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服裝工業工程基礎知識
第一節 服裝行業現狀
服裝行業的現狀,可一言概之:“壓力山大”!在成本不斷攀升的大環境下,如果企業的效率低下,其盈利能力無疑將面臨空前的壓力。服裝企業要面臨生存、發展的現實,就必須想辦法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通過統一做工方式和方法,幫助員工改善動作,減少浮余(去掉不必要的動作)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工廠的競爭力。但就在如此艱難處境的情況下,很多服裝企業一線依然是問題多多。
(1)一線管理人員對生產工藝要求理解不透,似懂非懂、不懂裝懂,問起生產進度,得到的基本上都是“‘大概’‘差不多’‘應該’還需要三五天”這樣的答案。
(2)經理、廠長下達任務時,只定開款和下線日期,要么不設定每日目標產量,要么經憑經驗或交貨期需要而設定目標產量。
(3)各級管理人員不注重產前準備和產前培訓,匆匆忙忙開款,慢條斯理地流水,等問題發生了再火急火燎地“救火”。
(4)各級管理人員缺乏數據化管理和標準化管理的概念,不知道真實的效率是多少,不知道工序分配是否合理,也沒有合理評判工價合理性的方法。每到發工資就有員工鬧單價、鬧工資。
(5)員工只關心自己上班時間長短,卻不關注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事情,不關心自己工作時到底有幾個小時是有效工時。
隨著工業工程(IE)管理方式的不斷推廣,目前已有很多的服裝企業開始采用秒表時間,也就是由IE人員利用秒表測時間的方式,由工藝分析人員根據以前測試得到的數據訂出單價,由工藝分析人員去車間核實時間是不是準確,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種方式受測試人員和被測試時的具體情況影響較大、誤差也大(十名IE同時測試同一作業人員可能會有十個不同的結果,同一IE人員測試同一工序的十個作業人員,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更重要的事,IE測時的數據難以固化,經驗難以統一。
于是,工業工程的基礎——標準工時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