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制作工藝·基礎篇(第3版)
- 朱秀麗
- 1809字
- 2020-08-05 14:32:12
第二節 平縫機的構造與使用方法
一、平縫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平縫線跡是由平縫縫紉機完成的,平縫機是服裝生產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縫紉機。平縫機有機針、挑線、旋梭、送布四大成縫機構,由電動機傳動縫紉機的主軸,其四大成縫機構的工作原理如下。
1.機針機構 縫紉機針桿上裝有機針,機針在針桿的帶動下工作。針桿是由主軸傳動,通過曲柄滑動機構的傳動形成上下往復運動。主軸每轉一周,針桿上下往返一次,機針機構的作用是通過機針將上線不斷送過布料。
2.挑線機構 機針將上線送過布面后,為了與底線交織,上線要保持松弛狀態。上、下線交織后,為形成規律的線跡,又需將上線拉緊,其作用就是實現上線的這種時松時緊的要求。其主要機件挑線桿是由主軸通過圓柱凸輪或連桿機構傳動的,主軸每轉一周,挑線桿上下往返一次,往上運動速度快,往下運動速度則較慢。
3.旋梭機構 旋梭機構由主軸經齒輪或連桿機構傳動,主軸轉動一周,旋梭旋轉兩周。旋梭機構是使到達布料下側的上線在梭鉤的帶動下與梭殼梭芯中的底線相互纏繞,形成上、下線的交織。
4.送布機構 最常用的是下送布牙機構,它由主軸經凸輪連桿機構傳動,其運動軌跡是上下前后呈橢圓形。主軸轉動一周,送布牙運轉一周,即向前送布一次。送布牙的運動主要是輸送布料向前移動,以配合機針和旋梭形成線跡。
二、平縫機的使用方法
由于不同線跡的需求和功用,縫紉機種類繁多,主要有平縫機、鏈縫機、繃縫機、包縫機、繰縫機、刺繡機、鎖眼機、釘扣機、套結機等縫紉機械。高速平縫機(GC6—1型)見圖1-42。

圖1-42
1.裝針、穿線方法及線跡的調節
(1)裝針:轉動上輪,使針桿上升到最高位置,旋松裝針螺絲,將機針的長槽朝向操作者的左面,然后把針柄插入針桿下部的針孔內,使其觸到針桿孔的底部為止,再旋緊裝針螺絲即可,見圖1-43。

圖1-43
(2)穿線:穿面線時針桿應在最高位置,然后由線架上引出線頭,按圖1-44所示順序穿線。
引底線時,先將面線線頭捏住,轉動主動輪,使針桿向下運動,再回升到最高位置,然后拉起捏住的面線線頭,底線即被牽引上來。最后將底、面兩根線頭一起置于壓腳下前方。
(3)繞線調節:見圖1-45,梭芯線應排列整齊而緊密。如松浮不緊,可以加大過線架夾線板A的壓力。如排列不齊,則要移動過線架C的位置進行調整,出現單邊線如圖1-45②或圖1-45③時,可分別向右和向左移動過線架,直至自動排列整齊成為圖1-45①后即可。

圖1-44

圖1-45
注意:梭芯線不要繞得過滿,否則容易散落,適當的繞線量為平行繞線至梭芯外徑的80%,繞線量由滿線跳板上的滿線度調節螺絲E加以調節。繞線時抬起壓腳,以防送布牙磨損。
(4)針距調節:倒順送料針距的長短,可以轉動針距標盤A來調節,標盤上的數字表示針距長短尺寸(單位為mm),見圖1-46。
倒向送料時,可將倒縫操作桿B,向下撳壓即能倒送,手放松后倒縫操作桿B自動復位,恢復順向送料。
(5)壓腳壓力調節:壓腳壓力要根據縫料的厚度加以調節,首先旋松螺母,如圖1-47①所示。在縫紉厚料時,應加大壓腳壓力,按圖1-47①箭頭所示方向轉動調壓螺絲;縫紉薄料時,可按圖1-47②箭頭所示方向轉動調壓螺絲,以減少壓腳壓力,應以能正常推送料為宜。

圖1-46

圖1-47
(6)縫線線跡的調節:縫線的線力要根據縫料的差別、縫線的粗細以及其他一些因素而變動,使上、下線(即底、面線)保持適當的張力,這是能否形成合格線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縫制前,必須仔細地調節底、面線的張力,一般先調節底線張力。
底線張力調節,只要用小號螺絲刀旋轉梭殼上的梭皮螺絲A,加大或減少底線張力即可,見圖1-48①。一般來說,底線如采用60號棉線,梭芯裝入梭殼B后,拉出縫線穿過梭殼線孔,捏住線頭吊起梭殼,梭殼如能緩緩下落,則可使用。
面線引力以底線張力為基準。面線張力的調整主要通過調節夾線板來實現,進行試縫后,觀察線跡形成情況,見圖1-49①~⑤。
①表示縫紉線的正常線跡。
②表示浮面線,說明面線張力過大,應逆時針旋轉夾線螺母,放松面線壓力(或旋緊梭皮螺絲加大底線壓力),見圖1-50。

圖1-48

圖1-49

圖1-50
③表示浮底線,說明面線張力太小,應順時針旋轉夾線螺母,以加大面線的壓力(或旋松梭皮螺絲減少底線壓力)。
④表示底、面線均浮線,說明底、面線張力均過小。
⑤表示底、面線張力均過大。
④和⑤的情況可按上述方法分別加大或減少底、面線張力來調整。
(7)線鉤裝配位置的調節:這關系到縫紉線跡的優劣。線鉤裝配位置應適合縫料與縫紉條件,見表1-2。
表1-2 線鉤位置與縫料關系

(8)機針、縫線規格與縫料的關系:見表1-3。
表1-3 機針、縫線規格與縫料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