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吸引天使投資: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雙向解密
- (美)布萊恩 E.希爾 迪·鮑爾
- 1631字
- 2020-08-05 16:37:05
中文版推薦序
熊曉鴿 IDG全球常務副總裁,IDG資本創始合伙人
天使(英文名稱Angel,源自于希臘文angelos)本指上天的使者,她代表圣潔、善良,上帝派天使賜福于民。在創業和投資領域,最早進入的獨立投資人被描述為“天使”,給創業者帶來希望和幫助。當一粒創業的種子剛剛萌芽,尚在生死不明前途未卜之際,只有最機敏的“天使”慧眼識“材”,伸展有力的天使之翼,為這棵新生的幼芽遮風擋雨,幫助它在嚴酷的市場土壤中生根發芽,并進而引入更豐沃的養料,盡一切可能,讓它在陽光雨露下抽枝發芽,開花結果,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很難想象,若沒有天使投資人的精心呵護扶持,創業企業能夠平安度過那一段驚心動魄、只能看見“燒錢燒錢燒錢”的熊熊烈焰的“死亡峽谷”。而熬過生死劫的創業企業,在成功之后帶給天使投資人的豐厚回報,也就如報得三春暉一般明媚可喜了。
中國的天使投資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天使投資,乃至風險投資,在中國都是鮮為人知并且混沌模糊的概念。90年代初,IDG資本以VC基金進入中國,但究其實,無論是從基金規模,還是我們當初所投資的企業的形態,說我們是中國的第一家外資天使投資基金也毫不為過。當年,搜狐、百度、騰訊……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們便有幸捷足先登,見證了中國第一批互聯網企業從創業到成長、從發展到成熟的完整過程。也正是在與創業企業一起摸爬滾打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中國的投資界,完成了自身從無到有、從零星到健全、從莽撞懵懂到術業有專攻的行業蛻變。至此,天使、VC、PE理應從此各司其職,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以正確的節奏,為創業企業注入資金和活力,幫助它們順利而暢快地走上成功的康莊大道。
然而,近幾年,在融資渠道日漸通暢的中國投資界,卻出現了一種不同尋常的“堰塞湖”現象:群起蜂擁的VC、PE們攜巨量資金,追捧著寥寥數百家擠在上市的門檻邊排隊的企業,一味地“錦上添花”,卻顧不得尚有成千上萬的中小創新企業亟待“中送炭”,還有那些潛藏在一頁頁的商業計劃書中的靈感與創意,如襁褓中的嬰兒,嗷嗷待哺。誠然,所有的基金,都會合理規避風險,追求投資的效率和回報的最大化,可是,以“風險”命名的創業基金的天然使命,不正是以身試險,為創業鋪路嗎?更何況,投資視野的保守狹隘,投資手段的竭澤而漁,最后必然導致投資資源的青黃不接后續乏力。畢竟,海闊才能憑魚躍,天高方能任鳥飛,投資人的視野又何必局限于一小塊PE的畫餅?有時候琢磨,夾縫中的VC們與其踮著腳尖去摸PE的天花板,不如踏下心來接一接天使的地氣:試想,立足實地,有一雙天使的慧眼極目海天,又有一雙天使的彩翼扶搖九霄,何愁不能扶危濟困,運籌帷幄,在投資的廣闊天地里各辟蹊徑?
我一直以為,中國的創業板晚開了10年,且先天缺陷———只是將中小板的門檻略微降低,以致未能把百度、騰訊等優質高科技企業留在國內市場,創業板也因此而失去了美國納斯達克市場般強勁的融資功能與聲望。如今,新三板(即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逐漸完善、活躍,假以時日,也許能為引頸翹望的投資界新添一筆曙色。利好消息或者不止于此。以往,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大多借鑒國外成功的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現在經過20年的長足發展,實力已是今非昔比,再加上移動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和前景,產業界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與創意仿佛雨后春筍,比如,微信令人咋舌的成功,就全無現成的西洋鏡可鑒。而由此可見,與層出不窮的新穎創意比翼齊飛的美妙愿景,也必將再次鼓舞天使投資人,振翅而起,秉興遨游,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引領新一代的創業者朝著成功的方向飛翔。
所以,我覺得,機械工業出版社翻譯出版一本十年前問世的《如何吸引天使投資》,正是適逢其時。而作為IDG資本———一家從出生之際就帶有天使基因的風險基金的創始合伙人,我也樂意向讀者引薦這本具有實際操作指導性的書,因為本書的兩位作者,布萊恩E.希爾(Brian E.Hill)及迪·鮑爾(Dee Power)本身都曾是有過投資歷練的投資人,這本書凝聚了他們職業生涯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而不是所謂專家學者的“紙上談兵”。
2013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