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詩志四論
  • 林崗
  • 615字
  • 2020-07-30 10:27:40

論賦詩

賦詩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創作詩篇,二是指風誦古詩。(1)本文所討論的賦詩,指的是后者。先秦文獻涉及賦詩的場合,多數稱“賦”,但少數場合也稱“歌”或“誦”。(2)賦詩、歌詩和誦詩在這個時候都是同一個意思:以某種我們今天已經不熟悉和與口頭對白有別的音調和節奏,依據樂譜或不依據樂譜,類似后人詩吟誦那樣有節奏地風誦流傳的古詩。(3)而這正是班固說的:“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常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4)根據早期可信的歷史文獻《春秋左傳》和先秦諸子的篇籍以及雜史《國語》等記載,春秋時期(公元前722—公元前479年)諸侯國的上層社會,在會盟、朝聘、宴饗等場合曾廣泛存在賦詩的風氣。公卿貴族所賦之詩絕大部分仍可見于相傳為孔子刪定的《詩經》“三百篇”,僅有少數今本《詩經》不傳。(5)賦詩風氣形成的具體時間雖不可考訂,但卻盛行于春秋之世,戰國之世則衰竭不可復見。即使今本《詩經》為孔子刪削、整理和編訂,但在這之前就已經存在一些與“三百篇”篇目大致相近的流傳文本。公卿士大夫只有將詩的文本爛熟于心,達到出口成章的程度,才能運用自如,所賦得體。由于年代久遠,我們對賦詩這種公卿士大夫當年必備的人生教養和社交風氣已經相當陌生,尤其是賦詩的風習與《詩經》作為神圣文本地位之間的關系理解不多。本文根據歷史文獻,對公卿士大夫賦詩的風氣略加考訂,論述其含義,梳理其起始衰落及其前因后果,以為理解傳統詩學的根本命題—詩言志—增一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广饶县| 乌拉特前旗| 海晏县| 巴彦淖尔市| 南昌市| 安康市| 石棉县| 天祝| 焉耆| 蕲春县| 阿尔山市| 驻马店市| 改则县| 南溪县| 驻马店市| 凤台县| 上杭县| 绥芬河市| 新巴尔虎左旗| 呼伦贝尔市| 拜泉县| 赤壁市| 库伦旗| 达孜县| 宁国市| 广平县| 九寨沟县| 漯河市| 通河县| 资源县| 庆城县| 德安县| 惠州市| 墨竹工卡县| 福州市| 台东市| 长武县| 应用必备| 长葛市|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