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知識專家指導
- 李淑娟
- 8398字
- 2020-07-31 16:36:44
第二節 日常護理
新生兒需要什么樣的生活環境
(1)房間:新生兒出生后不久,一天當中的多半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為此新生兒的房間,必須是能使新生兒安靜睡眠的房間。
選擇雜人少、光照好、通風好的房間,媽媽眼睛能關照到的地方最理想。
(2)室溫:新生兒怕冷,因此保溫是很重要的,室溫夏天在23~25℃。冬天在20℃左右較合適。冬天特別要注意從門、窗縫中刮進的風。
(3)清潔:新生兒免疫力低,容易受細菌感染,所以觸摸新生兒時一定要洗手,注意經常保持清潔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感冒的病人,絕對不要靠近新生兒。出生后1個月以內,外人最好不要去探望產婦和新生兒,應控制貼臉和親嘴。遠離小動物,因為小動物不僅帶有細菌,而且,關照不到有可能傷害到寶寶。
新生兒采取什么樣的睡眠姿勢好
新生兒初生時保持著在胎內的姿勢,四肢仍屈曲,為了使寶寶把出生過程中吸入和吞入的羊水等順體位流出,最好采用左側臥的姿勢,頭部可適當放低些,以免羊水嗆入呼吸道內。如果新生兒有顱內出血癥狀時,就不能把頭放低了。
如果注意觀察新生兒的臥姿,就會發現寶寶身體多呈側臥位,上下肢屈曲。如果將寶寶背朝上俯臥,他會將頭轉向一側,以免鼻孔受堵而影響呼吸。如果讓其仰臥,將其上肢伸展,然后放松,寶寶會自然將上臂放回到原來的屈曲狀態。了解了寶寶喜歡的臥姿,平時就不必勉強將寶寶的手腳拉直、捆緊,否則會使寶寶感到不適,影響睡眠、情緒和進食。
如何培養新生兒自然睡眠的習慣
有些新生兒出生后,睡眠規律尚未形成,該睡覺時不睡,甚至哭鬧,只有將其抱起,拍拍搖搖,或者讓他含著奶嘴才能入睡,這些習慣主要是由父母養成的。
新生兒大腦發育還不健全,出生后幾乎大部分時間都處于睡眠狀態,每天有18~22小時在睡眠中,只有短時間清醒。清醒后很快就會感到疲倦,這時寶寶常以“哭”表示他累了,只要環境安靜、舒適,片刻后寶寶就會本能地自然入睡。
有許多父母最怕寶寶哭鬧,常常是寶寶一哭就將其抱起來。其實,哭是新生兒的本能要求。所以,當新生兒確實是因疲倦而哭鬧時,可采用以下方法誘導寶寶自然入睡:媽媽靠近寶寶,并發出單調、低弱的“噢、噢”聲,或者將寶寶的單側或雙側手臂放在他的胸前,讓他保持在宮內的姿勢,使寶寶產生安全感,他就會很快入睡。這樣,寶寶慢慢地就會養成自然入睡的習慣。
新生兒睡眠不安怎么辦
新生兒除了吃喝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中,每天睡18~22小時。新生兒睡眠不安是常遇到的問題。首先要看發生的時間是白天還是晚上。有的新生兒白天睡覺,夜晚哭鬧不眠,即俗稱的“夜哭郎”。這種寶寶易于矯正,要盡量讓他白天少睡,使之睡眠規律,晚上自然就能睡好。
對于新生兒睡眠不安不能一概而論,應先找原因,再采取相應的措施??上瓤纯词覂葴囟仁遣皇沁^高,包裹得是否太多,寶寶是否因太熱而睡不安穩。如果寶寶鼻尖上有汗珠,摸摸身上溫乎乎的,這時

就需要降低室溫,減少或松開包被,寶寶感到舒適了自然會入睡。如果室溫太低,寶寶的小腳發涼,表示寶寶因為寒冷而不眠,可加蓋被子或用熱水袋保溫。大小便后尿布濕了,寶寶感到不適也睡不踏實,應及時更換尿布。母乳不足,寶寶吃不飽也會影響睡眠,可勤喂幾次,以促進乳汁分泌,或加入其他代乳品,寶寶吃飽才能睡好。
如果寶寶睡眠不安還伴有發燒、不吃奶等其他癥狀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寶寶的正確抱法
新生兒頸部很脆弱,還不大能控制自己的頭。因此,當媽媽欲抱新生兒時,一定要注意新生兒垂下的頭。抱起時要把手伸過寶寶的頸部,將他的頭托起,另一只手放在他的背部和臀部下面,兩手共同托起寶寶。用這種方法抱寶寶就能容易且安全地將其移動到任何地方。同時要做到動作輕柔,切不可用力過猛,以免造成新生兒損傷。
抱的時間,原則是5~20分鐘,抱太久或是次數過多,皆易形成寶寶愛讓人抱的習慣。假如撫抱10分鐘還無法抑止寶寶啼哭的話,便要仔細檢查寶寶的身體,解開衣服查看是否有異狀,或是讓他喝牛奶以防因饑餓而哭鬧,如果情況未見改善,要馬上送醫院檢查。
出生不到1個月的寶寶,頸部都很脆弱,所以不適合背在身上。
如何為新生兒選擇尿布
為新生兒選擇尿布,最好選用柔軟淺色而吸水性好的棉布或舊床單、舊純棉衣褲做尿布,在使用前要進行清洗消毒,要用開水燙一燙,或用水煮沸消毒。用新布做尿布并不好,很容易擦傷寶寶的皮膚,且吸水不多,還要不斷地更換。若要用新布做尿布,最好使用前通過蒸煮、洗等方法將其做舊后再使用,自己做的尿布使用時最好在寶寶腰部圍一條松緊帶。松緊帶要寬松,不要太緊,以免影響寶寶呼吸,男寶寶前面需要雙折疊,女寶寶后面需雙折疊,前后兩端塞入松緊帶中即可。
如何對待新生兒頭上的“胎垢”
有些寶寶特別是較胖的寶寶在生下來不久,頭頂前囟門的部位,有黑色或褐色鱗片狀融合在一起的皮痂,且不易洗掉,俗稱“胎垢”。這是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以及灰塵等組成的,一般不癢,對寶寶健康無明顯影響。但是顯得很臟,應該洗掉。有些老人認為:“天靈蓋”上的“護身符”不能揭,否則寶寶會變成啞巴,會受涼生病,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胎垢”確實不易洗掉,有些父母用肥皂、香皂清洗,都無濟于事,而且還會刺激寶寶的嬌嫩皮膚。最好的辦法是用消毒后的植物油(加熱后冷卻),或石蠟油局部擦拭,或用0.5%的金霉素軟膏涂上,24小時后用小梳子輕輕梳理幾下即可除掉。
怎樣護理新生兒的臍帶
臍帶是新生兒感染的好發部位,如果處理不當,細菌就會乘機通過臍帶進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感染,導致新生兒敗血癥。
臍帶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后5~7天自然脫落,只要保證脫離部位干燥,不需要做任何處理。臍帶沒有脫落前要保持臍帶干燥,濕衣服或尿布不要捂在肚臍上,發現尿布濕了,應該立即更換,不用臟手或臟布去摸、擦肚臍。可用消毒過的棉花棒蘸75%酒精擦拭臍根部消毒。擦時從臍根中心部呈螺旋狀向四周擦拭,不可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臍帶脫落后,局部會潮濕或有米湯樣液體滲出,可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凈(或先用2%碘酒擦,再用75%酒精涂在臍根部及周圍皮膚上),不要用龍膽紫涂臍,以免影響觀察臍部情況。如果發現臍根有肉芽、膿性分泌物、紅腫及臭味(稱為臍炎),須及時到醫院請醫生診治,以防病情惡化。
怎樣護理新生兒的皮膚
對新生兒護理操作必須堅持輕而快的原則。“輕”是防止局部擦傷,即使擦傷是輕微傷,對于新生兒嬌嫩的皮膚也可成為細菌侵入的門戶;“快”是時間盡量縮短,以避免寶寶受寒。出生前胎兒在羊水環境中溫度即母體體溫中生活,出生后則生活在大氣環境中,故必須保暖。此外,寶寶出生后處在干燥的空氣中,皮膚也會變干,一般泡在水中洗澡就會好些。以40~45℃流動水為好,每天上午洗1次。如果臍帶未脫落,最好不用盆浴,可用溫水揩洗臀部與會陰部;如果寶寶皮膚太干,可擦一點寶寶用乳液,以起到保護作用。
如何給新生兒進行口腔和鼻、眼的清潔
新生兒剛出生時,口腔里常帶有一定的分泌物,這是正?,F象,一般無須擦去。為了清潔口腔,媽媽可以定時給新生兒喂些白開水。如果一定要清除臟物時,可用徹底消毒過的棉球進行擦拭,但動作一定要輕柔。因為新生兒口腔的黏膜嬌嫩,唾液少,易損傷而致感染,產生炎癥潰爛現象。
新生兒的鼻內如果有分泌物,可用棉簽輕輕擦掉。每天洗臉時,可用毛巾或紗布蘸潔凈水,擦去眼睛的分泌物,注意兩只眼睛要一只一只擦,并且從內向外,這樣才能減少污物進入淚管的概率。如果眼睛的分泌物較多,或眼結膜充血,可滴眼藥水,每日4次,每次一只眼一滴,直到分泌物消失為止。

怎樣給新生兒洗澡
新生兒出生后第一周內,臍帶未脫落時,洗澡應采用分段沐浴法,洗法如下:脫下新生兒衣服,并將此衣服包裹于胸腹上,借以暫時保暖。開始洗頭、頸及臉部,注意勿使水流入耳內,再以小毛巾擦洗肚臍以上的胸、腹、背部,拭干后,再將肚臍以下的臀、下肢部分,緩緩地置入水中,利用肘關節、手臂及手掌的力量,輕輕抓牢新生兒的大腿部。整個過程中,身體的皺褶及彎曲部位,應特別注意洗凈擦干,且動作要輕柔,使新生兒有安全感。
若新生兒臍帶已脫落,可在洗凈臉部之后,將新生兒頸部以下置入水盆中,成側臥的姿勢,由上而下洗完后,將新生兒改為伏靠的俯臥姿勢,以洗背部及臀部肛門處。最后,以雙手為支托并抓穩新生兒肩部抱離水盆,置于大浴巾上,擦干身子,放在潔凈的衣物上,媽媽的手先從袖口穿進抓出新生兒的小手,穿衣時一定要小心新生兒的肢體關節。在給新生兒脫衣服及沐浴時,可同時觀察其全身肌膚的情況,如有異樣,可即時求醫診治。
如果抱法、洗法得當,前后約需半個小時的時間,對新生兒來說,這個時間是很舒適的,寶寶除了臉上有愉快的表情外,手腳也會舞動,時間太長會造成新生兒的不安或哭叫不停。
為什么要對新生兒多進行撫觸
(1)撫觸能刺激體內分泌足夠的激素和酶類,其中包括對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有極為重要作用的生長激素和促進食物吸收的激素等。
(2)撫觸能促進母嬰情感交流,促進乳汁分泌。新生兒出生后即與媽媽保持皮膚接觸,吸吮和不間斷的撫摸或按摩,能刺激媽媽腦垂體分泌兩種激素:一種是催乳素,可促進分泌乳汁促進新生兒健康發育;另一種是催產素,可刺激媽媽子宮的恢復,使之保持良好的體形,也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3)撫觸作為一種良性刺激能增加新生兒睡眠時間,改善睡眠質量,穩定情緒,增進食欲。
(4)撫觸有助于新生兒體內形成能控制糖皮質激素分泌的受體,該受體有助于調節糖皮質激素水平使之不致過高,從而避免日后對胰島素不敏感,膽固醇和血壓升高,腦細胞受損傷等不良后果。
為新生兒撫觸的方法有哪些
撫觸無固定模式,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以適應新生兒情感和生理的需要。撫觸順序是由上而下、由前向后進行的。開始手法要輕,逐漸加重,以使新生兒能適應和接受。具體撫觸方法如下。
(1)先用一只手或雙手輕輕做環形撫觸頭頂部,然后用雙手指尖撫觸兩頰、兩太陽穴、兩眉間(印堂),并輕輕揉按鼻兩側及面部。耳朵用手指揉捻,用手指尖輕按耳部四周。
(2)雙手放在新生兒兩側肋緣,右手向上滑向右肩,復原。左手以同樣方法滑向左肩,復原。
(3)腹部(胃或臍部)重點撫觸,以順時針方向揉腹部,若臍痂未脫落不要撫觸臍部。先撫觸上中腹部,再撫觸下腹部。
(4)新生兒取俯臥位,撫觸者雙手從頸背部沿正中線向下撫觸,然后用指尖輕輕撫觸脊柱兩旁的肌肉及腰部。反復從頸部向底部迂回撫觸。
(5)撫觸雙臂,先從一側上臂開始,輕輕向下擠捏撫觸至手心、手背,每個手指都要擠捏數次。然后用同樣方法撫觸另一側手臂。

(6)撫觸新生兒大腿、膝部、小腿,從大腿至踝部輕輕擠捏,然后撫觸足部,用拇指從腳后跟、腳心撫觸至腳趾。
為新生兒撫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進行撫觸的房間要溫暖,室溫應在25℃左右。新生兒全裸時,操作臺面的溫度應略高于皮膚溫度。
(2)房間最好安靜、整潔,床鋪最好舒適、柔軟。
(3)撫觸時間的選擇,最好在沐浴后,午睡及晚上就寢前,在新生兒清醒、不疲倦,不饑餓,不煩躁時,最好在兩次進食中間,或喂奶半小時后。
(4)撫觸者撫觸前要洗凈雙手,指甲短于指端,將準備好的寶寶潤膚油、潤膚霜或爽身粉涂于撫觸者雙手,以保證撫觸時潤滑。
(5)撫摩和接觸是撫觸的要點,新生兒皮膚嬌嫩,切忌用力。密切觀察新生兒反應,如果出現哭鬧,肌肉緊張發硬,膚色發生變化時應暫停,待好轉后才能繼續,否則停止撫觸。
(6)撫觸時應避開乳頭和臍部。
如何清潔新生兒的生殖器官
不要翻開女嬰外陰唇清潔,沒有必要這樣做,僅需清潔外陰部尿布區即可。但是,清潔尿布區時,應小心地從前向后方揩擦,這樣就可盡量減少細菌從腸道傳播到膀胱造成炎癥的危險性。也不應該把男嬰的包皮往后拉起來清潔,只要按常規洗凈尿布區即可,包皮在4歲左右會自然地縮合。
如何給新生兒喂藥
為了順利地給新生兒喂藥,父母應注意以下幾點。
(1)藥物若味苦,應放糖減少苦味。
(2)喂藥前不應喂飽奶,以免飽后拒食。
(3)喂藥時不能捏住新生兒的鼻孔強行灌入,以免藥物嗆入氣管,出現意外。
如何護理早產兒
由于早產兒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多種合并癥,因此做父母的對早產兒更要非常小心地加以護理。
(1)注意保暖。采用各種方式保證寶寶體溫穩定在37℃左右(肛溫)為宜,外環境溫度一般在28~34℃,濕度在55%~70%。體重越輕,對外界溫度要求越高,而且需保持相對穩定,防止在短期內室溫急劇波動。
(2)做好嚴密的消毒隔離工作,保持早產兒清潔,室內通風,光照良好,并寫好各項記錄,及時發現病情,及早治療。
(3)對有呼吸暫停及口唇紫紺的早產兒要針對病因治療,一般主張間歇供氧。
(4)主張早期喂奶,即在出生后6~12小時內,先用5%的葡萄糖水試喂2次,間隔2小時,若無嘔吐則可開始喂奶。母乳是早產兒最理想的奶品,無母乳或奶量不足者,可加用牛乳或母乳化牛乳。
早產兒可能出現什么樣的異常情況
(1)體溫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應的保暖或降溫措施后,仍沒有效果。
(2)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
(3)食量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
(4)突然發生腹脹。
(5)發生痙攣、抽搐。
在護理早產兒時,千萬不要急躁,要精心照料,多觀察寶寶變化,當然也不要過分緊張。要科學調理,要有信心,堅信寶寶一定會健康成長的。2歲前是彌補先天不足的寶貴時間,只要科學地喂養,在2周歲以前早產兒的體質趕上正常兒是完全可能的。這樣的早產兒,體力、智力都不會比正常人差。
使用奶瓶、奶嘴要注意什么
在使用奶瓶和奶嘴前都應煮沸消毒,最好是一天用的奶具一次準備好。用奶瓶喂奶時,橡皮奶嘴內一定要充有奶液,以免空氣被吸入。有時因寶寶吮奶過快,空氣來不及回入奶瓶,可能會使橡皮奶嘴縮入瓶內,這時只要輕輕掀開瓶口邊上的橡皮部分,待空氣進入后奶嘴即會彈出來,不要用手直接拉奶嘴。還有,哺乳前要試試奶液的溫度,方法是將奶液滴幾滴在手背或手腕上,以不覺燙手為適宜。奶瓶消毒時,記住要用冷水來煮,但奶嘴要等水煮沸后再放入;煮沸1~2分鐘后就可以將它取出來使用。
橡膠奶嘴該如何開口
橡膠奶嘴的開口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橡皮奶嘴中央,用燒熱的縫衣針在橡皮奶嘴中央刺兩個小孔;另一種是在橡皮奶嘴中央用尖頭剪刀剪一個“十”字形,橫豎各5毫米的切口。采用后一種方法的優點是奶嘴開口的大小可隨小孩吮吸力大小而改變。因此不會引起嗆咳,其次不吸時奶嘴開口完全關閉,這樣比較衛生,灰塵不易進入奶瓶。
夜間喂奶需要注意什么
夜間喂奶和白天喂奶有一定不同,不同點如下。
(1)光線暗,不易發現寶寶皮膚顏色的變化,不易發現寶寶是否溢奶。
(2)媽媽困倦,容易忽視乳房是否堵住寶寶的鼻孔,使寶寶發生呼吸道堵塞。
(3)躺著給寶寶喂奶,媽媽處于朦朧狀態,寶寶含著乳頭睡著了,這時有可能發生乳頭堵住寶寶的鼻孔而造成窒息的危險性,也有可能因溢乳而發生窒息。

從以上幾點看,媽媽應該像白天一樣坐起來喂奶,喂奶時光線不要太暗,要能夠清晰地看到寶寶的皮膚顏色。喂奶后要豎立抱起并輕輕拍背,待寶寶打嗝后再放下。觀察一會兒,如果寶寶安穩入睡,關掉亮燈,但是,一定要保留暗一些的光線,以便當寶寶出現溢乳時及時發現,這一點很重要。
新生兒的服飾有什么特別要求
由于新生兒皮膚嬌嫩,易受刺激,容易造成損傷;新生兒手足屈曲不易穿脫衣褲;新生兒自身不易保持體溫,易隨外界溫度的冷、暖而發生波動等特點,因此新生兒的服飾就必須具備柔軟、有彈性、透氣性和吸水性良好,無刺激性且寬松、方便、保暖等條件。新生兒常有溢奶,易吐臟衣服,大、小便易弄濕、弄臟褲子,因此衣服需勤換勤洗,故又要求衣料能耐洗、耐搓。全棉質地衣料柔軟適中,有舒適感,彈性、透氣性及吸水性均好,也無刺激性,較適合新生兒。
衣料的顏色以淺色或白色為好,這樣衣服臟了容易發現,便于換洗。如果選用深色的衣料,也要選不脫色的,以免刺激新生兒皮膚,引起皮炎。
為什么應提倡母嬰同室
寶寶出生后保持母嬰間的密切接觸,可使母體的細菌在新生兒的皮膚及胃腸道內生長繁殖。這些細菌為非致病菌,而且在母乳中有對付它們的抗體,這樣寶寶在暴露于細菌的同時,又獲得了對這
些微生物的主動免疫力。寶寶室里的寶寶常暴露于醫務人員所帶的細菌中,其中有致病菌,且對許多抗生素又有耐藥性,母乳中又不含有對付這些細菌的特殊抗體,因此,不提倡將寶寶放置于寶寶室內。
另外,母嬰同室可使寶寶按需哺乳,而不是限制幾小時一次。這樣寶寶可得到更多的母乳喂養。所以說母嬰同室好,應該進行推廣。

“三浴”鍛煉的好處是什么
“三浴”指的是利用空氣、日光和水等自然因素來改善寶寶的體質。它們的好處如下。
(1)室外新鮮空氣中氧的含量高,能促進寶寶新陳代謝。冷空氣可使血管先收縮后擴張,血管的彈性提高,肌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就強。
(2)日光中有兩種光線,對人體健康很重要。
一種是紅外線,照射人體后,能使血管擴張,增強新陳代謝,使全身感到溫暖;另一種是紫外線,照射在人體的皮膚上,可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可以預防佝僂病。適量的紫外線還可增強全身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3)多接觸水,主要是利用水的溫度和水的機械作用,給人刺激,以達到鍛煉的目的。水的導熱性強,能從體表帶走大量的體熱。低溫的水再加上水流的強度,可使全身體溫調節功能加強,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對外界冷熱氣溫的適應能力。
如何給寶寶進行空氣浴
空氣浴是比較緩和的鍛煉,除了身體特別虛弱、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傳染病的寶寶以外,其他的健康寶寶都可以進行這項鍛煉。寶寶應先在室內進行空氣浴。鍛煉時,皮膚要盡量裸露,只穿背心和短褲,同時配合做些體操。溫度要求:室溫應在20℃左右,但不應低于10℃;室外空氣溫度也應從22℃左右開始,逐漸適應低溫度。室外鍛煉要選擇在陽光不直接照射的無風的地方,夏天每日1次,冬天可隔日1次,每次時間不超過10分鐘。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也應適當延長日光浴時間。在進行空氣浴時,若寶寶皮膚發紫,應停止空氣浴。若天氣不好,寶寶身體不適,也不宜進行。在溫暖季節里,空氣浴可持續1小時,而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季節,空氣浴應改在室內進行,時間以20~25分鐘或更短時間為宜。
如何給寶寶進行日光浴
進行過空氣浴鍛煉的寶寶都可以在氣溫22℃以上時,進行日光浴鍛煉。在進行日光浴鍛煉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頭部和眼睛,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射這些部位。當氣溫超過30℃時,就要暫停日光浴鍛煉了。還應注意,當寶寶出汗過多、皮膚發紅或日光浴鍛煉后出現精神不振、頭暈、食欲減退、脈搏增快等異常表現時,應立即停止日光浴的鍛煉。
如何給寶寶進行水浴
(1)涼水浴:起初給寶寶進行半溫水(37℃)的鍛煉。天熱每日2次,冬季每日1次。鍛煉時間為7~10分鐘。每次沐浴結束后,亦可用溫水(33~35℃)沖洗寶寶,擦干后用暖毛巾包裹寶寶。
(2)擦澡:擦澡是一種柔和的水鍛煉方法,水溫不應低于25℃。最初水溫應在34℃左右,1周后可適當降低水溫。擦澡鍛煉前,對寶寶可先進行干擦,即用軟厚絨布或浴巾擦身體,直到皮膚輕度發紅為止。這樣可進行10來天,以后進行濕擦。進行濕擦時,讓寶寶躺在暖和的浴巾里,父母戴上柔軟手套,浸蘸1%的鹽水,先擦寶寶上肢,使皮膚輕度發紅,再擦胸、腹、身體兩側、背、下肢,操作約5分鐘。這種鍛煉可在進餐前后1小時進行。
(3)冷水擦洗法:水溫起初為30℃左右,進行洗臉、手、腳的鍛煉。以后水溫可降到15℃左右。鍛煉可以在天熱時開始,可全身進行。
寶寶和寵物該如何相處
盡管寵物有時候很可愛,但是它有潛在的危險性,尤其是對那些毫無防備能力的小寶寶來講,現已有不少小孩和大人被家中寵物咬傷的報道。父母應注意以下事項。
(1)禁止寵物與寶寶一起睡覺,在寶寶的搖籃上加個網罩,保護寶寶的安全。
(2)動物食用的碗盤應該保持潔凈,并防止寶寶用手觸摸。
(3)將貓咪的“穢物箱”放在寶寶接觸范圍之外。
(4)預防寵物身上長跳蚤,跳蚤對寶寶具有傷害力。
(5)將魚缸、鳥籠、松鼠籠等放置于寶寶摸不到的地方。
(6)最好不要抱著寶寶逗寵物玩。
(7)不要讓寶寶給寵物喂食。
貓能傳播哪些疾病
貓的身上寄生有多種細菌和寄生蟲,可以通過唾液和排泄物傳給寶寶。貓最容易罹患“弓形蟲病”。一只貓24小時可排出10萬多個弓形蟲卵囊。此外,貓還能傳播巴斯德桿菌,使人患出血性敗血癥。近年來發現,家貓也能傳播流行性出血熱。結膜吸吮線蟲主要寄生于貓和狗的結膜囊和淚管內,偶然通過蚊蠅等昆蟲傳播到人的眼結膜囊內。患者以寶寶居多,偶然見于未成年者和青年,多表現為眼睛疼痛、流淚、發癢、分泌物增多和結膜充血等癥狀。
狗能傳播哪些疾病
狗的身上帶有許多致病菌,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對人特別是對寶寶健康的威脅。在31種主要的人畜共患病中,狗是至少18種病原體的帶菌原。狂犬病是狗對人最大的威脅,據某市衛生防疫部門檢測,約有50%的狗帶有狂犬病病毒。許多寶寶喜歡小狗,當攜帶病毒的狗搖著尾巴,親昵地在寶寶身上舔來舔去,碰到破損的皮膚,病毒便會進入寶寶體內,導致寶寶發病。狗還能通過腸寄生蟲、跳蚤、螨蟲、結膜吸吮線蟲等傳播給人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