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勉縣志:1987-2007
  • 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3082字
  • 2020-12-10 10:07:13

第四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機構

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起,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1970年10月,成立勉縣計劃生育委員會,隸屬縣衛生局管理。1974年2月,成立縣計劃生育領導小組,下設計劃生育管理辦公室,機構單列,屬縣政府工作部門。1984年1月,更名為計劃生育委員會。1995年3月,更名為計劃生育局(簡稱“計生局”),為縣政府工作部門。

1985年成立縣計劃生育協會,為正科級事業單位,與計生局合署辦公。縣、鄉鎮、村三級共成立協會組織306個,參與人口和計生工作。

1983年,成立縣計劃生育宣傳技術指導站,隸屬計劃生育委員會(計生管理辦公室),為正科級直屬事業單位。1985年更名為計劃生育宣傳服務中心,有工作人員6人。1999年4月更名為計劃生育服務站,隸屬計生局,有工作人員22人。

1996年,成立縣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公室(股級事業單位)。2007年11月,成立縣計劃生育執法監察大隊,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公室合署辦公,隸屬計生局。

至2007年底,縣計生局有行政編制11人、事業編制11人,全縣共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275個(縣計生服務站,6個中心計生服務站,19個鄉鎮服務站,242個村級服務室)。計生系統共有行政事業人員109人,計生協會會員58,660人。全縣各鄉鎮設計劃生育辦公室,均為行政編制(鄉鎮計生干部行政定編76人)。

第二節 宣傳教育與管理

1987年以前,勉縣被國務院命名為“計劃生育紅旗單位”。1987年后,堅持“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工作為主”(簡稱“三為主”)方針,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建立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宣傳教育體系和管理體制,取得顯著成效。

實施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戰略,在縣城和鄉鎮、村委會駐地建立計劃生育宣傳專欄、壁畫、墻報,在主要街道、公路沿線懸掛永久性標語牌、橫幅,刷寫固定標語。在縣廣播電臺開設《婚育新風》節目,每周6次滾動播出,在縣電視臺開辦《人口與計劃生育》專題欄目,宣傳人口計劃生育政策法規、優生優育、生殖健康、優惠政策、關心愛護女孩等內容。利用“3·11”世界人口日、“12·4”法制宣傳日和元旦、春節等重大紀念日、節日,采取發放宣傳材料、文藝演出、知識競賽、制作展板、組裝宣傳車上街下鄉等各種形式進行宣傳。2005年,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深入開展計劃生育宣傳一條街、一個集鎮、一個村(社區)建設,確定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試點,抓點帶面,使全縣形成“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男女平等、男到女家落戶”等婚育新風尚。2001~2005年,全縣參加計劃生育培訓的育齡婦女40萬人次,開展計劃生育知識競賽36場,組裝宣傳車8輛,計劃生育文藝宣傳隊到農村、農戶、廠礦演出40余場。通過宣傳,使全縣各級干部對計生知識知曉率達98%,群眾知曉率達90%以上。全縣放棄二胎指標戶3006戶,男到女家落戶3089戶。1000余對青年推遲結婚,1.3萬余人推遲生育時間,晚婚晚育率46.4%,少生優生觀念深入人心。

1987~2007年,全縣人口增長速度減慢,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下,部分年份為負增長。1995年,勉縣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計劃生育‘三為主’先進單位”,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計劃生育綜合服務先進縣”,2005年被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命名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第三節 計劃生育措施

完善計劃生育工作制度

1987~2007年,縣委、縣政府相繼下發《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的決定》《實行計劃生育工作考核獎懲的有關規定》《進一步落實計劃生育工作“一票否決”有關規定的通知》《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實施意見》《勉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追究實施辦法》等文件,制訂下發《勉縣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及中遠期規劃》,確定“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及2020年人口總量控制目標,全縣常住人口2010年控制在42.8萬人左右,2020年控制在44.2萬左右。

落實計劃生育工作措施

各鄉鎮黨委、政府將計劃生育責任和任務,包干落實到包村干部和村委會班子成員,發揮村、組干部和計生中心戶作用,引導干部群眾互相監督,確保人口計生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2003年以后,以“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動、優質服務、綜合治理”為總要求,以創建國家級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為目標,以避孕方法知情選擇為核心,以生殖健康服務為重點,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開展關愛女孩和生育、生產、生活全程系統化優質服務活動,推動人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財政先后投資900余萬元,對縣計生服務站和各中心服務站、鄉鎮服務站、村服務室進行改造、裝修,發放統一標志牌,配備必備的醫療設施,全縣計生服務機構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

節制生育技術服務

落實放置宮內節育環、輸卵管結扎、輸精管結扎、輸卵管粘堵和避孕套、口服避孕藥、皮埋、人工流產等節制生育措施,積極開展節制生育技術服務。實行“一上二扎三藥具,措施失敗再補救”的工作方法,集中時間和人力,春季“雙查雙補”,秋季“三查三補”,冬季“結扎平茬”,嚴格執行“生一孩三個月上環,生兩孩按規定時間結扎”制度。

勉縣1987~2007年落實節育措施情況統計表

流動人口計生管理與服務

2000年后,按照“屬地化代管、市民化服務”要求,嚴把流動人口“五關”(流出關、流入關、辦證關、驗證關、三查關),加強和完善流動人口信息交換平臺建設,完善上門訪視等服務制度,采取因地制宜、培養典型等措施,總結推廣溫泉鎮郭灣村、定軍山鎮毛堡村、勉陽鎮東風社區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工作經驗,開展創建人口計生工作先進社區活動。聯盟社區被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命名為“計劃生育先進社區”,聯盟、東風、馬營社區被評為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社區。2007年,全縣流出人口32,508人,流入1077人。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28,998人,辦證率89%。驗證1077人,驗證率100%。

關愛女孩行動

2003年,縣委、縣政府下發《關于開展關愛女孩結對幫扶活動的通知》,全縣35名縣級領導和62個縣直部門、25個鄉鎮的425名副科級以上干部,與計劃生育困難家庭結成對子進行幫扶。全縣累計提供幫扶資金20余萬元,提供致富項目33個,解決計劃生育困難家庭子女上學、看病難問題,使13名女孩重返校園。

第四節 獎勵和處罰

獎勵與補助

2003年,縣委、縣政府先后下發《關于創建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認真兌現落實農村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的通知》等文件,按照全縣人均3.7元的投入,下撥計劃生育工作經費157.9萬元。2004年投入70萬元,兌現農村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者每月5元的保健費;投入10萬元,開展計劃生育養老保險試點,為389戶獨生子女和雙女戶辦理300~500元的養老保險。2005年,加大投入,除按人均3.7元計劃生育事業經費投入外,又追加80萬元,兌現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優惠政策。

計生獎勵政策培訓會

2005年開始,對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農村家庭,年滿60周歲夫婦,每人每月由政府發給50元獎勵扶助金,直至其本人亡故;對農村獨生子女及雙女絕育戶學生,實行初中升高中加10分的獎勵政策。2006年開始,對當年高考錄取的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學生,給予一次性補助和新型合作醫療補助。

2007年,全縣人口計劃生育事業經費投入693.88萬元,農村計劃生育家庭參加新型合作醫療補助46,552戶229,571人,補助資金342.677萬元;對農村72名獨生子女或雙女戶的貧困大學生,每人一次性補助3000元;對0~14周歲農村獨生子女領證戶,兌現每月5元的保健費,共計304萬元。農村獨生子女及雙女戶,義務教育階段減免雜費和初中升高中加分政策得到落實。

處罰

除繼續執行20世紀80年代的有關規定外,1987年以后,實施新的計劃生育處罰措施。對各鄉鎮、部門年度工作考核實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出現計劃外生育的鄉鎮、部門,不能評優樹模,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不能評為優秀,并在全縣通報批評,追究有關領導人和干部的責任;對計劃外生育二胎的干部職工,除罰款外,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給予除名(開除公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凉城县| 建始县| 镇沅| 天水市| 阳高县| 策勒县| 宁远县| 抚远县| 中西区| 雷州市| 阜平县| 三穗县| 吉安县| 潞西市| 铜山县| 榆林市| 龙州县| 洪洞县| 绵竹市| 高阳县| 阳春市| 仲巴县| 汉源县| 泾阳县| 福建省| 稻城县| 乌什县| 鹰潭市| 自贡市| 洛川县| 民县| 兴文县| 瓮安县| 清丰县| 井陉县| 延寿县| 慈利县| 花莲县| 泸水县|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