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孝思的兒女,應該積極鼓勵喪偶的長輩走出黑暗的幽谷,重新尋覓人生的桃源。
最近,到吉隆坡去,出席了一場別具意義的婚宴。
新郎符佐治年過五旬而新娘何瑪麗剛屆不惑之齡。
佐治是鰥夫,三年前退下工作崗位,正想偕同老伴遨游世界時,妻子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急癥奪走了性命。佐治原本繽紛的生活猝不及防地被潑上了黑黑的墨汁,整個人猶如一棵失水的植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老去了。
當時,23歲的長女珍妮在雜志社當記者,沒夜沒日地忙;次子約翰還在求學,寄居宿舍。
心智成熟的珍妮,見父親活得萎蔫萎蔫的,決定為他做媒,讓他重拾人生樂趣。她依據父親的“品味”,謹慎地物色人選。尋尋覓覓,終于,找到了。這個摽梅已過而待字閨中的女子何瑪麗,是雜志社的美術設計員,性子溫婉賢淑。
女兒的積極撮合,加上何瑪麗的體貼入微,終于在佐治宛如枯井般的心田里注入了甘洌的生命泉水,他活了過來。
婚宴全由孩子籌備操辦,每個賓客都獲贈一雙鑲嵌著彩色貝母的筷子,附著的卡片,以龍飛鳳舞的書法寫著一句耐人咀嚼的話:
“婚姻如筷子。”
寥寥五個字,卻透著莊重而又旖旎、含蓄而又浪漫的氣息。
珍妮上臺致詞,她情真意切地說道:
“我今年26歲,爸爸愛我足足愛了26年。我知道,不論我活上多少年,爸爸還是會一如既往地愛著我。爸爸今年58歲,可是,到現在為止,我卻只愛了他26年,足足欠了他32年的感情債。我算來算去,這筆債,窮我這一輩子都清還不了。現在,我終于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她的致詞,生動有趣,全場賓客,屏息聆聽。
一對新人,臉上泛著深深淺淺的笑意。
珍妮繼續說道:
“我找到了一位好阿姨,我和她,一起來愛我的爸爸;我把爸爸給我的愛,雙倍地還給他了。這位阿姨,我現在稱她為媽媽!”說著,向一對新人送了一個響亮的飛吻,“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在雷動的掌聲中,新人眸子晃動著薄薄的淚光。
俗語說:“滿床兒女不及半床夫。”孩子的愛,不論多深,都難以填補父親或母親中年喪偶的空虛。再說,孩子有自己的世界,那個世界,許多時候,是年邁的父母走不進去的。所以嘛,有孝思的兒女,應該積極鼓勵喪偶的長輩走出黑暗的幽谷,重新尋覓人生的桃源。
小啟示
配偶逝世,其中一方再娶或再嫁,有時會引起孩子激烈的反對,使父親或母親落入尷尬的夾縫中。文中為父親物色對象的女子,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另一種形式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