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少年懵懂少年勇(相念)
- 千人千面千百度
- 沐塵鈊
- 4326字
- 2020-08-04 11:43:34
李晁在路歡心面前站定,面具下神色緊張,若是她質問自己,自己如何回答?祖父的期望,家族的興旺,雍王的權勢,這些在一片真心面前,都顯得那么的蒼白。
路歡心試探的抬了抬手,輕輕扯掉了面具,一如既往俊朗的面龐,眼神里的閃爍,敗露了內心的慌張。
路歡心笑嘆一聲道:“你們太宰府都不給飯吃的嘛?”
李晁抬首對上路歡心的眼睛,熠熠生輝的眼睛沒有一絲絲的責備,全是心疼和擔憂。
李晁手里拿著一串糖葫蘆,剛才來的路上不知道怎么,看到了就買了下來,總覺得路歡心會喜歡這樣的小甜食。將糖葫蘆遞了過去。
“對不起,我未能履行承諾。”李晁道了歉,內心的愧疚卻絲毫未減弱半分。
路歡心笑著搖搖頭,接過糖葫蘆,說道:“你給人道歉就送一個糖葫蘆啊?”
李晁慌忙擺手道:“不不,只是來的路上看到它,覺得你可能會喜歡。”
路歡心笑了笑,抬手細看糖葫蘆,果然又大又圓,看著上面透亮的糖漿,便知它定是又甜又酸甚是好吃。
“自從五歲那年,我便不吃糖葫蘆了,父親那日下了值,我哭著要吃糖葫蘆,他素來寵我,便出門去買,可是卻碰上了失了瘋的馬車,出了事之后,我便再也不敢吃糖葫蘆了。”
李晁從未聽到歡心說起這個,連忙道歉,怎么自己越做越錯。
路歡心搖搖頭,對著糖葫蘆就是一大口,果然像想象的一樣又甜又酸。
“糖葫蘆果然還是那個味道,你的道歉我收到了,日后不必再愧疚了。“
李晁想過,見了歡心,她若是哭鬧指責自己負心薄義,或許自己會好受一些。可是,就這么輕而易舉的就被原諒,內心的愧疚卻更重了。
路歡心并未在說話,只是認認真真的看著眼前的人,從眉到唇,看的仔仔細細。
李晁面對落在臉上的目光,感覺猶如實質,一層層的刮著自己的虛榮,一遍遍的審視著自己的背信棄義。
燈會的另一個方向,游人攢動,明玉郡主扯著身邊人的衣袖,逛的興趣盎然。
“怎么剛才離開一會回來,你就不說話了,是不是隨從那邊有什么事?不用讓他們跟著了,我們自在玩樂就好。”
仙鶴面具下傳來了一個陌生的聲音。
“郡主搶了別人姻緣,自己倒是樂不思蜀。”
明玉郡主凌厲轉身,仔細打量身邊的人,呵斥道:“你是誰?李晁在哪?“
張燾輕笑一聲,挑下了面具道:“當然是陪在應該陪的人身邊。“
“路歡心?“明玉郡主眼睛微瞇,自己派人劫了路歡心的手信,邀請李晁陪自己游燈會,處處都沒給路歡心留機會,她怎么會有這通天的本事,居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把人換走了。
“你到底是誰?李晁人在哪?“明玉郡主退后兩步,揚聲呵斥,余光打量著人群,王府的暗衛應該就在附近。
“呵,郡主在找你們王府的暗衛嘛?早就被我的人不知道引到哪里去了,不過你要是找李晁,我可以帶你去看看,什么是相思樹下兩鴛鴦。“
明玉郡主等了半晌也不見暗衛從人群中出來,便知此人所言不假。雖然跟著他可能會有危險,可是,自己真的也想去看看李晁見了舊愛是如何。嫉妒之心點燃,便將危險置之度外,左右這是京城,他斷然也不會做出什么過分之事。
“帶路。“
“郡主好膽量。“
“彼此彼此。“
明玉郡主被張燾帶著來到了涼亭的另一側,恰巧有著雕刻的假山,兩人在假山這一側,涼亭里的人是看不到的,但卻可以聽到聲音。
張燾看著有些許緊張的明玉郡主,也不過是十五六情竇初開的小姑娘,面對自己心儀的人,難免也有著小心翼翼,即使貴為郡主在愛情面前,都是有那么一些卑微的,比如千里問話的路歡心,十年相伴的自己。
傾耳側聽,路歡心這丫頭都這個場景了,還是關心的李晁瘦了,也不看看自己瘦的下巴都沒肉了。
明玉郡主聽到李晁的那一聲抱歉,安心不少,證明李晁還是選擇了自己,就算現在迫于壓力和權勢,但是不久的將來,他定會為自己傾倒,自己缺少的只是時間。
張燾看著身邊從緊張變得得意的郡主,在想想為他人憔悴的路歡心,還是不禁維護道:“郡主現在得意有什么意思,男人心中永遠難忘的還是當初的白月光。“
明玉郡主冷哼一聲道:“就她?也就是欺李公子在書院只顧讀書了,根本就沒接觸過幾個姑娘家,敝帚自珍。“
張燾也哼了一聲道:“天下女子比得上路歡心的樣貌,比不過她的心性,比得過她的才華,比不過她的品性。井底之蛙。“
明玉郡主不服氣道:“我打聽過了,她心機深沉,攀權附貴,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如此品性還天下難尋?嗯,也是如此沒底線品質惡劣當真難尋的緊。“
張燾搖搖頭道:“你打聽的那些都是表面,你可知她難能可貴之處?她五歲喪父,六歲喪母,為求得在學院有個溫飽之地,她日日去院長夫人跟前做活討巧,才六歲抬著及腰的水桶,從山上打水,在院長夫人起身之前將三個水缸裝滿,這樣整整三個月,以最小的年紀入學洞明書院。擅長策論課,她熟背各家兵法,每日寅時三刻便起,貪長犯困的年紀,她就自己跑到后山,大聲背誦來提神。七歲為了跟我學輕功,每日丑時去后山等曇花,就因為我要曇花花蕊,她害怕就拿著一個大木棒,給自己壯膽上山,有點風吹草動嚇得大哭,哭完擦擦眼淚就繼續上山。學院請了楊老夫子教學,這是僅有的一位沒有關門弟子的夫子,她便奮發研習算術,她竹樓后面有一片墨竹,都是她洗涮的墨水染的。她像草原上的小狼,一旦有了目標,便孤注一擲,發起勁來,對自己下手狠著呢。“
明玉郡主白了眼前滔滔不絕的人,道:“她這么好,你跟我說干什么,你怎么不告訴李晁?看李晁會不會心軟啊?“
張燾冷哼道:“我就是說給你聽,膈應你,告訴你,你除了投胎投的好,什么都不如她。告訴李晁,我才是腦子有病,這么好的寶貝,我當然藏著,反正這世上,最不想讓他知道的,就是你我兩個人。“
明玉郡主被氣笑了,回道:“你稀罕你就藏好了,帶來京城惹人煩厭。“
張燾嘆口氣:“她所愿的,總想幫她達成。“
明玉冷哼道:“你有本事把她帶來京城,未必有本事把她帶走了。“
張燾皺眉道:“明玉郡主大可一試,不怕將你父王的一半死士都折在奪嫡之前,你盡管來。“
明玉郡主皺眉:“你到底什么身份。“
張燾抬抬下巴:“亭子里的姑娘,是天機老人的徒孫。在下不才,是她師父。“
明玉郡主瞪起眼:“你是天機老人的那個嫡傳弟子?“
讓諸位王爺找瘋了的天機老人弟子就這么輕易的站在自己面前,曾經有傳言,天機老人窺得天命,若是得天機老人輔佐,畢竟大寶之座如探囊取物。天機老人勢力龐大,朝廷江湖皆是敬而遠之,門下文武高強者、奇門遁甲俠士數不盡數。
“勸郡主將城外布置的殺手都扯回來,我此次進京,并未想露面,若是雍王府有所折損,也不太好吧。“
明玉郡主咬咬牙,卻還是點了點頭。
此時亭內傳來了路歡心的聲音,兩人停了話,傾耳側聽。
“已經一盞茶了,你還有什么話嗎?“
李晁咬唇,嘆道:“對不起,是我負了你。“
路歡心搖搖頭道:“我已經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下面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李晁點頭。
路歡心緊盯著李晁的眼睛,平靜如水。
“李晁,說實話,我很難過。我不是因為你負了我,你可以說出很多的理由,說你的無可奈何,說你的身不由己,可是,我就是不愿看到你負了自己。人活一世,自在隨心。我希望你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你自己。“
李晁看著路歡心的眼睛,里面的光閃進自己的內心,照亮了一個一直陰暗的角落,里面存著的就是自己的愿望。
路歡心看著李晁笑了起來:“人生漫長,我慶幸有你陪伴走過一路,讓我看清人情世故,懂得心悅辜負。不枉我們相識一場,日后,愿你子承父業,保家衛國。“
李晁心中的那個角落瞬間光芒萬丈,印出了父親剛毅的臉。
路歡心笑得狡黠道:“預祝李將軍日后旗開得勝,小女子就在江湖遙祝你早日成為一代梟雄。告辭,珍重。”言罷,揚起一個笑臉,卻控制不住的眼淚也跟著滑了下來。
李晁從內心的震動中回過神來,自己藏得這么深的心愿卻早就被路歡心看的透徹,想起之前路歡心來自己宿舍找自己時,時不時便落下的孤本兵法,還有莫名出現在書包里的武功秘籍,大概都是她辛苦搜刮精心挑選來的,適合自己的體質練起來也不會被他人察覺。這樣好的姑娘,真的不該被圈禁在后院方丈之地。
“愿你暢意江湖,自在隨心。”李晁說完,鄭重地行了學生禮。
路歡心也回了平禮,抬起袖子胡亂擦了擦臉,轉身便走出了亭子。
張燾對著明玉郡主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便追了過去。
路歡心坐在馬車里,張燾在一旁閉目養神,聽著暗衛給自己匯報京城的消息,感覺到衣袖被拉扯。
張燾睜眼,看到路歡心眼巴巴的看著自己,這又是有事要求自己了。
“說吧,想怎么。”
路歡心笑笑道:“我不想回書院了,臨行前,我已經給阮姨和楊老夫子留了書信。我想去江湖看看。”
張燾心里樂開花,表面卻佯裝平靜,問道:“那襄州去不去啊,那邊的云海還算漂亮。”
路歡心想起在祠堂,阮姨的哭訴,便點點頭,畢竟那是自己的親人,不能再連累他們了。
張燾將頭轉向窗外,掩住自己裂到耳根的笑容。
數月后,病了一年之久的老皇帝,突然從龍榻上站了起來,上了早朝,連下幾道圣旨,轟動了整個京城乃至大燕各地。
靖王得封太子,位列東宮,執掌監國之權。
其他各王得封地,遠配封地,不得傳召不得回京。雍王糾結黨羽刺殺靖王被抓,打入天牢。其家眷流放三千里。
李太宰上書告老還鄉,太子允,并冊封李家公子李晁為虎賁副將,遠赴邊疆駐守。
襄州,松風苑。
路歡心正捧著醫書,張燾在一邊烹茶,聽著暗衛回稟的京城的消息。
聽到李晁的名字,兩人都頓住了。
張燾有些緊張的看向路歡心,看到路歡心臉上表現得狂喜,心落入了冰窖,她還是忘不了他啊。
“你是說雍王倒了?”路歡心將書扔了一邊,抓著暗衛的肩膀,暗衛被嚇得往后縮了縮,自己的身手倒是躲得開,可是這是少主的眼珠子,誤傷了的話自己就死定了。
“是,是的。”暗衛小心回道。
路歡心高興的跳了跳,對著張燾道:“我們可以回書院了,我太想阮姨了。”
張燾不確定的問道:“你不想去找李晁?畢竟雍王倒了,他們勢必不會聯姻了。”
路歡心搖搖頭:“話已經說完了,心已經收回了,他有著他的大義,我有著我的隨心。終究不是一路人,學院相伴的幾年,已經是難忘可貴的回憶了。之前不回書院,我是真怕連累他們,現在好了,我們可以回去了。”
張燾舒口氣,點頭,對著暗衛吩咐道:“準備行禮,我明日回書院。”
數年后,邊疆沙場,虎賁軍軍師的帳篷中,一儒雅公子看著書案上的兩封信件,會心的笑了出來。
一封信上是張燾張揚不羈的草書,說,最近洞明書院多了一位策論算術雙修的女夫子,雖然備受爭議,但是上過她課的學生均是贊不絕口,李將軍趕緊成婚生個一兒半女的趕緊送來,勉強好心給將軍府預留一個關門弟子的位置。洋洋灑灑的全是吹噓自己的,夸獎歡心的,埋汰別人的。
另一封還是熟悉的簪花小楷,跟自己說,當夫子的不易,天天被各種頭疼的學子刁難,抱怨中卻還是帶著欣慰,已經是個成熟穩重的女夫子了。
這每月兩封的信件,竟能成為邊疆苦寒之中的一片溫暖。
洞明書院剛剛下課,便被學生圍著問問題的路歡心,遠遠的看到了張燾晃著一封信走近。
脫身之后,路歡心一跳一蹦的追著張燾討要信件,那沾著黃沙和風霜的信,熟悉的楷書,禮儀周全的問候,也是給自己情竇初開、青春年少的最好回答。
少年懵懂少年勇,不負初心不負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