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縣志:1987-2007
- 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2064字
- 2020-12-10 10:07:12
第三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性別構成
全縣人口男女比例平川地區比差小,山區較大。據1987年抽樣調查,高潮區境內(現勉陽鎮部分、周家山鎮、同溝寺鎮、黃沙鎮、金泉鎮、武侯鎮平川部分)男女比例為106:100(女=100);地處山區的長溝河區(現長溝河鄉)男女比例為136:100。1987~2007年間,男女比例最高為1988、1994年,均為110.1:100。
2003年始,縣委、縣政府先后下發《關于開展關愛女孩綜合治理性別比偏高問題的實施意見》《關于集中開展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行為綜合治理的通知》等文件,經過多年努力,全縣男性性別比偏高問題有所下降。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好轉,全縣男女比差逐漸縮小。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全縣性別比為108:100。
勉縣1987~2007年人口性別統計表

第二節 年齡構成
據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全縣總人口404,994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31,333人,占總人口的7.74%,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的6.2%上升1.54個百分點;社會負擔系數為40.2%,比1990年的37.98%上升2.22個百分點,標志著勉縣人口年齡結構已進入老齡型社會。2001~2007年,65歲以上的老齡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
1987~2007年,全縣育齡婦女總量雖繼續增加,但生育旺盛期(20~29歲)婦女人數相對減少。2005年以前,15~49歲女性人口占總人口的29%左右。2005年育齡婦女增加到12.5萬人,形成高育齡期,生育旺盛期女性人口下降到9.2%,其后回長幅度不大。人口結構趨于老齡化,40歲以下人口逐步減少。
勉縣2000年人口年齡結構對照表

第三節 民族構成
勉縣民族以漢族為主,占人口總數的99.7%以上。少數民族有回、滿、蒙古、壯、朝鮮、土家、侗、白、維吾爾、苗、達斡爾、錫伯、彝、土族14個民族。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縣漢族人口404,10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9.78%;少數民族人口占0.22%,以回族居多。
勉縣2000年人口民族構成統計表

第四節 文化構成
1987年后,勉縣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群眾受教育的機會增大,文盲減少。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中有文化的人口338,273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0,554人,高中和中專(技校)文化程度41,850人,初中文化程度140,575人,小學文化程度145,294人,分別占人口總數的2.6%、10.33%、34.71%、35.88%。
勉縣2000年人口文化程度統計表

第五節 職業構成
勞動力及在業人口
1987年,全縣勞動力人口22.67萬人,其中在業人口21.02萬人,占總勞動力的94.4%。在業人口中,從事農業(林、牧、漁)者占勞動力人口的73.02%。
1987年后,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進城鎮經商、創辦個體企業,或從事服務業。1995年后,國營、集體中小企業破產改制,下崗職工自謀職業,自行創業。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各行各業在業人員228,161人,占全縣勞動力總數的95.3%,其中從事農業(林、牧、漁)的11.1萬人。
農業與非農業人口
全縣人口以農業人口為主。1987年,全縣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5.17%,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14.83%。2007年,農業占總人口的82.67%,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17.33%。
勉縣1987~2007年農業與非農業人口統計表

勉縣2001~2007年機關事業單位人口統計表

勉縣2001~2007年廠礦、企業、農業、外出打工就業人口統計表

第六節 家庭構成
1987~2007年,全縣家庭規模趨于小型化,城鎮職工子女成婚后一般另立門戶。農村人均耕地少、收入低,住房狹窄,且宅基地按戶報批,子女成婚后也多另立門戶。父母如年邁喪失勞動能力,一般仍與子女一起生活;父母如單獨生活,其生活費由子女提供。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共有110,799戶,其中集體戶862戶,家庭戶109,937戶,家庭戶平均3.53人。戶口類型為:單身戶4952戶,占家庭總數的4.5%;一對夫婦戶7356戶,占6.6%;二代戶76,220戶,占68.8%;三代戶15,831戶,占14%;四代戶492戶,占0.4%;一代戶加其他親屬、非親屬戶582戶,占0.5%;二代戶加其他親屬、非親屬戶2004戶,占1.8%;三代戶加其他親屬、非親屬戶1256戶,占1.1%;四代戶加其他親屬、非親屬戶84戶。家庭戶中,一人戶6112戶,二人戶150,22戶,三人戶38,928戶,四人戶27,780戶,五人戶13,605戶,六人戶5300戶,七人戶2040戶,八人戶746戶,九人戶254戶,十人以上戶150戶。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戶數121,266戶,其中集體戶2685戶,家庭戶118,581戶,家庭戶戶均3.3人。
第七節 殘疾人口
至2007年,全縣共有各類殘疾人口27,03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39%,其中視力殘疾3272人,聽力殘疾8570人,言語殘疾358人,肢體殘疾6540人,智力殘疾1780人,精神殘疾1860人,多重殘疾4650人。
勉縣1987~2007年各類殘疾人口統計表

第八節 撫養人口
被撫養人口指14歲以下的嬰幼兒、少年,60歲以上喪失勞動能力者,以及因各種原因造成無法勞動、生活不能自理或無謀生條件的人。1987年,全縣被撫養人口約5.7萬人,各鄉鎮敬老院收養417人,其余由所在家庭撫養,少數在光榮院、干休所生活。
1995年后,民政部門對低收入的困難家庭按人發放生活補助。2007年,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簡稱“低保”)3806戶6882人,發放資金786萬元;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4,779戶28,257人,發放農村低保資金875.5萬元。
2005年開始,政府對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農村家庭,年滿60周歲的夫婦,每人每月發給50元扶助金;對年滿80周歲的老人,每人每月發給60元補助。
勉縣2001~2007年撫養人口統計表

備注:(1)“五保”指對符合條件的供養對象提供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孤兒保教)等五項生活保障措施;(2)“低保”指城鄉享受國家所發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3)“高齡”指80歲及其以上人員;(4)“其他”指死亡職工遺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