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什么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

前面我們練習串聯聯想的時候,我們會把汽車放進口袋,會讓螞蟻比房子還大。這些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也就是說是完全沒有任何道理的事情。然而這種方法讓我們快速記住了一連串沒有任何關聯的單詞。

這就是我所說的效果。

我們要的不就是記住內容嗎?現在我們又快又準地記完了,這就是效果。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去糾結這種方法有沒有道理呢?!

至于原文的意境,我們不要和記憶的過程混為一談。在第一步讀準原文和第二步理解原文的意思這兩個階段,是用來理解和感受原文意境的。而后面記憶的內容,已經不需要原文的意思和意境了。當然,如果你圖像聯想的能力足夠好的話,你還可以直接用原文的意境去出圖聯想,那樣就可以達到記憶方法和意境統一,一舉兩得了。

打了這么多圈的醬油,再來看一眼這幅讓你又愛又恨的畫,看看能不能回憶出原文的內容吧。

如果是再長一點文章怎么記憶呢?

比如《三字經》《道德經》或者像《岳陽樓記》《出師表》等這樣的文章,通過一張圖就能記下來嗎?

那肯定不能。

對于《三字經》《道德經》《弟子規》《千字文》這樣的國學經典,它們和其他的單篇古文,我們采取的策略還是有些區別的。

長篇的國學經典,我們一般采用羅馬房間法。

相對較短的單篇古文,我們采用網絡搜圖法。

我們以《弟子規》為例來說明一下。

《弟子規》共有90段、360句、1080個字。而且整齊對仗,合轍押韻。

所以我們有兩種方案:

一是找360個地址,每個地址只記一句(也就是4個字)。

二是找90個地址,每個地址記一段(也就是四句,16個字)。

我感覺還是第二種方案更好一些,因為找360個地址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很痛苦的事。

那找90個地址就不痛苦嗎?

其實是一樣痛苦的,但是90個地址找起來就容易得多。

我們先來看看《弟子規》的這90句是如何劃分的。

總則:2段

孝:14段

悌:11段

謹:17段

信:15段

范愛眾:15段

親仁:4段

余力學文:12段

我們這里也有兩種方案來處理這90個地址。

一種是直接從網絡上找8張圖片,分別來對應總則和其他7個章節。然后按照每個章節內容的多少從相應的圖片上找到同等數量的樁子。

另一種是直接利用我們儲備好的標準房間地址庫按順序一路記下去,這樣9個房間正好90個地址。

我個人更傾向于采用第一種方法,因為這種方法不需要提前儲備房間圖。但是這種方法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到網絡上去搜索相關主題的圖片,然后再從每個圖片上找到對應數量的地址。其實這本身就需要記憶大量的地址和順序。

而第二種方法就省時省力了,因為標準房間地址庫是在我們的腦海里已經存儲好的(當然儲備這些房間庫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在實戰應用的過程中,我們不再需要準備地址庫,可以直接把我們轉換好的圖像掛接到地址上。

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這兩種方案的用法。

先來看第一種方法,就是現用現找的方法。

我們先從網絡上找到一張和《弟子規》有聯系的圖片。

我們先用這張圖片來記下《弟子規》的每個章節,也就是總綱這一小節。按照圖片上的順序和點記下《弟子規》的總綱。

1.書卷:弟子規(一本書卷就是弟子規)

2.發簪:圣人訓(想像只有圣人才配得上這么時髦的發型)

3.眉毛:首孝(眉開顏笑的xiào)

4.胡子:悌(剔須刀的tì)

5.袖子:次謹(金色的袖子太松了所以需要jǐn)

6.裙擺:信(一封信掉到了裙擺上)

7.腳下:范愛眾(一抬腳踢翻一碗飯fàn)

8.貓咪:而親仁(貓咪想鉆到人的懷里)

9.孩子:有余力、則學文(小孩子在拿著書學文化知識)

我們這樣記看起來非常的麻煩,把簡單的幾句話折騰得這么啰唆。其實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把這8句話記住,同時還要把《弟子規》7個章節的標題也記下來。

如果把上圖改成一張思維導圖,就會清晰得多。

(除第一個分支外,其他分支外只標記了包含的小段數。)

好了,又打了一圈醬油,我們來回憶一下剛才折騰出來的那幅畫和《弟子規》的總綱吧。如果覺得記得不是很清楚,那就再認真讀三遍。

是不是我一不提醒你,你就把這個步驟給忘光光了?

弟子規,圣人訓。

首孝悌,次謹信。

范愛眾,而親仁。

有余力,剛學文。

按照我們之前講過的方法,一邊回憶圖像,一邊快速地把上文讀上N遍(N≥3)。

后面的正文部分,是不是也用這種方法呢?

是的,但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總綱我們除了要記住原文外,我們還要記住《弟子規》的結構。所以我在劃分地址的時候用了9個地址,前2個用來記“弟子規、圣人訓”這一句,后面的7個地址分別對應《弟子規》的7個部分。

后面的記憶就要比這個簡單得多,否則我們真的可能要花太多的時間在準備地址上了。

我們以《悌》這一章節為例來說明一下。

出則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按照我們的方法,先讀上三遍。要自覺一點,別偷懶啊。在這一點上,如果你總是像看小說一樣一瞄而過,我就對你確實是沒有辦法外加失望透頂了。

找一張你自己認為能代表這一章節的圖片(或者照片),并從上面找出11個地址。

門——男孩——椅子——男人——蒲扇——茶杯——娃娃——女人——地板——果盤——孩子

這里再叨叨一遍,你煩我我也要叨叨,免得你誤入歧途。

我們在記憶地點的時候,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到圖像上,而不是聲音上。

什么意思?

比如“果盤”這個地址,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到“這個地方是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個盤子,上面放了好幾個洗好的梨”這樣的一組圖像上,而不是“果盤、果盤、果盤、果盤”這兩個帶聲音的文字上。

為了描述的需要把每個地點都用兩個漢字表達出來了,但這樣做卻怕誤導了你,讓你每次都把注意力放在我寫出來的這兩個字上。其實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完全不用給這些點取名字,只要你大腦中知道每一點所代表的位置和形像就可以了。

類似于下面這種感覺。實際應用的時候連圈也不用畫,應該是類似下面這種感覺。

這次我想你一定明白了什么叫把注意力放到一個區域上了吧。

如果你還不明白,我也只能找塊豆腐當撞墻了。

后面的步驟我就不按前面標準的七步一點點地給你解釋了。只是提一下,我們按每小節掛一個地址的方案進行。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一小段轉成圖后放到第一個點“門”上。

(嚴格地講這個地點不能叫門,就是那塊叫墻不是墻叫門框不是門框的區域。)

在原文轉換圖像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按原文的意境來出圖,也可以按照諧音的方法來出圖。

如果你怕這樣記不住,可以用諧音法出圖,把其中的一句(一般用第一句)“兄道友”或者幾句轉換成圖像。

比如我們把“兄道友”諧音成“熊倒油”,然后就想象在門口有只熊拿著個瓶子在倒油。

如果后面的也記不住,那就給后面的幾句也加上輔助的圖像。

兄道友:一只熊在倒油

弟道恭:弟弟倒拿著一張弓

兄弟睦:兄弟兩人中間有一塊大木頭

孝在中:林頭中間有一個大大笑臉

把這一堆亂七八糟又相互聯系的圖像放到那個似門非門的地點上。

這樣保證你能回憶出原文的每一個字。

但說實話,我是不贊同用這種方法來記憶的。因為它需要構建太多的圖像,導致圖像太復雜,而且諧音拆解和轉換的過程太煩瑣,用的時間精力太多了。這勢必會導致我們的記憶效率降低很多。

很多人用了這種方法后,很可能就會在腦子里蹦出這樣一個問題:

我替你旁白:說好的快速記憶呢?“快”到哪去了?讓你造了?

所以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用意境出圖的方法——直接按照原文的意思轉換出一個圖像。

比如我們把這一小節的圖像想象成“兄弟二人見面后相互作揖然后揚手擁抱”,就用這樣的一幅場景來代表。

后期我們回憶的時候,我們很可能不能完整地回憶出原文的內容。這時候我們就利用前面提到的“速聽速讀”的方法來協助我們。

旁白:這和死記硬背有什么區別呢?

區別大了。

死記硬背記下來的內容,在回憶的時候,忘了就是忘了,不是你努力回憶就能想得起來的。但是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有人能夠提醒你四句中的任何一句,你就能馬上回憶出整個四句的內容。

而我說的這種方法,在忘了的時候,我們的圖像還是在的。我們就可以根據我們腦海中的圖像,回憶出原文的任何一句,也就可以回憶出整個四句的原文了。

后面的10個小節的內容在這里就不和大家一起去背誦,正好給你個機會,自己去試一下吧。地址都給大家準備好了,再說了,我去處理那些效果圖多麻煩??!別浪費了我的這一片苦心,自己試著去把后面的10個小節記下來吧。

請重新翻到第××頁,對照原文和圖片,按照我們剛才說的方法,試著把《弟子規》的這一節記下來吧。

說到這里,就該考考大家了。

前邊我們說過人大腦記憶常用的三大模式“聲音、邏輯、圖像”。那么這三種模式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到底哪種模式是效率最高的呢?

(嘿嘿嘿!不要掉進我的陷井噢?。?/p>

是不是想說,記憶效率最高的是圖像記憶?。?/p>

因為我們這本書目從頭到尾講的就是圖像記憶啊。

確實如此,我們這本書從頭到尾,從入門理論到訓練到實戰確實講的都是圖像記憶。那不僅僅是因為圖像記憶很重要,效率很高,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圖像記憶對于大部分新手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所以需要從零開始重新學習;二是因為聲音記憶和邏輯記憶這兩項內容不需要我們花太多的時間和篇幅來講解說明,因為我們從小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就在不間斷地使用這兩種記憶方法。

練了一圈,我們回過頭來說剛才的這個問題。

最好的記憶模式是:

旁白:耍賴皮啊?你問蘋果好吃還是桃子好吃還是西瓜好吃,結果最后告訴我說三種水果一起吃才是最好吃的。這是什么個意思?這是人類的思維嗎?

對。這正是記憶法的絕妙之處。今天你有幸能得知此秘訣,應該感到三生有幸才對。

如果有其他的書籍或者所謂的記憶大師告訴你說,從今天開始你們再也不需要死記硬背了,只需要進行圖像記憶就可以稱霸武林了。那就可以瀟灑地和這位高人說bye bye了。因為這樣的高人,要么根本沒有實踐過記憶法,要么只會記數字撲克這樣的用于比賽的無聊內容,根本不知道怎么把記憶法應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

蘋果甜,桃子脆,西瓜水分多,而且彼此之間的口味和營養還各有差別。現在我把這三種水果混合在一起,做成一個水果拼盤或者水果沙拉,難道不是最好的吃法嗎?

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對于有文字、有意義的內容,肯定不能靠單獨的圖像記憶來搞定。當聲音記憶和邏輯記憶參與進來進行輔助的時候,就如虎添翼。聲音記憶奠定最底層的根基。邏輯記憶幫助我們快速地理清之間的關系,并且對生成圖像也有很大的幫助。最后靠圖像記憶把大量信息資料之間的邏輯順序和發音連接在一起。

如果你能理解了這個道理,我相信這本書你就沒白看。

又打了一圈醬油。

為什么總是喜歡打醬油呢?因為很多的知識如果放在一起講,估計你早把這本書一扔跑到別處玩去了。

但是有些道理不說,你肯定不懂。

不懂,你就不信。

不信,你肯定不會去嘗試。

你連嘗試都不肯去做,何以能學會呢?!

所以,在炒菜的時候,多放點肉是必需的,經常加點醬油也是必需的。

接著說《弟子規》的事。

我們剛才所講的記憶《弟子規》的“悌”這一章節的內容,是利用一張圖像找到相應的點來記憶的。也就是說這一章節有多少小節,我就找多少個地址。

所以我只需要8張圖(第一張用于記總綱)就可以記下《弟子規》的全文了。

這樣做不太完美的地方就是,有些章節只有4個小節,而有些章節達到了17個小節。這樣有些圖片上的地點就顯得特別擁擠,有的就顯得特別冷清。

如果你能習慣上面這種方法,而且沒覺得這是個事兒,那就繼續用這種方法記下去。因為這種方法是最適合于考試和應用的尋址(就是找圖片、找地址)方法。

如果有完美情結,或者有強迫癥,喜歡整齊劃一的感覺,那就使用下面這種方法來尋址。

《弟子規》一共90個小節,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所以我們找到9張圖片,每個圖像上找到10個地址,就能輕松加愉快地解決這個問題了。

用這種方法找圖片的時候,不再需要圖片的主題和《弟子規》有什么聯系,直接使用我們儲備的房間地址圖就行,或者從網絡上查找房間圖或者景點的圖片。

也可以找一條你平時經常走的路,比如從家到學校的路,從辦公室到家的路。

還可以找一個你經常去的地方,然后按照一個固定的順序去找。比如從學校的大門開始,沿著一個固定的方向和路線環繞學校一圈,找出90個點。

經過我個人的測試,實景是記憶效果最好的——實景就是你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場景——因為這些場景你最熟悉,而且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在實景中找到的地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位置固定、大小統一。

我們用圖片找地點的時候,經常會把圖片上的人、動物、車,甚至天空中的云彩作為地點來使用,因為我們的意識中這些東西已經被固定到圖片上了,它們的位置不可能再發生改變。而在現實的場景中就不可以,因為這些東西隨時可能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找到的地點都是真正固定不變的。

如果你覺得在一個地方找不出90個地點,你可以分為幾部分。比如在校園里按順序找出30個,然后到自己家住的小區再找出30個,然后到旁邊的商業中心再找出30個。經過我的測試,在實際應用的時候不太影響記憶的速度和效果。

但是不要分得太多了,如果分成9個區域,每個區域10個點,就有點亂了。而且每個區域的個數應盡量相等,如:30+30+30、30+20+20+20。

準備好了90個地點后,剩下的工作和前面講到的第一種方法就完全一樣了。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除了可以完整地記憶下《弟子規》的全文,還可以用于表演。

接下來我就告訴你如何用這種方法在別人面前“嘚瑟裝蒜”。

首先你要稍微復習一下數學。

什么意思?就是練習一下簡單的數學加減乘除法運算。

《弟子規》有90段、360句、1080個字。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項目怎么表演,你就明白為什么要練習一下數學的運算了。

表演一:順背《弟子規》

這個嚴格來講不叫表演,只需要熟練、勻速、一字不錯地把全文背出來。

表演二:倒背《弟子規》

記憶法培訓中宣揚倒背《弟子規》、倒背《三字經》等的,都不是完全倒背,而是按“行”進行倒背。

即倒背表演基礎級:

勿自暴 勿自棄 圣與賢 可馴致

非圣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房室清 墻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

這樣表演是非常輕松的,可以說一丁點難度也沒有。因為我們在背誦的時候,只需要在頭腦中從第90個地址開始回憶圖像和原文,然后倒著進行,一個地址一個地址地回憶下去就可以了。前提是必須對90個地址非常熟悉。

當然,如果我們真是為了表演而去背《弟子規》,可以再下點功夫做一些額外的功課。

比如:把每個地址再細分為四個子地址,把每行的四句分別掛在這四個子地址上,每個地址上掛三個字。

這就可以實現更加完美的倒背了。

即倒背表演瘋狂級:

可馴致 圣與賢 勿自棄 勿自暴

壞心志 敝聰明 屏勿視 非圣書

……

如果你的大腦邏輯推理能力足夠強的話,就真的可以完全倒背《弟子規》了。

即倒背表演變態級:

致馴可 賢與圣 棄自勿 暴自勿

志心壞 明聰敝 視勿屏 書圣非

……

說實話,只要你能做到基礎級的表演,在普通人眼中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了。至于后面的兩個級別,我覺得沒有必要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稍微體驗一下還是可以的。

對于基礎級的倒背方法,我鄭重建議你認真地訓練一下,我們并不是為了表演,而是這種方法可以讓你對地址和圖像記憶法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加熟練的掌握。就當是復習好了。

表演三:抽背《弟子規》

所謂抽背,就是你隨便說出第幾行,我就可以在兩三秒之內背出這一行的內容。

比如:第77行是什么?

你稍加思考馬上回答:“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其實做到這一點也非常簡單,只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用我前面說的標準房間來記憶。

即:使用9組地址,每組地址10個點,并且對每組地址進行編號。這一部分內容可以參考基礎訓練章節中關于地址擴展訓練的內容。

當別人提問第77行的時候,要馬上在腦海中反應出來這個地址是屬于第8組地址的,接著迅速從腦海中提取出第8組地址的線路圖,然后快速移動到第7個地址上,并調出掛接在這個地址上的圖像,并回憶出原文。

這個表演要求對整個地址系統非常熟悉,真正達到爐火純青、如數家珍、手到擒來、不假思索,把所有形容詞都用在這里都沒有你熟練的程度。

你一旦達到這個程度,這個表演就厲害了。因為你還可以反過來進行表演。

表演四:倒抽背《弟子規》

所謂倒抽背,就是別人隨便讀一句《弟子規》的原文,你就能回答出這是《弟子規》的第幾行。

比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是第幾行?

答:“第30行?!?/p>

原理同上,不再詳細說明。

表演五:提問《弟子規》

這個表演就真的是讓我震驚了。如果你真的做到了,可以去上挑戰大腦類的達人秀節目了。

怎么表演提問呢?剛才的兩種提問方式已經是小兒科了,而下面的提問方式將會讓人覺得變態了。

我在本節開篇的時候就說過,《弟子規》一共有1080個字。所以我們的提問是:

請問:《弟子規》的第777個字是什么字?

答:“安”。

旁白:開玩笑吧,是查的字典,還是數的手指頭加腳指頭?

都不是,就是在腦海中查到的。

我剛才說了,要稍微練習一下數學運算,就用在這里了。

注:下面的這段內容比較讓人頭暈,數學推理能力差的同學可以直接繞行。

我們先來看一下需要做哪幾項數學運算。

運算一:777÷3=259?。ㄟ@里要注意,余數為0,這是個特殊情況。)

運算二:259÷4=64……3

好了,我們需要的值有三個數:64、3、0。

這三個數分別是什么意思呢?

第777個字就是《弟子規》第65行第3句最后一個字。

第65行是“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查找第64行內容的方法前面已經說過了。)

所以,第三句的最后一個字是“安”。

同理:

第569個字就是:

569÷3=189……2

189÷4=47……1

——第48行第2句的第2個字。

如果你還不明白,我們來看一下圖解。

只能解釋到這里了,如果還不懂的話,建議你去學一下數學,或者去測一下你的智商吧。我已經無能為力了。

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用于背誦《弟子規》,還可以用來表演其他相似的內容。

如:《三字經》《千字文》《小學詩》《琵琶行》《長恨歌》等。

如果有時間的話,背上幾篇這樣的國學經典,在朋友聚會、節日晚會、才藝展示的時候出來嘚瑟一下,是不是也能讓自己一下子變成大家眼中的男神女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清县| 古交市| 仁布县| 惠来县| 青岛市| 子洲县| 化隆| 贞丰县| 芜湖县| 合肥市| 双流县| 黄石市| 嘉善县| 綦江县| 白山市| 枞阳县| 五莲县| 临城县| 河东区| 塔河县| 康乐县| 肇东市| 东乡族自治县| 临西县| 清远市| 凤冈县| 台南县| 驻马店市| 拜泉县| 泰来县| 新丰县| 无锡市| 吉水县| 日喀则市| 石渠县| 屯门区| 邵阳市| 汉阴县| 日土县| 永平县| 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