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鍋巴

我特別喜歡吃鍋巴。幾十年了,從南方到北方,盡管地域有了變化,餐桌上佳肴的品種越來越多,可以嘗到的各類糕點種類日益繁多,我獨愛鍋巴。

小的時候在南方鄉下,煮飯燒菜用的是大鍋灶、大鐵鍋。每次大鍋煮飯吃完之后,外公就會將鐵鍋里的余飯盛出來,貼著鐵鍋會留下薄薄一層略有焦味的米飯,外公蓋上鍋蓋,再在灶膛里燒上一把火,幾分鐘后接開鍋蓋,一股鍋巴特有的焦香彌漫開來,外公用鍋鏟輕輕一鏟,一鍋脆脆的、香香的鍋巴就有了。鍋巴不能受潮,否則就不脆了,而且也會失去香味。所以,每次外公總是將鍋巴敲成餅干塊那樣大小,然后將鍋巴裝進壇子封好。

在我六歲那年,父母到外地工作,將我們兄弟三人放在外公家。那時候鄉下還很落后,沒有賣早點的,家里也很窮,外公就把鍋巴作為我們的早點。每天早上,在我上學前,外公會從壇子里拿出八九塊鍋巴放在碗里,滴上幾滴香油,放點鹽,然后倒上開水,就是一頓早餐了。剛剛泡上的鍋巴馬上吃還保留著清脆,吃在嘴里,咬得嘎巴嘎巴響,伴有一股濃濃的香味,每次吃完了碗中的鍋巴,我總是把帶著鍋巴殘粒,漂浮著幾滴香油的“湯”一飲而盡。放學回來,在外公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從壇子里拿出幾塊鍋巴,藏在衣服里,跑到屋子外面很遠的地方悄悄地吃。就這樣鍋巴伴隨我整整四年,鍋巴的米香也留在了我的記憶里。直到父母接上我們來到千里之外的另一個地方,從此在很長的時間里,就再沒有吃到鍋巴了。

十多年后,我到京城上大學,有一次寒假,我回到外公住的鄉下過年,過完假期臨走之前,外公給了我一大袋東西,叫我把它帶上。我打開袋子,一下子驚呆了,原來袋子里裝滿了鍋巴,還有一瓶香油。外公說:“帶上它吧,雖然你在城里上學,可那里一定沒有鍋巴。”

回到學校后,我把鍋巴留作夜宵。有時候晚自習回來晚了,我會泡上一碗鍋巴。當我把香油滴在碗里的鍋巴上,再倒上開水的時候,頃刻間宿舍里有了一股焦香的味道,同學們不知何物,問起來,我說是鍋巴。我拿出鍋巴分給幾位同學,同學們吃了都說好吃。我還神秘地告訴同學,鍋巴是我們家鄉的特產。

鍋巴的味覺讓我念念不忘。有一天,在餐館里,看到菜單上有一道叫焦熘鍋巴的菜,我很好奇,就點了這道菜。上菜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是用機器加工出來的“鍋巴”,形狀很規整,先把燒熱的“鍋巴”放在盤里,再將用肉與多種配料混合燒成的湯汁,倒在“鍋巴”上。被湯汁澆上的“鍋巴”會發出吱吱的響聲,吃的時候,“鍋巴”帶著湯汁及配菜一起吃。雖然機器加工的“鍋巴”也是大米做的,可沒有鐵鍋鍋巴的焦黃色。當作一道菜的“鍋巴”,湯汁里的配料很豐富,做得也很精致,但我還是覺得沒有鄉下鐵鍋原味的鍋巴好吃,尤其是少了那種只有吃在嘴里才知道的香味。不過,這樣的鍋巴還是喚起了我的一份記憶,之后每次到飯館吃飯,我總要點上焦熘鍋巴這道菜。有好幾次,妻子問道:“為何每次都點它,這有什么好吃的?”我說:“你不懂。”雖然我沒有過多地解釋,可是自那以后,只要在餐館吃飯,妻子總會為我點上一道“焦熘鍋巴”。

又過了一些年,超市里的貨架上有了小袋裝的“小米鍋巴”,盡管我知道,小袋里的“鍋巴”其實早已不是什么真正的鍋巴了,可是偶爾我會買上幾袋當零食吃。

生活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今的大商場和超市里,各類食品和加工過的小零食可謂是五花八門,式樣繁多,可想起那鄉下極為普通的鐵鍋鍋巴,那幾滴香油,那碗滲著米的焦香的清湯,依然覺得饞人。

寫于2017年5月6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依兰县| 灯塔市| 淳化县| 广安市| 嘉义县| 海原县| 泗洪县| 兴宁市| 类乌齐县| 大余县| 桂阳县| 旬邑县| 喜德县| 勃利县| 南郑县| 正安县| 得荣县| 鹤峰县| 德保县| 马山县| 获嘉县| 梅河口市| 固安县| 长春市| 洛川县| 永顺县| 遂昌县| 霍山县| 喀喇沁旗| 兰考县| 大港区| 台江县| 峨边| 越西县| 青浦区| 玉溪市| 延寿县| 炉霍县| 克什克腾旗| 吴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