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美感的心理構成

美感的產生受心理學規律的制約,同時美感的形成,又是通過一定的心理過程來實現的。美感的心理因素包括感覺、知覺、表象、記憶、聯想、想象、情感、意志、理解等方面。

一、審美感知與表象

1.什么是感覺

感覺是客觀事物個別屬性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后,在大腦中的反映。感覺是審美的初級階段。我們每天都要觀看、傾聽、品嘗、觸摸外物,通過這些渠道獲得的感覺就是我們進行理解、想象和情感活動的基礎。例如,當我們觀察一件服裝時,最先感覺到的是色彩、款式、材料的質感、做工以及長短與寬窄等,這些都是服裝的個別屬性。感覺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正如列寧所說:“不通過感覺,我們就不能知道實物的任何形式,也不知道運動的任何形式。”感覺是我們進入審美世界的第一道門坎。

2.知覺形成印象

人們通過一定的感覺產生對審美對象全面的了解,并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事物產生完整的認識。這時,就達到了知覺階段。知覺是通過實踐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大腦對客觀審美對象的整體性和事物之間關系的反映。審美知覺通常有以下四個特點。

(1)知覺的整體性。審美知覺不是審美對象個別屬性相加的總和,而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例如,我們欣賞一幅服裝畫時,若只看到一塊色彩、一根根畫線,而不能知覺色彩和形體所構成的完整形象及構圖所表達的意境,則不能欣賞到它的美。

(2)知覺的選擇性。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是紛繁多樣的,人不能同時接受所有的可感要素,而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選擇地接受少數因素,這樣知覺才會鮮明和清晰,才能體現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例如,大家都在觀看服裝表演,有人看到了造型的美,有人在想哪一件適合自己穿,而商人可能會想他能賺多少錢。

(3)濃郁的情緒和感情色彩。這也是審美知覺不同于一般知覺的主要特點。正是由于這一特點,人在高興時會覺得陽光燦爛,在愁苦時會覺得天昏地暗。睹物傷感,觸景生情,詠物言志,即說明審美知覺中滲透著濃厚的感情色調。

(4)知覺的通覺作用。感覺是相互作用的,一種感覺能夠喚起另一種感覺的作用。通覺是一種感覺同時具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是感覺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表現。費爾巴哈說過:“繪畫家也是音樂家,因為他不僅描繪出可見的對象物給他的眼睛所造成的印象,而且也描繪出給他的耳朵所造成的印象。我們不僅觀賞其景色,而且也聽到牧人在吹奏,聽見泉水在流,聽到樹葉在顫動。”這種知覺中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現象在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說“某某女子長得很甜美”等。

服裝設計師如果具備一定的設計經驗,閉上眼睛聽音樂,很可能會“聽出”形象來,一組絕妙的構思便會款款而來,這種設計方法就叫作“通覺構思法”。

3.表象與藝術

表象就是在記憶中所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當形象作用于我們的感覺器官時,通過知覺,轉化為主觀印象,并保存在記憶里,經過許多年以后,這些物體的形象仍有可能在大腦中重新出現,這些在頭腦記憶中保留的生動的形象就叫表象。表象是對感覺、知覺的重組和加工,接近于理性認識。表象與知覺不同。知覺是當前事物的反映,而表象則是對曾經感知過的而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或是因為一件事,或是因為一句話,或是看到了什么而引起記憶的再現。表象有三個特征:

(1)直觀性。表象是在知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構成表象的材料來自過去知覺過的內容。因此表象是直觀的感性反映,表象所反映的形象比較暗淡、模糊,不如知覺反映的鮮明、生動。表象又與知覺不同,它只是知覺的概略再現。與知覺比較,表象不如知覺完整,不能反映客體的詳盡特征,表象所反映的形象,比較片段而且流動多變,不如知覺反映的完整、穩定,它反映的僅是客體的大體輪廓和一些主要特征。

(2)概括性。表象是多次知覺概括的結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卻不局限于特定的原型。表象雖不如知覺反映事物清晰、完整,但卻比知覺反映事物更為豐富,更能接近特征。因此,表象具有對某一類對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表象既接近知覺,又高于知覺,因為它可以離開具體對象而產生,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表象的發生處于知覺和思維之間。

(3)多種感覺共同作用。表象可以是視覺、聽覺以及嗅覺、味覺和觸覺、動覺等各種感覺的映像。對事物整體印象也是表象的特征。由于視覺的重要性,大多數人都有比較鮮明的和經常發生的視覺表象。很多事例說明,科學家和藝術家通過視覺的形象思維能完成富有創造性的工作。

藝術和審美離不開表象活動。例如,中國山水畫常以實寫山,以虛寫天,以實寫船,以虛寫水。但我們在看到山時會感到天的存在,看到船時會感到水的存在。這是因為我們借助以往觀山、觀水時表象的幫助,補充和豐富了我們的審美活動。上述服裝設計的通覺構思法,也正是對表象心理的一種開發、應用。

二、注意

在審美活動中注意占有重要地位。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知覺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入,人們的知覺受到的外界刺激有很多,但由于人的目的性,人們不可能毫無目標地對所有刺激做出反應。例如,設計師在為一家酒店設計職業服裝時,他首先需要到現場去了解必要的設計依據,或進行現場工作的體驗。這種情況下,他只會去選擇與設計及造型相關的因素,如經營規模、經營環境、服務對象及企業所要求的價位等,而不管其他方面的因素,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

1.注意的兩種類型

(1)無意注意。這是一種不期而遇的現象,它不需要人進行任何努力,往往是因意外的刺激、事物的突然變化、個人興趣和新奇事物的出現而產生的。無意注意的出現,為預定目的實現提供了意外的方便。

(2)有意注意。它是指在意志的控制下,注意力對客體的集中。有意注意在人們的審美活動、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是一種重要的注意方式。這種注意的集中需要意志的努力來維持,它是一種高級形態的注意,服從于人們特定的活動目的和任務。生活中所說的“干什么工作操什么心”,就是這個道理。有意注意是為了實現人們預定的目的和要求,而且需要盡心盡力,開動腦筋,挖掘素材。

服裝設計師創作階段的靈感產生,包含著一定的無意注意,但在了解消費者的要求和市場的條件時,大量的是有意注意,甚至是事先列出調查提綱,強制自己沒有遺漏地把握設計所需要的素材。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相互轉化。例如,某服裝企業的業務員,在“六一”兒童節前放假回家,在火車上無意看到一對雙胞胎所穿的童裝非常別致,色彩也非常美觀,這是一種無意注意。進而他又俯身開始研究童裝的結構和加工方法,他認為,其生產工藝也符合本廠的加工條件,就立即拍出照片,寫出說明,傳真到服裝廠,這是有意注意。另外,從有意注意向無意注意的過渡情況也經常存在。例如,當你滿懷希望去參觀一個美術展覽時,對于尋找藝術美感的你來說這是一種有意注意。可是看了半天,感覺作品平平,于是帶著遺憾的心理走出展覽館,卻意外地見到了一位著名畫家,經過一番切磋,結果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收獲不少,這就是有意注意向無意注意的過渡。

2.注意心理的特征

注意有以下兩個基本的心理特征。

(1)注意具有一定的范圍性。注意的范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注意所把握的對象的數量。“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注意的范圍就較大。注意范圍的大小取決于被知覺對象的特點。被注意的對象越集中,排列越有序,就越能把它們當做相互聯系的整體來知覺。這樣注意的范圍就被擴大。例如,在選美比賽中,十人一組,排列整齊地展示,可使觀眾能在比較中更好地評判。

(2)注意具有一定的分配性。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分配到兩種以上不同的對象上的現象。例如,在大街上觀察服裝時,一方面要注意行走的安全,一方面又要觀察來往的人流,“眾里尋她千百度”,尋找新穎的穿著等。人們能夠把較多的注意集中到比較生疏的事物上,相對不容易把注意分配到熟悉的事物上。注意不是平均分配,經常有主次之分。

3.注意心理的影響因素

在人類的社會活動中,職業性質的不同對注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狀態下注意力集中的強度、穩定性、轉向速度、分布廣度等也有一定的區別。例如,在服裝加工企業,對于質量檢驗員、校對審核員等以觀察和監督為主要工作內容的人員,注意力的穩定性的要求就比較高。因為注意的特性與神經活動的靈活性有關,所以年齡的增長會使注意的轉向速度減慢。人在興奮時,容易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集中。

注意特征還依賴于外部因素。如單調會影響注意的穩定性,而內容豐富則能提高注意的穩定性。“熟視無睹”“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等,是說對熟悉的事物不容易保持注意。另外,對于認為重要的對象比之不重要的對象能夠給予更多的注意。在審美和創作過程中,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得益彰、互為補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聯想與想象

聯想和想象都是審美心理的高級形式。

1.聯想

聯想是由于一事物的存在而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聯想既可以由感知到的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也可以是在回憶某一事物時,想到另一事物。圖3-3所示為遭遇不幸者的聯想。


圖3-3 遭遇不幸者的聯想

(1)接近聯想。它是A、B兩物由于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非常接近,看到A便聯想到B或看到B就聯想到A的一種聯想。例如,從兒童服裝想到其父母的需求,從職業女性的上班服想到其下班后要穿什么。

(2)類似聯想。它是由于A、B兩物在某一方面上有類同之處,因而在想到A時又想到B的一種聯想。例如,商場營業員穿上要賣的服裝或廣告模特穿著的服裝,常常引起消費者的類似聯想,使消費者誤認為自己穿上也是如此漂亮。《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里是用比喻手法,用雎鳩的鳥叫聲來比喻窈窕淑女。在古代詩歌中,常運用自然事物的特點或特征來比喻人的生活實踐,從而使人產生豐富的美感。

(3)對比聯想。楊萬里的千古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碧和紅這兩種強烈的對比色,將“接天蓮葉”與“映日荷花”鮮明地描畫出來,使夏日的西湖美景溢于言表,躍然紙上。在這里,對比聯想創造出了美輪美奐的詩境。服裝造型構思中的逆向思維就屬于對比聯想。看到一款領型,即想到再大一些,甚至大到極限是什么效果,或再小一點,甚至小到極限又是什么效果。對比聯想往往能產生突破性造型效果。


圖3-4 藝術作品中的想象

2.想象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人的心理活動,無論是簡單的感知,還是復雜的思維,都離不開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發展規劃,沒有想象就沒有科技攻關,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品的創作過程,沒有想象就沒有服裝設計,也就沒有服飾審美。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想象分為再造性想象與創造性想象。圖3-4所示為藝術作品中的想象。

(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這種心理過程在藝術欣賞和創作中大量存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們也可以再造一幅圖畫。再造想象并非“依樣畫葫蘆”,其中有著創造成分。在繪畫寫生時,繪畫者也并非是對模特做照相式的描繪,而是通過想象取其神而借其形,才能達到惟妙惟肖的效果。

(2)創造性想象。創造性想象與再造性想象都必須以表象為材料,都是對原有表象進行重新加工改造,重新構成組合的結果。創造性想象雖然是一次性出現的、獨特的、新穎的,但它必須依靠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必須受到類似事物的啟發才能形成。

創造想象的心理活動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實踐的要求和創造的需要;原型的啟發;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過程。三者缺一不可。創造想象以積極實踐為前提,游手好閑、浮躁懶惰、故步自封、怕動腦筋則與創造無緣。

想象力能使人的審美能力插上翅膀。想象力越豐富,審美能力就越強。浮想聯翩能使審美主體的思維跨越時空的局限,在想象和聯想中,對審美對象進行再創造,從而也豐富了審美對象的內涵。圖3-5所示為想象中的情侶煙斗。

四、情緒和情感

任何職業都需要情懷,情懷中必然會產生情緒和情感。

1.藝術起源于沖動

情緒和情感是藝術創作的紐帶,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反映形式。它們不同于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身,而情緒和情感是反映客觀現實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認識過程是通過形象或概念來反映客觀事物,而情緒和情感是通過態度體驗來反映客觀現實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

俗話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廣泛的興趣能夠促使人們獲得更為淵博的知識。對于發生興趣的事物,久而久之必然會產生感情。在學習服裝方面的各門知識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培養興趣與情感,這樣才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效果。服裝專業容易使人產生急功近利的想法,所謂“實惠、實用”常使藝術訓練受阻,或使原有的藝術感覺發生滯化,只有強烈的愛好和興趣,才能使藝術之樹常青。

2.情感兩極性


圖3-5 想象中的情侶煙斗

情感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態度。審美情感以日常情感為基礎,包含主體對審美對象理性的、社會的評價,是高級的情感類型。

(1)肯定和否定。肯定的情感是一種愉快性的,這種情感是和需要的滿足相聯系的,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產生肯定的情感,如滿意、快樂、熱愛、高興、愛慕、歡喜、興奮、輕松等。肯定的情感是積極的,可提高人們的活動能力。否定的情感是不愉快的,人們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則產生否定的情感,如不滿意、悲哀、憎恨、憂愁、煩悶、煩惱、沉重等。否定的情感是消極的、減力的,會降低人們的活動能力。它們雖彼此相反,但并不彼此相斥。同一事件的刺激作用,可能使人既產生肯定的體驗,也產生否定的體驗。

(2)緊張和輕松。緊張和輕松是人處在活動的緊要關頭或所處情景是最有意義的關鍵時刻表現出來的兩極性。一般來說,緊張與活動的積極狀態相聯系,引起人的應激活動,緊張決定于環境情景的影響的行動、任務的性質,也決定于人的心理狀態等。事后往往出現緊張的解除和輕松的體驗。有時過度緊張也可能引起抑制,使情緒疲憊。

(3)程度的強和弱。人的任何情感都有強弱變化的不同等級。從強度上看,各類情感的強弱是不一樣的。例如,從愉快到狂喜,從微怒到狂怒,從擔心到恐懼,從好感到酷愛等。情感的強度決定于引起情感的事件對人的意義的大小。意義越大,引起的情感就越強烈。情感的強度也和個人的既定目的和動機能否實現有關。一般來說,強的情感體驗是激動的體驗,弱的情感是較平靜的體驗。

(4)激動和平靜。激動的情感是強烈的、短暫的、爆發式的體驗,如激怒、狂喜、極度恐懼、絕望等。激動情緒的產生往往與人在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的事件的出現有關,同時又出乎原來的意料,違反原來的愿望和意志,并且超出了意志的控制能力。平靜的情感是平靜狀態下的體驗,是人們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平靜的情緒使人在多數情景下,處在安靜的情緒狀態之中,在這樣的場合,人們能從事持續的智力活動。

(5)積極和消極。凡是和積極的態度聯系著的情感是積極性的,如振奮、緊張、熱忱、英勇等,積極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動能力和行動。凡是和消極的態度聯系著的情感是消極性的。消極的情感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同一種情感既具有積極性質,也可能具有消極性質,如悲哀既可是減力性的,使人灰心喪氣;也可能是增力性的,使人化悲痛為力量。

3.情緒的三種狀態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情緒可以表現為肯定與否定的對立性質,快樂、激動、熱愛、興奮等屬于積極的情緒,而悲傷、憂郁、沮喪等屬于消極的情緒。

情緒的兩極性存在著辯證的關系,沒有愛就沒有憎,沒有喜樂也就無所謂悲傷,兩極性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互相轉化,如“樂極生悲”“破涕為笑”等。情感與情緒密切相關聯,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

(1)心境。心境是一種微弱、彌散和持久的情緒,即平時說的心情,它是指比較長時間的微弱情緒的狀態。當一個人處于某種心境時,往往會以同樣的情緒狀態去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心境的好壞是由某個具體而直接的原因造成的,它所帶來的愉快或不愉快會保持較長的時段,并且把這種情緒帶入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影響人的感知、思維和記憶。良好的心境讓人精神抖擻,感知敏銳,思維活躍,待人寬容,使人有萬事如意的感覺。而不愉快的心境讓人萎靡不振,感知和思維麻木、多疑,看到的、聽到的全是不順心的事物,感到世界一片黑暗、事事都不如意。

(2)激情。它是一種猛烈、迅疾、強烈的、短暫的甚至是爆發式的情緒狀態,類似于平時說的激動。它是因外界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間,突然發生重大變化而引起的。激情分為肯定性和否定性兩種,肯定性激情如狂喜、激昂、熱情奔放等,否定性激情如憤怒、暴跳如雷、恐懼等。激情通過激烈的言語爆發是一種心理能量的宣泄,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平衡有益。但過激的情緒也會產生可能的危險。當激情表現為驚恐、狂怒而又爆發不出來時,發覺全身發抖、手腳冰涼、小便失禁、渾身癱軟,就要趕快送醫。

(3)應激。應激是機體在各種內外環境及社會、心理因素刺激時所出現的全身性非特異性適應反應,又稱為應激反應。它是在出乎意料的緊急與危險情況下所引起的情緒狀態。應激的最直接表現即精神緊張。在應激狀態下,有的人思維會變得異常敏捷,動作迅速,整個大腦處于高度激化狀態。所謂“急中生智”就是指的這種應激反應。長時間處于應激狀態對健康是不利的,它會破壞一個人的生物保護機制,使人產生病患。

五、理解

1.理解與審美

理解是通過揭示事物間的聯系而認識新事物的過程。根據理解深淺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理解分為兩部分,即對事物外部的理解和對事物內部的理解。這兩種理解在審美活動中都不是依靠邏輯思維,而是與感知、聯想、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動密切聯系的,具有生動的形象性和直接的領悟性。在審美感受中包含著比較、推敲、品味、鑒賞等思維和理解的理性活動。

審美理解如同美感一樣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發展過程。在審美欣賞中,人們一邊感受一邊理解,使美感不斷向前發展。感受和理解等心理因素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互相融合,不著痕跡地推動著美感的發生。例如,當我們走進時裝街,看到五彩繽紛的款式,也能感受到服裝的色彩、質地、檔次的淺層次的美感。如果通過學習,加深對服裝的理解,再去逛時裝街就能得到更為深刻和廣泛的美感。

2.理解在美感中的作用

理解在美感活動中的作用,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審美理解的非功利性。在美感中對理解的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自覺地理解到自己是在欣賞,理解到自己是處于一種非實用的審美狀態之中,不必對所見所聞做出功利性的反映。例如,普通觀眾在看高級時裝表演時,總是在受“這件衣服我能不能穿”功利性的心理影響,美麗的色彩、灑脫的風格、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也很難打動他們的審美情感。

(2)對審美對象的來歷、背景、意義、題材、典故、技法、程式等各類藝術特點和規律的理解,沒有這些理解就沒有深入的欣賞。例如,在觀看西方繪畫時,如果看到低俗卑鄙的人被穿上黃色的衣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時,就很難產生相應的美感。實際上,是因為達·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所描繪的猶大穿了黃色的衣服(圖3-6)。


圖3-6《最后的晚餐》

(3)審美理解滲透和積淀于感知、想象等心理因素中,并與之合為一體,構成鮮明、生動的形象。潛在的理解融入審美感受中去,并轉化為想象和情感,升華為生動的形象才是真正的審美感受中的理解。能產生“弦外之音”“心領神會”“妙不可言”的境界,才是最重要的審美理解。

總結

1.美感是人的一種怡情悅性的心理狀態。

2.審美的共同性與差異性是辯證關系。

3.各種審美心理對現實工作的影響。

思考題

1.什么是審美的差異性?

2.如何理解美感的共同性與差異性之間的辯證關系?

3.什么是聯想?什么是想象?舉例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4.如何對服裝進行審美評價?

美學基礎理論——

藝術與藝術流派

課題名稱:藝術與藝術流派

課題內容:1.藝術分類與屬性

2.藝術的本質與特征

3.藝術與構思

4.服裝藝術主題美

5.美學藝術的流派

課題時間:2課時

教學目的:掌握藝術的分類和特點,認識藝術的核心問題是創作,結合專業學習深入了解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熟練掌握弗洛伊德開創的精神分析學說和以魯道夫·阿恩海姆為代表的格式塔學說,為服裝設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要求:1.教學方式——根據教學條件,以圖片分析為主要形式。

2.問題互動——復習性問題,啟發性問題,總結性問題。

3.課堂練習——組織學生上臺分析時裝設計作品。

教學準備:教師示范準備,請學生準備好所用的時裝圖片及其他藝術種類的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城| 英山县| 鄄城县| 桦川县| 阳朔县| 甘泉县| 伽师县| 大姚县| 宾川县| 淄博市| 鹿邑县| 拉孜县| 满城县| 北碚区| 宁德市| 弥渡县| 喀喇| 宜阳县| 建湖县| 北京市| 昔阳县| 玛多县| 镇康县| 平遥县| 汉中市| 宝坻区| 宕昌县| 随州市| 藁城市| 新田县| 前郭尔| 政和县| 顺平县| 信宜市| 胶州市| 鄄城县| 德保县| 十堰市| 嘉禾县| 屏山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