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專題探究

專題一:通過《荷塘月色》讀作者的文風

朱自清的散文文筆清新雋永,感情真摯,這些都體現在哪里呢?仔細閱讀每篇文章,細細品讀,就其中的一篇文章分析作者的寫作風格。

讀《荷塘月色》

讀過《荷塘月色》,會被那美麗的景色所吸引。靜謐的夜晚中,欣賞著如此的美景,本應是喜悅,但是我們卻體會到了作者淡淡的憂愁。那么,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讀到了作者怎樣的寫作風格呢?

一、文章嚴謹不茍。

《荷塘月色》一文,在寫作的時候,先寫了作者出行的緣由,然后交代了地點,再就所見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作者在對景色的描寫也不是盲目亂寫的,而是有跡可循的。作者先寫了主要景色——荷塘,他將荷塘中的花、葉、水,用動靜結合的方式,生動地展現給讀者們,接著又寫了月光在荷塘中的美景,最后目光一轉,寫出了岸邊楊柳的“豐姿”。

文章的最后,又用一曲采蓮曲收尾,“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緊扣文章開頭。

從頭至尾,作者都用嚴謹的構文,為我們生動地描寫了荷塘月色,讓我們在文字中游覽了一番美景。

二、文筆細膩。

朱自清在這篇文章中,詳細地描寫了荷塘中荷花的“曼妙身姿”。他將荷葉比作亭亭的如舞女的裙,想象荷葉隨風起舞時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點綴其間的白色的荷花,讓他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態各異的:“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還不是最美的,“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動靜結合,流波溢彩,葉、花、形、色、味渾然一體。再看“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一出出美景,經作者細膩入微的描寫,不禁令人如癡如醉!

專題二:關于朱自清的散文

我們讀到的朱自清的散文,多半都是贊賞的。可是,對于他的散文,也有各方不同的評價。如何來評價朱自清的散文呢?我們不妨從他的作品入手,了解各大家是如何評價的朱自清的散文的。

各“大家”眼中朱自清的散文

……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

朱自清的所謂把描寫對象“剝開來看,拆穿來看”,其實也就是說要分解剖析,把描寫對象解剖為一個一個組成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觀察描寫,并且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角度去表現描寫對象的形狀、色彩、質地、大小、數量、氣味、聲音,以及它們的運動和變化。

——楊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藝術》

朱自清的文體美,是有自己的個性特點的,有人曾將它概括為一個“清”字。我想,這個“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樸素,恐怕連人格的高潔、思想的純正、感情的真摯都包含在里面才是。

——佘樹森《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

就憑了這樣的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稱為散文大家嗎?我的判斷是否定的……他的觀察頗為精細,宜于靜態的描述,可是想象不夠充沛,所以寫景之文近于工筆,欠缺開闔吞吐之勢。他的節奏慢,調門平,情緒穩,境界是和風細雨,不是蘇(軾)海韓(愈)潮。他的章法有條不紊,堪稱扎實,可是大致平起平落,順序發展,很少采用逆序和旁敲側擊柳暗花明的手法。他的句法變化少,有時嫌太俚俗繁瑣,且帶點歐化。他的譬喻過分明顯,形象的取材過分狹隘,至于感性,則仍停留在農業時代,太軟太舊。他的創作歲月,無論寫詩或是散文,都很短暫,產量不豐,變化不多。

——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阳高县| 平远县| 嵊州市| 丰台区| 灵丘县| 江川县| 郁南县| 桐乡市| 临夏市| 城固县| 永兴县| 鄂托克前旗| 嘉义县| 盐津县| 林口县| 江安县| 四子王旗| 韶山市| 定日县| 临西县| 雷州市| 洪湖市| 揭阳市| 松桃| 二手房| 保德县| 朝阳县| 漳平市| 甘谷县| 稻城县| 建宁县| 梨树县| 淮安市| 嘉祥县| 凤山市| 金塔县| 抚顺县| 武胜县| 民乐县|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