅兒難與爭鋒!”于是將曹仁的女兒許配給孫策幼弟孫匡,兩家聯姻,將張纮留在許昌。孫策求大司馬一職,曹操沒有同意。孫策心懷憤恨,常有襲擊許都的想法。于是吳郡太守許貢暗中派使者赴許都上書給曹操。信中寫著:
孫策驍勇,好比項籍。朝廷應該對外顯示他的榮寵,召他返回京師,不可令他居于外鎮,成為后患。
使者帶著書信渡江,被防江將士抓獲,押到孫策那里。孫策看了信,十分生氣,將人斬殺,派人假裝請許貢商議事情。許貢來了,孫策出示書信給他看,喝斥說:“你打算將我送到死地嗎!”命武士絞殺許貢。許貢家屬都逃散,有家客三人,想要為許貢報仇,只恨沒有機會。
一天,孫策領兵到丹徒的西山打獵,追逐一只鹿,追到了山上。只見樹林中有三個人持槍帶弓騎馬佇立。孫策勒馬問道:“你們是什么人?”他們回答:“是韓當軍士。在這里射鹿。”孫策正要走,一人拈槍朝孫策左腿刺來。孫策大驚,急忙取佩劍從馬上砍去,劍刃忽然墜落,只有劍把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來,正中孫策面頰。孫策就拔掉臉上的箭,取弓回射,放箭的人應弦而倒。剩下的兩人舉槍向孫策亂刺,大聲說:“我們是許貢家客,特來為主人報仇!”孫策手中沒有武器,只能用弓抵御,且拒且走。二人死戰不退。孫策被刺中好幾槍,馬也受傷。正在危急時刻,程普帶領數人趕到。孫策大叫:“殺賊!”程普引眾齊上,將許貢家客砍為肉泥。這時孫策已經血流滿面,傷勢十分嚴重,于是用刀割袍,包裹傷處,救回吳會養病。后人有詩贊許家三客:
孫郎智勇冠江湄,射獵山中受困危。許客三人能死義,殺身豫讓未為奇。
卻說孫策受傷返回,派人去請華佗醫治。不料華佗已經離開去了中原,只有徒弟在東吳。于是命徒弟治療。徒弟說:“箭頭有毒,已經入骨。須靜養百日,才能平安。如果怒氣沖激,瘡傷就難治了。”孫策為人最是性急,恨不能當天就治愈。靜養了二十多天,忽然聽說張纮有使者從許昌返回,孫策喚來詢問。使者說:“曹操十分畏懼主公,他帳下的謀士也都敬服,只有郭嘉不服。”孫策說:“郭嘉說了什么?”使者不敢說。孫策憤怒,堅持要知道。使者只得實話實說:“郭嘉曾對曹操說主公不足為懼,‘輕率沒有防備,性急少謀,只有匹夫之勇罷了,他日一定死在小人之手。'”孫策聽了,大怒說:“匹夫怎敢預料我!我發誓一定攻取許昌!”于是不等箭瘡痊愈,就商議出兵。張昭勸諫說:“醫生告誡主公百日之內不能妄動,如今為何因一時之忿,就輕賤萬金之軀?”正說著話,忽報袁紹派遣使者陳震到達。孫策喚入。陳震詳細敘說袁紹想要結交東吳為外應,共同攻打曹操。孫策大喜,當天在城樓上聚集眾臣,設宴款待陳震。
飲酒之間,只見諸將互相耳語,然后紛紛下樓。孫策覺得奇怪,詢問緣故。左右說:“有一位于神仙,今天從樓下經過,諸將都前往拜見。”孫策起身憑欄觀看,只見一位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站在路上,百姓都在路上焚香跪拜。孫策生氣地說:“這是哪里來的妖人?快給我擒來!”左右說:“此人姓于,名吉,居住在東方,往來吳會,普施符水,救人性命,沒有不成功的。世人稱他為神仙,不可褻瀆。”孫策更加憤怒,喝令:“速速擒來!違令者斬!”左右不得已,只得下樓,將于吉帶到樓上。孫策喝叱說:“狂道怎敢煽惑人心!”于吉說:“貧道是瑯琊宮道士,順帝時曾入山采藥,在陽曲泉水上得到神書,書名《太平青領道》,共一百多卷,都是治人疾病的方法。貧道得到此書,只是代天宣化,普救萬人,不曾收取毫厘之物,怎么會煽惑人心?”孫策說:“你不從別人手中收取財物,衣服飲食,從哪里取得?你就是黃巾張角之流,今天若不誅殺,必為后患!”叱左右斬殺于吉。張昭勸諫說:“于道人在江東數十年,并無過犯,不可殺害。”孫策說:“這樣的妖人,我殺他,與屠殺豬狗有什么區別!”眾官都苦諫,陳震也勸。孫策怒氣未息,下令暫且將于吉囚禁在監獄,眾官都散去,陳震回到館驛安歇。
孫策回府,早有內侍將此事報知孫策的母親吳太夫人。夫人將孫策喚入后堂,說:“我聽說你將于神仙關入監獄。此人曾替很多人治病,軍民敬仰,不可加害。”孫策說:“他是妖人,能用妖術惑眾,不可不除!”夫人再三勸解。孫策說:“母親不要聽外人妄言,我自會處理。”就喚來獄吏把于吉提來審問。原來獄吏都敬信于吉,于吉在獄中時,就替他解開枷鎖;等孫策喚取,才戴上枷鎖出來。孫策得知后大怒,痛責獄吏,仍將于吉戴上枷鎖后下獄。張昭等數十人,聯名上書,拜求孫策赦免于神仙。孫策說:“你們都是讀書人,為什么不懂道理?過去交州刺史張津聽信邪教,鼓瑟焚香,常用紅帕裹頭,自稱可以助長軍隊的威風,后來竟然被敵軍斬殺。這樣的事情沒有益處,你們沒有醒悟罷了。我打算誅殺于吉,正是想要禁止奸邪,讓你們覺悟。”呂范說:“我一向知道于道人能祈風禱雨。現今天旱,何不令他祈雨來贖罪?”孫策說:“我且看這個妖人怎么做。”于是下令于吉登壇求雨。
于吉沐浴更衣,用繩子捆綁自己,在烈日中暴曬。圍觀的百姓填街塞巷。于吉對眾人說:“我求得甘雨解救萬民,然而我終究不免一死。”眾人說:“若果靈驗,主公一定敬服。”于吉說:“氣數如此,恐怕不能逃脫。”過了一會兒,孫策親自到壇中下令:“如果午時不下雨,就燒死于吉。”先令人堆積干柴。快到午時,狂風驟起,陰云密布。孫策說:“午時快到,空中有陰云,而無甘雨,正是妖人!”叱令左右將于吉扛上柴堆,四面點火,火焰隨風高起。忽見一道黑煙沖上空中,一聲震響,雷電齊發,大雨如注。頃刻之間,街市成河,溪澗溢滿,足有三尺甘雨。于吉仰臥在柴堆之上,大喝一聲,云收雨住,太陽出來。于是眾官與百姓一同將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繩索,再三拜謝。孫策見狀,勃然大怒,喝叱說:“晴雨是天地的定數,妖人僥幸做到,你們為什么如此惑亂!”拿起寶劍令左右速斬于吉。眾官竭力勸諫,孫策憤怒地說:“你們想要隨從于吉造反嗎!”眾官才不敢再勸。孫策叱令武士將于吉一刀斬頭落地。只見一道青氣,投東北去了。孫策命人將于吉的尸首在集市上示眾,來矯正妖妄之罪。
這一夜風雨交加,等到天明,于吉的尸首不見了。守尸軍士報知孫策。孫策惱怒,想要斬殺守尸軍士。忽見一人從堂前徐步走來,仔細一看,卻是于吉。孫策大怒,正要拔劍砍殺,忽然昏倒在地。左右急忙救入內室,許久才蘇醒過來。吳太夫人來探問病情,對孫策說:“我兒屈殺神仙,所以招來此禍。”孫策笑著說:“我自幼隨父親出征,殺人如麻,何曾招來禍患?如今斬殺妖人,正是要斷絕大禍,怎會為自己招來禍患?”夫人說:“因為你不信,所以才導致如此。如今要做好事來消除禍患。”孫策說:“我的命運是上天決定,妖人絕不能為禍,何必要祈禱消災!”夫人料到勸不過孫策,就令左右暗中做善事祈禱神靈免除災禍。
這一夜二更,孫策躺在床上,忽然陰風驟起,燈被吹滅,又忽然復明。燈影之下,只見于吉站在床前。孫策大喝說:“我平生發誓誅殺妖妄,來安定天下!你既然是陰鬼,為什么敢靠近我!”取下床頭劍擲去,于吉忽然不見。吳太夫人聽到,十分憂悶。孫策抱病強行去寬慰母親。夫人對孫策說:“圣人說:‘鬼神的德行,大得很啊!’又說:‘為你向上下神祇禱告。’鬼神之事,不可不信。你屈殺于先生,怎會沒有報應?我已令人在玉清觀內設醮,你親自前往拜禱,自然安妥。”孫策不敢違抗母命,只得勉強乘轎到玉清觀。道士接入,請孫策焚香。孫策焚香而不拜謝,忽然香爐中煙起不散,結成一座華蓋,于吉端坐在華蓋上。孫策憤怒,唾口大罵,跑出殿宇。又見于吉立在殿門前,怒目看向孫策。孫策回頭對左右說:“你們看見妖鬼嗎?”左右都說沒有看見。孫策更加憤怒,拔劍向于吉擲去,一人中劍而倒。眾人一看,正是前日動手殺于吉的小兵,被劍擊中腦袋,七竅流血而死。孫策命人扛出去埋葬,等到出了玉清觀,又見于吉走入觀門。孫策說:“此觀也是藏妖之所!”于是坐在觀前,命武士五百人拆毀此觀。武士正上屋揭瓦,卻見于吉站在屋頂上,撿起瓦片擲到地上。孫策大怒,傳令逐出本觀道士,放火燒毀殿宇。火起處,又見于吉站在火光中。孫策憤怒地回府,又見于吉站在府門前。孫策于是不入府,隨即點起三軍,出城外扎營下寨,傳喚眾將商議,打算起兵幫助袁紹夾攻曹操。眾將都說:“主公身患疾病,不可輕舉妄動。等病好了,再出兵也不遲。”這天夜里,孫策住在寨內,又見于吉披發前來。孫策在帳中不停地叱喝。
第二天,吳太夫人傳命召孫策回府,孫策于是回府見母親。夫人見孫策形容憔悴,哭泣著說:“你的臉色與平常大不一樣!”孫策照鏡子一看,果然見容貌十分瘦損,不覺大驚,回頭對左右說:“我為什么如此憔悴了!”話還沒說完,忽然見于吉站在鏡中。孫策拍鏡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昏倒在地。夫人令人扶到內室。不一會兒,孫策蘇醒,嘆氣說:“我活不了了!”當即召張昭等人與弟弟孫權到臥榻前,囑咐說:“天下大亂,憑借吳越人數眾多,三江堅固,可以大有作為。子布等要好好輔佐我弟弟。”于是取來印綬交給孫權說:“率領江東眾人,在兩陣之間交鋒,爭奪天下,你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人盡全力保有江東,我不如你。你念在父兄創業艱難,一定要好好圖謀!”孫權大哭,跪拜接受印綬。孫策對母親說:“老天給兒子的壽命已盡,不能侍奉慈母。如今將印綬托付給弟弟,望母親朝夕訓導。父兄的舊人,不能輕易怠慢。”夫人哭著說:“只怕你弟弟年幼,不能勝任大事,應該怎么辦?”孫策說:“弟弟的才智勝過兒子十倍,足以擔當大任。倘若內部的事情不能決斷,可以詢問張昭;外部的事情不能決斷,可以詢問周瑜。只恨周瑜不在這里,不能當面囑托他!”又喚來幾個弟弟囑咐說:“我死后,你們要一起輔佐仲謀。宗族中若有生出異心的人,你們要共同誅滅他。骨肉兄弟大逆不道的,不得葬入祖墳。”幾個弟弟都哭著接受命令。又喚來妻子喬夫人,說:“我與你不幸中途分離,你一定要孝順婆婆。早晚見到你妹妹,可囑咐她轉達周郎,盡心輔佐我弟弟,不要辜負我平日相知的交情。”說完,就去世了。當時只有二十六歲。后人有詩贊嘆:
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孫策死后,孫權哭倒在床前。張昭說:“現在不是將軍痛苦的時候。應該一面辦理喪事,一面處理軍國大事。”孫權才止住眼淚。張昭令孫靜料理喪事,請孫權出堂,接受文武官員謁賀。孫權長著方臉頰、大嘴巴、碧色眼睛、紫色胡須。過去漢朝庭使者劉琬來東吳,見了孫家的幾個兄弟,對人說:“我遍觀孫氏兄弟,雖然各有才氣,然而都不是有福長壽之人。只有仲謀體貌奇偉,骨格非常,有大貴之相,又能高壽,其他人都比不上他。”
且說當時孫權繼承孫策遺命,掌管江東之事。事情還沒有處理好,人報周瑜從巴丘領兵返回。孫權說:“公瑾回來了,我就無憂了。”原來周瑜守御巴丘,聽說孫策中箭受傷,因此回來問候。將要到達吳郡時,聽說孫策已死,所以星夜趕來奔喪。當下周瑜跪拜在孫策靈柩前大哭。吳太夫人出來,將孫策的遺囑告知周瑜。周瑜拜伏在地上說:“敢不效犬馬之力,死而后已!”不一會兒,孫權進來。周瑜拜見完畢,孫權說:“希望您不要忘了先兄的遺命。”周瑜叩頭說:“甘愿肝腦涂地,回報知己之恩。”孫權說:“我如今繼承父兄的基業,有什么計策能守護基業?”周瑜說:“自古得到賢才的昌盛,失去賢才的滅亡。為今之計,要訪求高明遠見之人前來輔佐,江東就能安定。”孫權說:“先兄遺言:內部事情托付給子布,外部事情全賴公瑾。”周瑜說:“子布是賢達之士,足以擔當大任。我不才,恐怕有負重托,愿意舉薦一人輔佐將軍。”孫權問是何人。周瑜說:“姓魯,名肅,字子敬,是臨淮東川人。此人胸懷韜略機謀。他早年喪父,十分孝順母親。家境富裕,曾經散發家財救濟窮人。我擔任居巢縣令時,帶領數百人經過臨淮,因為缺糧,聽說魯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于是前往求助。魯肅當即贈送一囷,他就是如此慷慨。平生喜歡擊劍騎射,寄居在曲阿。祖母死后,回到東城安葬。他的朋友劉子揚想要約他去巢湖投奔鄭寶,魯肅正猶豫未決。主公可迅速將他召來。”孫權大喜,立即命周瑜去招聘魯肅。
周瑜奉命親自前往,見到魯肅,敘完禮,將孫權慕求之意表達清楚。魯肅說:“最近劉子揚約我前往巢湖,我將要出發了。”周瑜說:“過去馬援對光武帝說:‘當今之世,不但君主選擇臣子,臣子也選擇君主。’如今孫將軍禮賢下士,招攬天下人才,世間罕有。你不需要考慮其他計策,只需隨我去投奔東吳就對了。”魯肅同意了,于是與周瑜一起來見孫權。孫權十分敬重他,同他談論,一整天也不厭倦。
一天,諸位官員都已離開,孫權留下魯肅喝酒,到了晚上同榻抵足而眠。半夜,孫權問魯肅:“如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我繼承父兄基業,向往齊桓公、晉文公的業績,您將要教導我什么?”魯肅說:“過去漢高祖想要尊敬地事奉義帝楚懷王,卻沒有實現的原因,是把項羽視為真正的對手。如今的曹操好比項羽,將軍如何能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呢?我私下估計漢室不會復興,曹操不能立刻剪除。為將軍謀劃,只有在江東形成鼎足之勢,坐觀其他勢力爭斗。現在可以趁北方戰爭頻繁,消滅黃祖,進攻劉表,把長江以南的敵方全部占領,并守住它;然后建立年號,在江南稱帝,與曹操南北對峙,以此為根據地,與曹操爭奪天下。這是高祖的基業。”孫權聽完之后很開心,為魯肅披上衣服并且感謝他的指點。第二天重賞魯肅,并將衣服、帷帳等物資賜給魯肅的母親。魯肅也向孫權舉薦一人,此人博學多才,十分孝順母親,復姓諸葛,名瑾,字子瑜,是瑯琊南陽人。孫權視諸葛瑾為上賓。諸葛瑾勸孫權不要與袁紹聯合,暫且順服曹操,然后乘機圖謀。孫權同意了,于是打發陳震回去,用書信拒絕袁紹。
卻說曹操聽說孫策已死,想要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張纮勸諫說:“乘別人遇到喪事討伐,既不是義舉,如果不能得勝,就是棄好成仇,不如因此善待他。”曹操認為他說的對,于是上奏封孫權為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又下令張纮擔任會稽都尉,帶著官印前往江東。孫權大喜,等張纮回到東吳后,令他與張昭同理政事。張纮又向孫權舉薦一人,此人姓顧,名雍,字元嘆,是中郎蔡邕的徒弟,此人沉默寡言,不飲酒,嚴厲正大。孫權任用他為會稽郡丞,代理太守事務。從這以后孫權威震江東,深得民心。
且說陳震回來見袁紹,說:“孫策已死,孫權繼立。曹操封他為將軍,結為外應。”袁紹大怒,于是調發冀、青、幽、并等處人馬共七十多萬,再來攻打許昌。正是:
江南兵革方休息,冀北干戈又復興。
未知勝負若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