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實戰:金融與貿易落地案例分析
- 陀前途
- 693字
- 2020-08-10 18:04:37
第1章 金融與貿易概述
自比特幣于2009年橫空出世,到以太坊、Corda、超級賬本等經典區塊鏈平臺級產品問世,區塊鏈在各個行業得到了應用,甚至形成了產業區塊鏈的概念。其中,最熱門的區塊鏈應用領域是金融領域,包括證券、保險、征信等;其次是貿易領域,尤其是國際貿易領域。由于參與方眾多、信任程度低下,所以區塊鏈在國際貿易領域的應用具有無限可能性。
比特幣是融合了金融特性的等價物,在從遠古時期的貝殼到銅幣、黃金、白銀、鈔票的發展過程中,比特幣第一次用數字化電子貨幣的形式證明了全球化的去中心化的貨幣系統并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可以被實踐并應用的。區塊鏈最快被熟知的過程是作為代幣進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幣發行),然后交易所交易代幣,之后DeFi應用蓬勃發展,如MakerDAO等。但是在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最大的挑戰來自傳統金融監管,使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做金融意味著金融體系的重構。
眾所周知,全球的金融體系主要以美元為結算貨幣,美元是全球公認的最具有公信力的貨幣,要打破美元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的難度可想而知。即使Facebook作為覆蓋全球20多億人口的商業應用,聯合美國的泛電商、社交、出行、金融等商業巨頭,也難以繞過國家監管體系。Facebook公司推出的區塊鏈加密貨幣 Libra 本身是穩定幣,穩定幣的意思是它與美元1∶1錨定,不管美元如何漲跌,1個Libra就是1美元。美元是世界貨幣,而Libra要做區塊鏈的世界貨幣,因此美國的議員要求Facebook暫停Libra的開發。
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做金融的難度可見一斑,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于使用聯盟鏈進行金融區塊鏈數字化。聯盟鏈并不排斥監管,監管是直接參與方。傳統的金融業務可通過區塊鏈來減少清算成本及跨境匯款的漫長等待時長,這樣能更容易地發揮出區塊鏈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