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經理進階之路:從小白到專家的升職加薪地圖
- 楊俊
- 1920字
- 2020-08-10 18:05:15
一、只是一個“傳話筒”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傳話筒的游戲。將兩個紙杯中間穿一根線,一個簡單的傳話筒就做好了。一個小朋友在客廳對著紙杯說話,另一個小朋友在臥室用耳朵對準紙杯,就能夠聽清楚對方說的話。這樣一個簡單的游戲,小朋友卻能玩上一整天,都不覺得無聊。
上班以后,在公司年會上,大家也經常會組織這個活動。把大家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站成一排,依次傳話,最后看哪一組傳遞的話最準確。結果,從第一個傳到最后一個,答案總是出人意料。從“你好”到“李吼”,從“吃飯”到“瓷磚”,從“小說”到“小叔”,各種錯誤令人捧腹。
或許,你并沒有把這些錯誤放在心上,覺得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游戲罷了,在工作中肯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是恰恰相反,作為產品經理的你在工作中卻始終犯著類似的錯誤。
產品經理作為需求“收納箱”,要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需求,然后將需求串起來并進行有效的規劃后,形成產品需求。可是很多時候,產品經理只是被動地接收需求,對需求不進行任何的分析和轉換,直接就放到了產品規劃清單里,等待著開發上線,似乎一切就這樣完成了。
在這種被動接收需求的情況下,一般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1.東西做出來了,對方也認可
這算是最好的結果了,雖然是被動地接收需求,但是總歸還是輸出了對方滿意的結果。
比如,我在拍拍做直通車教育專題的時候,類目經理希望我能夠針對不同的類目做出不同的數據統計和拆分,我二話不說就做出來了。其實,我壓根兒也沒和對方進行詳細的溝通,對方也就只說了這么一句話,結果我就做出來了。上線以后有數據了,對方也比較滿意。
2.東西做出來了,但還有缺失
這雖然不算最差的結果,但是也不能算好的。畢竟做出來的東西頂多算個半成品,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至少也算給了對方一個交代,有一些簡單的半成品可以使用了。
比如,某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做云按揭的時候,最初的目的是能夠直接通過系統與各大銀行進行對接,實現進件、評估、風控、預審、正式審批、放款、還款清單等整個流程的打通。可是產品上線以后,發現只能實現進件、評估和預審這三個步驟,其他的步驟無法直接與系統對接,需要通過人工操作。
3.東西做出來了,對方不認可
這是最差的結果了,東西雖然做出來了,但是不是對方想要的,就像傳話筒游戲一樣,對方表達的是“吃飯”,而你做出來的卻是“瓷磚”。
顯而易見,第三種結果的危害最大。在工作中,僅僅作為傳話筒的產品經理做出來的產品,往往都是如此。
作為產品經理,你或許會說:“這個和我沒關系,都是需求方提需求的時候沒有說清楚。比如,上次銷售部同事讓我做一個打印合同的功能,我看對方挺著急的,就第一時間把需求插入當前的版本里了,不到兩周的時間就上線了。我告訴對方以后,他說試用一下。過了很久,對方忽然給我打電話說,他壓根兒沒找到這個功能。我測試了一遍,發現沒問題,對方卻堅持說,沒有這個功能。最后,我倆互相截圖發給了對方,才發現我做的功能是基于PC的,而他想要的是直接在手機上操作的。我就納悶兒了,打印怎么能直接用手機搞定呢!”
或許你會這樣說:“這個和我沒關系,都是研發部的問題,他們說實現不了,所以才將打印合同的功能放到PC上的。我評審的時候也說得很清楚了,咱們銷售部同事都是在外面跑業務的,不可能隨身攜帶電腦,只能通過手機來操作。可研發部同事反復強調說這個功能實現不了,沒有第三方穩定的接口。如果堅持自己做的話,那么估計得研究三四個月,肯定是不可能做的了。我第一時間插入了需求,上線了功能,怎么現在反倒成了我的問題了?”
或許你還會這樣說:“這個還真和我沒關系,這個是老板定的。我找老板溝通了,說手機打印合同這個功能無法實現。老板說,手機上實現不了,PC上總能實現。抓緊時間先把PC打印合同的功能上線,以后有時間再慢慢研究手機打印合同的功能。這可是老板定的,我只是按照老板的意思執行。現在怎么都變成我的問題了?”
說到這兒,我想你的問題基本上已經解決了,因為你已經將最后的武器——“老板”搬了出來。不管這是事實,還是你在撒謊,一般不會有人真的去找老板追問。畢竟,如果事實果真如此,那么會顯得老板很無能,沒有人會主動把老板的“無能”剝開,讓全公司的人看笑話。
但是,問題真的就這樣解決了嗎?
如果問題這么容易解決,那么產品經理的工作也太簡單了。畢竟只是簡單傳個話,工作就搞定了,不是嗎?如果只是簡單傳個話,公司直接用一支錄音筆是否更合適呢?而且錄音筆的保真率至少能夠達到95%,而人的保真率可能連80%都達不到。
如果一個產品經理連一支錄音筆都競爭不過的話,那么還有什么資格提升職加薪的事?不被公司開除就已經是萬幸了。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你應該仔細回想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是否只是一個簡單的、可復制的傳話筒。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應該做出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