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色彩學(第6版)
- 黃元慶
- 1795字
- 2020-07-31 21:50:42
第一節 服裝色彩學的概念與意義
一、 服裝色彩與服裝色彩設計
服裝,除衣服本身的內外衣、上下裝之外,還有諸如帽、鞋、襪、帶、巾、首飾、包袋等服飾配件。這些物品的審美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色彩的影響。與形體相協調、流行的色彩,無疑對人們的消費欲望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服裝設計即把諸多形狀和色彩,圍繞穿著對象進行綜合考慮,以最終實現協調美為目的。如何確切地選用色彩 ? 如何使它們配套協調 ? 如何使它們符合穿著對象的個性 ? 如何使它們與環境相協調 ? 這些問題事先都必須縝密考慮,加以計劃,即進行服裝色彩的設計。
在進行服裝色彩設計時,除了采用單一色彩外,通常要選擇兩三個甚至更多的色彩進行搭配組合。如果考慮整臺時裝表演的色調變化,那就更復雜了。設計師單憑靈感直覺和工作經驗進行構思,是難以勝任的。為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色彩的有關理論知識,熟練地運用各種配色手法,使理性與感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圓滿完成服裝色彩的設計任務。
二、 服裝色彩學的教學目的要使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或服裝設計工作者具有綜合設計的堅實基礎,掌握服裝色彩學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學生系統地學習掌握這些科學知識,了解各種影響色彩效果的社會因素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以外,還需培養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實踐表達能力,做到深入淺出、駕輕就熟地巧妙運用各種色彩 ;及時把握流行趨勢的脈搏,讓色彩的生命力,在服裝設計、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顯現出來,從而使色彩成為提升服裝品質和增強本土品牌服裝在國內外市場上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 服裝色彩學的教學要求
“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覺它”。經過長期的實踐,藝術家們終于認識到,對于色彩調和的研究,首先必須找到其科學的依據。色彩學是學習服裝色彩的基礎,其原理是客觀存在的自然法則。特別是現代色彩學理論,無論在物理學、化學方面,還是在影響人類視覺機制的生理學、心理學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我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學習條件和途徑。那種認為設計人員學習色彩科學理論知識后,反而會破壞靈感、束縛手腳的觀點是頗為偏激的。
但是,作為視覺藝術的服裝色彩設計,畢竟是形象思維的創造過程,不可能完全依靠公式或法則,用規定的色彩組合“配方”,去滿足人們千差萬別的審美要求。忽視了個人的色彩個性感覺和對于想象力的培養,必然會導致設計藝術發展通道的阻塞,也是片面的教學方法。
因此,學習服裝色彩設計,只有將色彩的科學基礎理論和現代審美的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融理性與感性為一體,追求技術美與藝術美高度統一的思維習慣,以及一定的實際動手設計能力。
歸納起來,學習服裝色彩學有以下幾點要求 :
(1)明確與寫實性繪畫色彩的聯系和不同,著重學習并掌握色彩三要素 ( 色相、明度、純度 ) 之間的關系及對比調和規律。
(2)熟悉色彩的審美形式原則,熟練運用服裝色彩配色美的各種手法。
(3)能根據色彩的心理、感情作用,充分發揮想象能力,大膽進行創造。
(4)熟悉服裝設計、面料、工藝的特點,使服裝的物質功能與審美功能巧妙地結合。
(5)提高藝術素養,善于借鑒前人經驗,吸收其他種類藝術的營養,啟發創作靈感,以充分表現出服裝色彩的情調。
(6)加強現代審美意識,把握流行色彩的時代脈搏,確立服裝色彩的流行意識。
四、 服裝色彩學研究的范圍與方法
服裝色彩學是一門工業設計領域中多學科知識交叉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甚廣。
首先,現代色彩科學理論是服裝色彩的理論基礎,與其相關的學科有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心理學、美學等。
其次,悠久的人類文明歷史和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是啟迪我們色彩靈感的無窮源泉。因此,民俗學、民族學及有關的藝術史論及多種藝術形式,都值得我們學習、研究和借鑒。
再次,服裝色彩只有與服裝、穿著對象、環境等有機結合后,才能充分體現其審美價值。所以,對服裝設計、服裝工藝、服裝材料、美容等專業知識的掌握,將有助于對服裝色彩的深入研究。
最后,作為有別于純藝術作品的服裝,其商品特性十分明顯。因此,對于市場學和流行色的研究也是不容忽視的。
服裝色彩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藝術學科。因此,在重視學習色彩基礎理論的同時,必須加強實踐性環節,系統、條理地進行各種課題的色彩基礎訓練。除此以外,還應該結合服裝款式,運用能表現多種面料材質特性的繪畫工具和手法,實施各類專題的彩色設計實踐,通過完整、美觀的彩色效果圖,有效地表現出服裝的綜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