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現代美學的產生

自從有了人類社會,美就開始萌芽,繼而產生、發展,歷經幾十萬年。圖1-1所示為山頂洞人的裝束。從原古人的刀傷劍痕、泥土文身、獸皮裹身,到頸部掛滿了貝殼、獸齒,頭上插滿了野雞翎,都表明人們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創造了美。圖1-2所示為原始部落的裝束。

美學主要是指人們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積累的,通過文字總結、概括與記載的作為美的形成理論的東西。

現代基礎美學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內容,即美論、美感和藝術。服裝美學是交叉性實用美學,從屬于基礎美學。要想解開服裝美的奧秘,就必須站在美學的高度上,觀瞻一下美學的發展歷史。


圖1-1 山頂洞人的裝束


圖1-2 原始部落的裝束

一、柏拉圖與“漂亮的小姐”

古希臘被認為是西方古代美學思想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西方美學的歷史是從柏拉圖開始的。盡管在柏拉圖之前,畢達哥拉斯等人已經開始討論美學問題,但柏拉圖是第一個從哲學思辨的高度討論美學問題的哲學家。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美學家柏拉圖(Platon,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在《大希庇阿斯》文章中講述了一個關于美的故事,這是人類最早開始用文字記載關于對美的思考。圖1-3所示為柏拉圖雕像。

故事大約發生在2400年前。大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公民陪審員。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古希臘三賢”,被后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向詭辯家希庇阿斯發難說:“只要老天允許,你朗誦大作時我一定洗耳恭聽。不過我要向你請教,什么是美?什么又是丑?”希庇阿斯顯得有些傲慢,自鳴得意地說:“這個問題太小了,簡直是微不足道,比這個難得多的問題我都可以教你,我可以教你把一切反駁者都不放在眼里。”蘇格拉底裝作很高興:“那么還是先向你請教美到底是什么?”希庇阿斯有些忘乎所以,似乎在教訓人:“我來告訴你什么是美,請你記住了,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蘇格拉底有些哭笑不得,但卻裝出贊同的樣子說:“太美妙了。可是我的論敵如果問,凡是美的東西之所以美,是否有一個美本身的存在,才稱那些東西為美呢?如果我回答說,一個年輕漂亮小姐的美,就是使一切東西都為其美的。這樣可以嗎?”希庇阿斯答道:“他敢否認漂亮小姐的美嗎?”蘇格拉底進一步假問道:“那么,一匹漂亮的母馬、一把漂亮的豎琴、一個漂亮的湯罐不也是美的嗎?”希庇阿斯顯得有些招架不住了:“太不像話了,怎么能在談正經話題時,提出這些粗魯的問題!”還嘟囔著說:“漂亮的母馬還是不如年輕的小姐美。”蘇格拉底抓住話頭,窮追不舍:“最美麗的年輕小姐與女神相比不也是丑的嗎?”希庇阿斯像泄了氣的皮球。如圖1-4所示為古希臘的裝束。


圖1-3 柏拉圖雕像

蘇格拉底說:“你說的是什么東西美或丑,而我的問題是美的本身,是美的本身作為一種特質傳遞給一件東西才使那件東西變成美的。你認為這美的本身特質就是一位年輕小姐或一匹母馬嗎?”希庇阿斯又神氣起來:“如果是這樣的問題,更容易回答了。提問題的人一定是個傻瓜,對美肯定是個門外漢。美不是別的,就是黃金。因為凡是在東西上點綴了它就會顯得美。”蘇格拉底又提出問題:“大雕刻家菲狄阿雕塑的女神雅典娜卻沒有點綴黃金,難道就不是美嗎?”希庇阿斯只好說:“只要運用得當,也可以說是美吧。”蘇格拉底緊追不舍:“要制作美的菜肴,美人與湯罐哪個最得當呢?金湯勺和木湯勺,又是哪個最得當呢?”希庇阿斯暴跳起來:“不像話!簡直是沒有受過教育!”但他還是承認了木湯勺比金湯勺更得當,在這種情況下木湯勺是美的。

這段對話是柏拉圖早期的作品。事隔兩千多年,我們仍感覺到故事好像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如果你問身邊的人“什么是美”“什么是服裝的美”,也許結論并不比希庇阿斯高明多少。


圖1-4 古希臘的裝束

雖然生活中服裝的美是生動、形象而具體的,但作為創造這種美的專業人員,恐怕在理解美的問題時更需要高屋建瓴。

雖然柏拉圖仍未得出美的定義,但可以看出他對美的執著探索。雖然他對美是“恰當的”“有用的”“有益的”“視覺和聽覺的快感”等說法進行了否定,但只是一些邏輯上的思辨,最終難免要得出“美是難的”的結論。

實際上,在柏拉圖之前的公元前6世紀,大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80~公元前500)及其學派就開始了對美的本質的探索,他們認為“美是一種數的比例關系”,是“對稱”,是“和諧”,是“多樣統一”。柏拉圖之后的亞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則認為美是“體積的大小和秩序”。

古希臘的先哲們最先注意到了審美對象的數的特征,所以多從對象的形式特征中去尋找美。這種理論一直影響到15世紀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強調比例)、18世紀英國的荷爾迦茲(William Hogarth,1697~1764)(重視曲線)以及后來德國的萊辛(1729~1781)和20世紀初俄羅斯的康定斯基(1866~1944)。

服裝設計中的“形式法則”也是以上述理論為主要依托的。

二、現代美學奠基者

美學一詞來源于希臘語Aesthesis。美學思想伴隨人類產生,是非常早的事情,但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卻是近代的事情。

最早使用“美學”這一術語作為科學名稱的,是在美學史上被稱為“美學之父”的德國人鮑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1735年,他首次在《關于詩的哲學沉思錄》中使用了“美學”這個概念。他的《美學(Aesthetica)》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第一次賦予審美這一概念以范疇的地位,他認為美學是研究感覺與情感規律的學科。

鮑姆嘉通曾是普魯士哈列大學的哲學教授,他在繼承前人理性主義思想的基礎上,發現人類知識體系中有一個很大的缺陷。他認為,邏輯學主要研究人類知識體系中的理性認識,倫理學則有對人類意志的研究,而對感性認識的研究卻沒有一門相應獨立的科學。因此,鮑姆嘉通決定建立一門嶄新的科學,專門研究人類知識中的感性認識問題,并把這門科學取名為“愛斯特惕克(Asthetik)”,即漢譯的“美學”。“愛斯特惕克”的原意是“感覺學”。可見,該學科自提出之日起,就是與邏輯學的研究內容相對立的。但是它并不排斥用邏輯學的方法展開研究。鮑姆嘉通希望建立一個在邏輯上較為嚴謹的、以對美的感性認識為對象的科學體系。

自鮑姆嘉通之后,在浩瀚的美學史上,繼往開來,出現了一大批執著從事美學探索的研究者。中國最早接受西方美學的算是王國維(1877~1927),他在《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紅樓夢評論》等文章中,以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為指導,對《紅樓夢》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古雅”作為美學范疇的見解。隨后,在清華大學首任校長蔡元培(1868~1940)先生的大力推動下,美學在我國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圖1-5所示為鮑姆嘉通。


圖1-5 鮑姆嘉通

三、美學研究三大課題

從理論上講,服裝美學從屬于普通美學,而普通美學的研究對象也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就目前而言,綜合國內各主要研究,普通美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美的本質問題

美的本質問題是美學中的基本理論,也是解決其他美學問題的基礎。美學研究中許多分歧的產生,不同學派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對美的本質和特性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它不僅關系到人們對美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制約著人們的審美活動。因此,確定美的本質問題,關系到美學理論的發展、美的創造和美的欣賞。正如柏拉圖的故事一樣,我們可以認為漂亮的小姐很美,但卻無法得出“美就是漂亮的小姐”的結論。研究美的普遍本質,即什么樣的事物決定了美?美是主觀的、客觀的,還是主客觀統一的?美與真、善的區別與聯系是怎樣的?美究竟有沒有客觀規律可尋?美的特征、美的根源、美的形態(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內容美與形式美)、美的范疇(優美、崇高、丑、滑稽等)、美的相對性以及美的客觀標準是什么?……這些都是在美學界爭論較為激烈的問題。

美學史上有關美的本質主要有美在形式說、美在理念說、美在典型說、美在主觀說、美在關系說、美是生活說等幾種看法。美的本質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如果從古希臘開始算起,兩千多年來,許多哲學家和美學家都試圖從各自的哲學觀出發來解決這一問題,盡管美學家們給美下過數百個定義,時至今日國際上尚沒有一個公認的美的定義。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傳統的“自上而下”,以哲學思辨為主。盡管如此,這部分內容對學習服裝設計的人提高美學水平、以美學的思想看待和評價設計作品也是非常有益的。

2.美感問題

美感問題即審美經驗與審美意識的問題。它研究美感同科學認識和倫理道德的區別,研究美感與快感的區別和聯系,研究美感中各種心理因素之間的關系,如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情感及理性之間的關系,這些都屬于審美心理學的內容。美感是人接觸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種感動,是一種賞心悅目、怡情悅性的心理狀態,是人對美的認識、評價與欣賞,是人們審美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而產生的主觀體驗,是對事物美的體驗。人的美感不是人自然的稟賦,而是人社會歷史實踐的產物。

以服裝為例,從服裝的舒適、保養和功能等實用性角度來看待服裝和從美學角度去看服裝有什么不同之處?在欣賞服裝表演時,肉體與色情對欣賞者的刺激、純粹美的視覺沖擊以及對創作的理解所產生的共鳴有什么不同之處?在服裝造型上,為什么會有“多則無,少則有”的審美感受……這些都是美感所要研究的問題。

3.藝術問題

對藝術問題的研究有兩種情況。一是對藝術的本質、藝術的創作、藝術欣賞與批評做全面系統的研究,從哲學的高度研究藝術的普遍規律。二是側重對藝術美的研究,研究形式美與內容美的區別與聯系。例如,研究服裝的各種造型要素如何更好地表現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等。上述兩種情況都是結合藝術與現實的關系來研究的,這也是美學中關于藝術的基本問題。

服裝美學主要是從服裝藝術與現實的關系上,研究服裝藝術的美學特征及服裝藝術創造和欣賞的聯系與特點。服裝藝術研究是生活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通常采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法,即從藝術實踐中發現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并不斷歸納總結,以豐富美學的藝術寶庫。今后,服裝藝術問題將得到人們更多的直接關注。

上述三方面的問題是相輔相成、相互關聯的。例如,在服裝表演的T型臺上,服裝設計大師們通過模特發布自己的作品,款款動人,風姿綽約,博得臺下陣陣掌聲。旋即各大小報紙爭相報道,接著就“忽如一夜春風來”,城市、農村,人們的服裝隨著新的流行大潮又變得更加美麗,社會因而也變得更加美麗。這是服裝美即藝術生產的一個小周期。它說明一個簡單的美學道理:一件藝術品的誕生,會影響和改變作為審美主體的人。有時,這種影響和改變是無形的、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但往往又是不可抗拒的。對于服裝藝術,不管穿著者愿意或者不愿意,他的思想、情感與美感,都會受藝術作品的風格和主題的影響,或轉移,或變化,或得到陶冶,或使之升華。服裝穿著者會按照美的尺度來重新塑造自己,藝術也就創造了了解服飾藝術并且能夠欣賞服飾美的公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房山区| 台中县| 呼伦贝尔市| 肇州县| 邯郸市| 邵东县| 太谷县| 闸北区| 宁乡县| 玛沁县| 车险| 祁门县| 炉霍县| 大城县| 唐海县| 方正县| 蓬莱市| 赤壁市| 元谋县| 西安市| 手机| 高台县| 德兴市| 桓台县| 长丰县| 中牟县| 海盐县| 根河市| 沁源县| 财经| 吉隆县| 绵阳市| 宁乡县| 江阴市| 廊坊市| 从江县| 应城市| 合水县| 新安县| 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