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漢語的記憶

這和上一節有什么區別?

我們這一部分主要是針對不對仗、不押韻、更加生澀難懂的古文進行記憶。它不再像《三字經》《弟子規》那樣朗朗上口,也不像唐詩三百首那樣韻律十足。

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如果大家覺得我挑的這篇文章不夠生澀,那我們來記一段更加生澀的吧。

(乾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坤為地)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六五:黃裳元吉。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用六:利永貞。

這是《周易》的片段。大家覺得這個夠有挑戰性的吧?!

好吧,為了不讓大家覺得崩潰,我們還是來看看那篇《赤壁賦》應該如何記憶吧。

對于這種類型的古漢語的記憶,與古詩詞的記憶步驟非常相似,仍然可以按照之前的七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認真讀三遍,讀準。

這一步我就不浪費紙張了,希望大家能夠自覺地認真地讀三遍原文。關鍵是里面的一些生僻字不能確認的就去查一下字典、網絡或者相關資料。

比如這篇文章開篇,有一個“戌”字。此字應讀作“xū”。這個字很容易與幾個相似的字混淆。

再打一圈醬油。

戊:讀作“wù”。

聯想記憶:沒有點,也沒有橫,什么也沒有,所以讀作“無(wù)”。

戍:讀作“shù”。

聯想記憶:點數,小數點。點就是小數點,所以點讀作“數”。

戌:讀作“xū”。

聯想記憶:橫須,就是胡子橫著長,好奇怪。所以橫讀作“須”。

戎:讀作“róng”。

聯想記憶:十字絨,橫與撇交叉成十字,像絨布花紋。所以十字讀作“絨”。

助記詞:點數橫須十字絨,啥也沒有讀作無(wù)。

還有類似的:巳(sì)、己(jǐ)、已(yǐ)

助記詞:堵四不堵幾,半堵不堵念作乙。

第二步:理解原文的意思。

(本書僅僅為了說明方法,不是為了翻譯古文。因此只將文章第一段翻譯成白話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詠(贊美)明月的詩句和《詩經·陳風·月出》一詩的“窈窕”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波光與星空連成一片。我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浩浩然的樣子,像是凌空乘風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飄飄然的樣子,好像變成了神仙,飛離塵世,登上仙境。

第三步:找到一張能和此文意境沾邊的圖片。

(本文內容偏長,可能一張圖片中很難找到足夠多的點來滿足樁子的需要。因此,我們可以找到幾張內容差不多的圖片,每張圖片只用于記憶文章其中的一段。)

第四步:從圖上找到所需要的點作為樁子。

這一步和古詩詞的記憶還是有些區別的。因為古詩詞是非常有規律的,一眼就能知道需要幾個樁子來記憶。而對于古文來說,就需要額外加一個環節,就是對原文進行分節處理。

(仍以第一段為例來說……)

好,我們基本上按照長句分開、短句單獨的原則,將這一段內容分為9個小節。所以我們就需要從剛才的圖片上找到9個可用的點作為樁子。

自左向右,這9個點分別是:

木宣傳欄——綠色植被——門——房頂——平頂——小樹——荷葉——香爐——護欄

第五步:找出關鍵字并轉換成圖像。

第六步:將圖像依次掛接到上圖中找到的地點樁上。

(熟悉以后,第五步和第六步可以合并為一步完成。)

1.地點:木宣傳欄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關鍵字:壬戌、即望(找關鍵字沒有那么多的原則,能幫你記住就是唯一的原則。)

轉圖:想像木宣傳欄上有很多的窗口,每個窗口都標記著某年某月。某人砸爛其中一個窗口,(選定一個窗口就是選擇了一個日期“壬戌之秋、七月”)然后用望遠鏡看向遠方。

在轉圖的過程中,我一直建議按照原文的意思所帶出來的意境提取加修改來構建圖像。這種方法不需要過多的諧音處理,而且還能盡可能貼近原文的意思。

缺點是在回憶的時候容易丟失詞語。這個也不用擔心,如果是很長、很生澀的句子,還可以增加幾個很小的輔助圖像。如果是像這一句這樣的短句,直接通過聲音記憶的輔助作用來完成,效果會更好。

所以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剛才構建的那個圖像。

圖像包括三部分:一是圖像出現的地點,也就是地址樁;二是圖像的內容,也就是原文;三是原文所產生的圖像與地點樁發生的關系。

這三點缺一不可。只有三者都能在腦海中呈現了,圖像才能穩固。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腦海中回憶這些圖像的時候,我們要小聲地快速閱讀原文。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人在學習了圖像記憶之后,就覺得可以完全拋棄原來的死記硬背了。所以記憶所有東西的時候變成了完全的默讀。其實這樣做并不是最好的記憶模式。

還記得前面我們曾經說過,最好的記憶模式就是“聲音、邏輯、圖像”三種模式同時調動。其中我們理解原文的意思就是調動了邏輯記憶,找關鍵字其實也是邏輯記憶的一部分。把關鍵字轉化成圖像并掛接到地點樁上這是屬于圖像記憶。所以整個過程中,唯一缺少的就是聲音記憶了。

這時候我們一定要調動自己的聲音記憶系統,這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在讀的時候我們不需要讀得很大聲,甚至可以小到坐在你身邊的人也聽不到你在說什么。但是必須讓你的發音器官即聲帶參與記憶的過程,因為不管你聲音多小,速度多快,你的內耳完全可以接受這個信息,這就夠了。

這是很多人學會記憶法容易走入的一個誤區,很多的培訓機構在宣傳時也誤導大家說以后我們再也不用死記硬背了。其實并不是這樣。圖像記憶是用來幫助你記得更快,忘得更慢,而不是讓你完全地拋棄死記硬背,對于有些東西來說,死記硬背可能來得更快。

旁白:那還費這半天勁學什么記憶法?

我剛說了,記憶法是讓你記得更快、忘得更慢。這才是關鍵。以前你死記硬背可能需要三個小時,現在一個小時就能記完,這就是效果。以前你記完了,第二天起來啥都忘了,現在還能回憶出百分之八九十的內容,這就是效果。最關鍵的是,死記硬背一旦忘了,經常是一長段一個字也想不起來。記憶法記住后則不同,它總會在腦海中留下一些模糊不清或者支離破碎的圖像。根據這些圖像,我們往往可以慢慢地組合出文章的原文。這才是記憶法最大的幫助。

所以一定要記住,不管哪個老師、哪個機構告訴你說,學了這種方法再也不用死記硬背了,要么轉身離開,要么假裝紳士給他們點面子保持沉默,在心里偷偷笑笑就是了。如果你發現哪本書上這樣告訴你,就直接拿去糊墻或者墊桌子腿兒吧。

好了,費了這么半天勁,就為了給大家講明這個道理,說明它的重要性。

接下來該實踐這個道理了。

閉上眼睛,想象那塊木質的宣傳欄上有好多的窗口,每個窗口上有一個日期,某人過去砸爛其中一個窗口,這個窗口上的日期就是“壬戌之秋,七月”,然后拿望遠鏡向遠處望去。同時(注意,是“同時”,就是說在想象剛才的這些圖像的同時)小聲地快速地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差不多了,一般情況下讀三至五遍足矣。

后面的內容我們就不這么詳細地給大家解釋了,我們只寫出構建好的圖像。大家按照上面的方法,特別是“同時”這個過程,去認真體驗一下。

一定要認真去體驗,否則……

2.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兩個人(蘇子與客)在綠色植被之上劃著小船,小船旁邊就是陡峭的赤壁。

注:加下劃線的部分為地點樁,下同。

3.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門口吹來徐徐清風,門外懸空的一片水輕輕地泛了一下波紋。

這里稍作解釋一下,一是我們構建出來的圖像有些怪異,可能大家覺得不適。其實還是遵循之前講過的一個原則“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我們可以不用花任何成本,就在大腦中構建出任何效果的科幻大片。就像這門外懸浮在空中的一片水。這是其一。

其二是在構建圖像的過程中,盡量讓圖像中的元素動起來,盡量讓圖像與圖像之間發生作用。什么叫發生作用?相互破壞、纏繞、碰撞、變形、包裹等都可以。只有發生了關系,圖像才會更加牢固。

就像我這門外懸浮的一片水,按原文的意思是沒有激起任何的波紋,但是那樣的一片水在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就像是一塊透明的玻璃,似有似無。所以我們還不如變通一下,讓它產生一些圖像清晰但不是很大的波紋,就記憶深刻了。

至于原文,我想通過聲音記憶的輔助,你怎么也不可能把“水波不興”記成“水波很興”。如果你真是那樣死腦筋的話,也有辦法。你讓那個水波紋凝固,變成像雕塑一樣。這樣“清風徐來”的時候,可以吹得整個水波紋的雕塑搖擺,也沒有能力讓波紋蕩漾了。

也就是說在實際記憶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一個度。

不要拿太多的精力來構建過于復雜的圖像,以能夠輔助你記住大體意思為主,其他的部分借助聲音記憶來完成。否則就適得其反了。

又啰唆了這么多,后面的要加快速度了。

4.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我(或者是你腦海中的那個蘇子,反正有個人的輪廓就行)在房頂上把客人扔進酒里煮(屬)了,然后對著月亮讀詩,看著美女唱歌。

5.少[shǎo]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間。

遠處的平頂上冒出一點點煙(少焉),煙散盡后看到月亮從山邊出來,在一群斗牛之間來回晃動。

6.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小樹上橫著一條江,江上云霧繚繞,發出來的光穿過樹冠一直射到天上。

7.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荷葉上長了兩根長長的樹枝(兩個之),一個上面長著葦草,一個上面掛滿了冰凌。

8.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浩浩蕩蕩的人來到香爐前,被香爐里的風吹向空中,不知道停在哪里。

9.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一具尸體(遺世)從護欄上飄起來,并慢慢直立起來,伴隨一股清煙,就羽化登仙了。

好了。

接下來先閉上眼睛把構建的圖像回憶一遍。如果圖像依然清晰,就嘗試著回憶原文。如果圖像不清晰,就重復前面的步驟把圖像再鞏固一下。

第一遍回憶原文的時候,經常是什么也記不住,連30%的內容也記不下來。沒有關系,只要圖像清晰了,就可以運用我剛說的“同時”法則了,這時候一邊按地點樁的順序一個個地過圖像,一邊小聲地快速地讀出原文的內容。

像這么長的文字,估計最多兩分鐘就可以做到一字不錯了。如果你兩分鐘做不到也沒有關系,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可能會稍慢,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熟悉這種方法。

等熟悉之后,就輕車熟路了。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即使我們用這種方法記憶所用的時間和之前純死記硬背所用的時間差不多,但仍然推薦大家用這種方法。

原因就是:在復習的時候,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做到秒讀。只要看著原文在大腦中過一遍圖像“同時”讀一遍原文,就可以完成復習了。

而死記硬背則不同,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有可能是完全重新記憶的過程。

我講述這個記憶過程聽起來很啰唆,不僅僅是我講話啰唆,還有就是我得給你們講道理啊,講不清道理,就有些人會偷懶或者不相信。

而實際在記憶的時候,沒有這么復雜,幾分鐘時間就搞定了。

后面還有幾段,大家自己去試著搞定吧。

剛開始可能不知道怎么找關鍵字,怎么轉圖。沒關系,哪怕現在你用之前兩倍甚至更多倍的時間去完成,也是一種收獲。

圖像記憶法的訓練本身就是一個先慢后快的過程,如果不去用,就永遠慢下去直到消失不存在。

堅持去用,就會越來越快。

后面還有三段內容呢,去用吧。

趕緊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黎县| 曲松县| 饶阳县| 揭东县| 内丘县| 社会| 固安县| 鄂尔多斯市| 山东省| 洞口县| 龙泉市| 巴楚县| 西昌市| 延吉市| 页游| 江北区| 五大连池市| 离岛区| 白玉县| 大城县| 平和县| 和静县| 林西县| 水城县| 沁源县| 山东省| 临桂县| 禄丰县| 陵川县| 金湖县| 徐州市| 凤台县| 遂溪县| 射洪县| 柳江县| 南乐县| 墨玉县| 酒泉市| 白河县| 泾阳县|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