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產證券化導論
- (美)弗蘭克J.法博齊
- 1017字
- 2020-08-13 11:01:49
證券化中發行的證券
在證券化中,由SPV發行的證券被稱為資產支持票據、資產支持債券或資產支持債務。當這些證券是短期限的商業票據時,其被稱為資產支持商業票據。正如我們在后續章節討論不同證券化結構時將介紹的,資產支持證券能夠有不同的信用風險暴露以及基于不同的信用優先度。證券被稱為優先級票據和次級票據(劣后級票據)。
在證券化的簡稱中,證券實際被稱為憑證(certificates),有過手型憑證(pass-through)和支付型憑證(pay-through)。這兩種類型憑證的區別是其持有者對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的請求權的特性不同。如果投資者對所持有的現金流有直接的請求權,而且憑證的持有者對擔保品的現金流擁有按比例的份額,則使用過手型的說法。如果有一個在不同債券類別中分配擔保品現金流的規則,資產支持證券被稱為支付型憑證。
本章要點
·證券化是一種結構化金融形式。
·所有類型的結構化金融交易的共同特征是,交易被結構化以修正擔保品的風險,或通過使用一個結構在不同類別的投資者中重新分配擔保品的風險。
·證券化匯集資產或應收賬款并通過SPV來發行證券。
·證券化交易的最終結果是公司能夠通過出售資產而不是借款來獲得資金。
·資產證券化過程將資產池轉化為一個或多個被稱為資產支持證券的證券。
·證券化與傳統金融手段的區別是,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能夠被獲取用以支持一個或多個證券,這些證券的信用質量能夠高于公司的有擔保債務。
·證券化相比無追索權和修正型的有追索權的保理有三個優勢:①在使用證券化時通常資金成本更低;②保理商不會購買的應收賬款有可能被證券化接受;③證券化中銷售可以立即獲得資金,而保理商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提供預借現金。
·證券化主要通過將擔保品的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提前償付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與擔保品的還款綁定,而不是將風險與特定項目或主體綁定,使金融資產變現。
·證券化中使用的資產既可以是現有的資產或現有的應收賬款,也可以是在未來產生的資產或應收賬款。前者的交易被稱為現有資產證券化,后者的交易被稱為未來現金流證券化。
·證券化中的參與方有債務人、服務商和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者。
·發起人(也稱為發起人/出售方)基于其發放標準發放貸款并將其發起的貸款包出售給一個SPV,該出售需要滿足法律目的的真實出售。
·SPV運用從銷售資產支持證券獲得的資金購買貸款包。
·SPV的資本結構可以只包括一個債券類別或包括對擔保品現金流具有不同優先度的多個債券類別。
·盡管在證券化中發行的證券通常被稱為資產支持證券,但在簡稱中它們常被冠以不同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