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標準工時
- 李金強
- 2015字
- 2020-07-24 18:32:33
第四節 標準工時基本原理
基于SOP原理,服裝行業的所有工序都是可以制作SOP的,單就縫制工序而言,如果我們要求技術人員制作一份“西裝上袖”SOP,用于員工車縫技術培訓。那么,這位技術員一定會考慮這么幾個因素:
(1)工序難易程度?確定工序等級。
(2)布料是否難做?確定布料等級。
(3)品質要求有多高?確定品質接受標準。
(4)是用上袖機上袖還是手工上袖?確定機器種類。
(5)本公司會做“西裝上袖”這道工序的員工中,常規的作業方法包含哪些動作?也就是說,在我們公司,這種工序等級、這種布料、這種品質要求、這種設備的情況下,常規“西裝上袖”的作業方法,每次車縫的長度是多少厘米?每次停針后的調整動作需要幾個?用到了哪幾個調整動作?
考慮清楚上述幾個關鍵點,我們的技術人員就可以制作出“西裝上袖”的工序SOP了。當然,這個SOP必須能經得起驗證,如何驗證呢?我們這里先假定本公司有20人會“西裝上袖”。
(1)按此SOP規定的動作并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的比率達到或接近100%,那說明這個SOP太松,每次的車縫距離太短,給到的調整動作太多。
(2)按此SOP規定的動作并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的比率不到50%,那說明這個SOP太緊了,每次的車縫距離太長,給到的調整動作太少。
(3)按此SOP規定的動作并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的比率占多數,也就是說,如果有2/3,70%左右的人能夠達成,則說明這個SOP是基本合理的,可以成為現時的標準作業方法。
(4)而對于不能按SOP規定的作業方法和時間完成的情況,怎么辦?我們需要到現場觀察,最好是拍攝錄像回來研究,哪些動作是多余的?哪些動作是浪費的?扣除了這種浮余動作后,應該基本吻合SOP規定的預定時間。
SOP在電子機械等行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鞋服、箱包、家居用品等縫制行業,幾乎所有的工序操作都屬于非標準作業,SOP的應用受到了明顯的局限。為解決這個問題,從事縫制行業的IE人員,想出了很多辦法:秒表測時、攝像驗證、EXCEL動作代碼分析,往往做著做著還是沒了。原因有三:
(1)做工方法難以確定。
(2)沒有標準的動作規則。
(3)經驗難以沉淀積累。
GSD是針對縫制行業開發的專業系統,針對縫制工藝的各個動作順序,將動作分解為基本動素,為每個動素設定對應的動作代碼,而每個動作代碼都有對應的時間值(TMU)。將該工藝的所有基本動素的時間值相加即得到此工藝的標準工時。GSD重在研究動作的合理性,而不只是動作的快慢。以“拿取并配對”為例,在縫制過程中,拿取并配對的動作共5個,工藝分析人員在需要用到拿取并配對這個動作時,只需要選擇并錄入對應的代碼即可(表2-1)。
表2-1 拿取裁片并配對

比如,“模板運袋蓋(圓角/25cm)×2”這道工序,就可分解成附后的13個動作,這13個動作連貫起來,就是我們常說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操作程序),也就是說,在我們公司,模板運袋蓋這道工序就這個標準做工方法(圖2-1)。

圖2-1 “模板運袋蓋”工序
基于GSD原理,我們將上面這幾個細小的動作(動素)所對應的動作代碼輸入到GSD軟件系統,再結合衣車的轉速和機器浮余,以及針距和綁包等因素,就得到了“模板運袋蓋(圓角/25cm)×2”這個工序的GSD時間是0.534分鐘(圖2-2)。

圖2-2 “模板運袋蓋”工序GSD時間
下面這張表格,是標準工時的運算過程。換句話說,確定了標準作業方法,也就確定了該工序的標準工時(表2-2)。
表2-2 工序標準工時


相信很多人會對這個0.534分鐘產生懷疑,認為員工的動作有快慢,不可能每個員工都能做得到。而這恰恰就是為什么要導入標準工時的根本原因:
(1)標準工時只包括真正的縫制時間(也就是有效工時),不含括返工、等待、聊天、動作多余等浮余時間,換句話說,如果員工剛好0.534分鐘完成這道工序,說明該員工縫制該工序的效率是100%,而如果該員工的效率只有50%,則1.068分鐘完成該工序也是合理的。
(2)正是因為員工的技能度不同、熟練程度不同,縫制同一工序的時間肯定也不同。所以我們才需要一個標準來量度其合理性,這個標準就是GSD,做得快的員工效率就高,做得慢的效率就低。
基于前述方法,對工序和部件進行標準工時分析,即可得出每個款式的標準分科、標準工時和標準工價。沉淀經驗,不斷完善數據庫,就可以做到快速、精準地預設標準工時。
(1)學會用簡練的語言,描述這個款式的基本特性,達到不看圖片也能知道這件衣服的基本構成。
(2)按工藝先后順序或部件特性,詳細描述這個款式包含了哪些工序?以及每一道工序的具體做工內容。
(3)明確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機器設備、模板、拉筒、壓腳及特種工具,并依此確定標準做工方法。
(4)明確每一道工序的難易程度,確定工序等級。
(5)明確每一道工序所適配的面料難易程度,確定面料等級。
(6)基于機器設備、模板、拉筒、壓腳、特種設備、工序等級、布料等級和品質要求等因素,給出每一道工序的標準工時。
(7)基于各工序等級的標準工時基礎工價,給出每一道工序的標準計件工價。
(8)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可只包含點位、手工、中燙、車縫、專機等縫制工藝,也可以包含裁剪、尾部、特殊工藝等。
款式分科表見表2-3。
表2-3 款式分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