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的日子
大多數情況下,人要離家外出,或是讀書,或是工作,所以想家是自然的。提到想家,一般總以為是孩子們和年輕人的事,因為不在父母身邊或離家在外而會想家,實際上,人歲數大了,十幾年離開故土,也會想家的。
小孩子想家,主要是對父母的依賴,就像一條剛出生的海豚,始終緊緊跟游在母親的身邊。讓小孩子想念的還有家中父母的呵護,以及家中好吃、好玩的東西。即使是在幼兒園里,當父母來接他回家的時候,小孩子也總是興高采烈的。如果遇到幾天離開父母,小孩子定會著急地問媽媽在哪里或爸爸在哪里。可見,小孩子想家是按照幾個小時計算的。
年輕人想家,是不經意的感覺,就像小河的流水很清純。當休息的時候或在節假日里,會給父母去個電話,隨意地聊聊,這時的想家化作了一股親情的暖流,濕潤著電話的兩端。想家還會在朋友聚會的時候,有一刻想起了母親天天燒的菜,對那種特有味覺的回憶就會喚起人對家的懷念。
歲數大的人想家,是長時間離家的一種思念。想什么呢?是家鄉留給他的口音,是刻有印記的風土人情,還是心中牽掛的親情?好像到了這個歲數,心中有了很多家的故事。
人常說,葉落歸根。年輕的時候對這句話體會不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慢慢體會到,為什么人要葉落歸根,原來是想家了,就像在湖水中漂泊的一葉輕舟,很想靠岸。
歲數大的人想家,想得更濃烈。就像是桂花一樣,只在晚秋吐香。很多人離家在外生活了大半輩子,始終忙碌不停。只有當白發漸漸侵占了兩鬢,忽然間思緒沸騰了。離家前的生活可能僅僅占很小一部分,但就是這一小小的部分,卻成了那些歲數大的人思念鄉土的全部。老家可能近在咫尺,卻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回去了;老家也可能離得很遠,回家已變得不太方便了。總之,種種原因,距離上一次回家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于是,上了歲數的人總會經常跟孩子們講講老家的事情,也會惦記著能否再回家看看。原來,上了歲數想家,惦記的是一份親情,還有一份不舍的故土。
我想起了洄游的魚。在一個特定的季節,這些魚會逆水而上,回到當年出生的地方,繁育后代。雖然一路艱辛,可魚群結伴而行,最終總能到達要去的地方。有人說,這是一些魚的生殖洄游,可我更想說,這是想家的洄游。
我也是如此,脫離了繁忙的工作后,就會常常想起老家。老家有兒時的小伙伴,有熟悉的食品和飯菜,有當年住過還沒有被拆掉的老房子。如果說過去想家只是一個一個間斷的片子,那么現在想家,則是一幀一幀連續的影像,就像是在放電影。
我似乎有點懂了,歲數大的人想家,是在想過往的人生,感嘆時間走得這么快,很多事情似乎還歷歷在目,有些依依不舍。生活安靜了,秋天里葉子紅了,想起了春天的播種。當初,一個希望尋求種子的后生,在那個千里之外的“家”起步,不曾再回。后生的人生,就是從那個家開始的,不管你是在慢走還是快跑,那段人生始終影隨其后。那里的親情就是生命最初的動力,那里的故土就是人的根基所在。現在,還有哪些沒有做完的事情?可以放下回家了。
當人老了的時候,想家其實就是一種回歸的念想。
寫于2017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