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有機化合物紫外光譜各論

一、飽和有機化合物

1.僅含有σ電子的有機化合物

這類有機化合物為飽和烷烴,僅產生σ→σ?躍遷,所需躍遷能較高,所以,只能在遠紫外區有吸收,在近紫外區是透明的。例如CH4的λmax為125nm,CH3CH3的λmax為135nm。

2.含有n電子的飽和化合物

對于含有O、N、S和鹵素等原子的飽和化合物,除了σ電子以外,還有非鍵電子存在,由于n→σ?躍遷能比σ→σ?躍遷能小,所以,吸收向長波方向移動,但這類化合物中的大部分在近紫外區仍然沒有吸收,表1-5列出了一些含有雜原子的飽和化合物的特征吸收數據。

表1-5 含有雜原子的飽和化合物的特征吸收數據(n→σ?

注S為尖峰或拐點。

二、脂肪族有機化合物

1.烯基生色團

孤立雙鍵(乙烯鍵)的π→π?躍遷在近紫外區無吸收,強吸收帶出現在170~200nm,ε=10000,由于烯鍵的非極性,烯鍵吸收的強度基本與溶劑無關。

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雙鍵時,存在著以下三種情況。

(1)兩個雙鍵在分子中處于非共軛狀態,其吸收光譜的εmax位置與孤立雙鍵無區別,只是吸收強度有所增大。

(2)兩個雙鍵直接連接在一起,例如,丙二烯基(C=C=C),λmax移到225nm附近,εmax減少500左右。

(3)兩個雙鍵處于共軛狀態,出現紅移效應,εmax增大。

例如,1,3-丁二烯的簡單衍生物,其吸收譜帶范圍在217~230nm,εmax約20000。

共軛二烯類的λmax與取代基的種類、數目以及雙鍵的聚集方式等因素有關,可采用伍德沃德—費塞爾(Woodward-Fieser)經驗規則進行推斷。

推斷波長=基本值+增值

以己烷作為溶劑時,鏈狀二烯—C=C—C=C—基本值為217nm,同一環內二烯基本值為253nm;不同環內二烯基本值為214nm,由增值因素即可推斷共軛二烯的λmax值。

例1.2.1推定的λmax值(己烷中)。

[推定]推定前先確定結構中的增值因素。

例1.2.2推定的λmax值。

[推定]

2.炔基生色團

炔基生色團的特征比烯基生色團要復雜些,乙炔在173nm處有一個由π→π?躍遷引起的弱吸收譜帶,共軛多炔類在近紫外區有兩個主要譜帶,具有特征性的精細結構,短波長的譜帶是非常強的,由π→π?躍遷而引起。

3.羰基生色團

(1)飽和醛和酮。羰基基團()除含有一對σ電子外,還含有一對π電子和兩對非鍵n電子,因此,含有羰基的飽和酮和醛化合物顯示三個吸收帶,即π→π?躍遷(150nm)、n→σ?躍遷(190nm)、n→π?(270~300nm)。可以看出,前兩個吸收譜帶落在遠紫外區,只有n→π?躍遷吸收譜帶在紫外區可以觀測到,但為弱吸收帶(εmax<30)。


圖1-8 

的紫外光譜圖(甲醇)

(2)α、β-不飽和醛類和酮類化合物。烯鍵與羰基共軛形成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一般表示為:(圖1-8),π→π?躍遷為強吸收帶,ε值約10000,吸收范圍為206~215nm。n→π?為弱吸收譜帶,ε值在100以下,吸收在310~330nm區域。

α、β-不飽和醛類和酮類化合物的光譜吸收位置是由取代基的種類、數目以及雙鍵的結合方式決定,其λmax值根據伍德沃德—費塞爾經驗規則推定。

例如,在己醇或甲醇中烯酮類基本值分為三種情況,即鏈狀α、β-不飽和酮的基本值為215nm;α、β-不飽和六元環酮基本值為215nm;α、β-不飽和五元環酮基本值為202nm。然后按表1-6數據,就可以推定λmax值。如果改用其他溶劑,λmax值必須按表1-7所列校正因素加以校正。

表1-6 α、β-不飽和酮或醛λmax的增值

表1-7 溶劑校正因素

例1.2.3推定下列二烯酮的λmax

[推定]對于化合物A:

對于化合物B:

(3)α、β-不飽和羧酸及其酯。α、β-不飽和羧酸及其酯,若α或β位為單烷基取代基,基本值為208nm;具有α、β或β、β雙烷基取代基,則其基本值為217nm;具有α、β、β-三烷基取代基,基本值為225nm,按照表1-6中的增量因素,就可以計算出α、β-不飽和羧酸或酯的λmax值。

如果雙鍵嵌在五元環或七元環內,在計算λmax終了還要加上5nm。

例1.2.4計算3-甲基-2-丁烯酸的λmax值。

[推定]為β、β雙烷基取代的α、β-不飽和羧酸,故λmax值為217nm,增值因素為零。

例1.2.5計算環庚烯-1-羧酸的λmax值。

[推定]為α、β雙烷基取代的α、β-不飽和羧酸,基本值應為217nm,無其他增值因素,因C=C雙鍵嵌在六元環內,還應加上5nm,故λmax=222nm。

4.氰和偶氮生色團

α、β-不飽和氰在213nm附近有K吸收帶,εmax約10000,偶氮基的K吸收帶在遠紫外區,脂肪族偶氮化合物在350nm出現n→π?吸收帶。

5.氮氧基生色團

含有N—O鍵的硝基、亞硝基、硝酸基和亞硝酸酯,在近紫外區有R吸收帶。硝基烯在220~225nm有一很強的K吸收帶,R吸收帶常被K吸收帶掩蓋。

6.含硫生色團

脂肪族砜在近紫外區沒有吸收帶,212nm附近出現α、β-不飽和砜的K吸收帶。飽和亞砜的R吸收帶在220nm附近,芳香族亞砜有B吸收帶。對于含有基化合物,n→π?躍遷譜帶位置與鹵素X的電負性有關,X的電負性越大,λmax值越小。在硫酮中,C=S基的n→π?躍遷吸收波長比C=O基的n→π?躍遷吸收波長更長。此外,C=S基在250~320nm區域還會出現π→π?和n→σ?躍遷的強吸收譜帶。

三、芳香族有機化合物

苯有三個吸收譜帶:184nm,εmax=60000;240nm,εmax=7900;256nm,εmax=200。這些譜帶都是由π→π?躍遷而產生的。

1.單取代苯

當苯環與含有n電子或π電子的取代基共軛時,E或B吸收帶均發生紅移,消光系數相應增大。

2.雙取代苯

對于二元取代苯,當推電子基和吸電子基與苯環處于共軛位置時,吸收帶出現紅移現象,同時εmax增大,對苯E譜帶的影響由小到大的順序如下。

推電子取代基:CH3<Cl<Br<OCH3<NH3<O-

吸電子取代基:<SO2NH2=CN<CO2H<COCH3<CHO<NO

對于兩個取代基在苯環上的取代,當兩個取代基位置互為對位時,存在著兩種情況。若兩個取代基同為推電子取代基或同是吸電子取代基,這時雙取代苯的吸收光譜的λmax值以這兩個取代基分別構成的單取代苯中λmax的值較大者相近。若兩個取代基分別為不同種類的取代基,在這種情況下,雙取代基引起苯的吸收光譜的λmax的移動,一般大于由兩個取代基單獨取代時所引起的λmax移動的總和。

當兩個取代基的位置互為鄰位或間位,不論兩個取代基是否屬于同一類型,兩個取代基引起的苯的吸收光譜的λmax的移動,近似等于兩個取代基單獨取代時所引起的苯的λmax移動的總和。

3.稠環芳香化合物

稠環芳香化合物母體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譜的λmax值由于共軛體系的存在,其吸收帶移向長波區,并且εmax值亦隨著芳環數目的增加而增大。

四、雜環化合物

芳香族五元環化合物的UV譜與苯相比較,苯的吸收帶類似于環戊二烯,吸收光譜與它們相當的芳香族化合物類似。

吡啶、嘧啶和吡嗪芳香族六元雜環化合物的UV譜與苯沒有什么不同,但是N原子上非鍵電子對的存在,除了π→π?吸收帶外,在最長波一端還出現n→π?吸收帶(圖1-9)。

對于含有取代基的雜環化合物,若取代基與雜原子處于共軛位置時,UV譜變化較大。雜環化合物的UV吸收帶見表1-8。


圖1-9 吡啶UV譜(正己烷)

表1-8 雜環化合物的UV吸收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川县| 河北区| 夏河县| 新巴尔虎左旗| 邵东县| 利津县| 东海县| 卓尼县| 昭平县| 顺平县| 太白县| 南康市| 白水县| 屏南县| 巴东县| 洛南县| 江陵县| 横山县| 徐汇区| 新龙县| 怀来县| 平遥县| 孝昌县| 苗栗县| 湖口县| 松阳县| 陆河县| 民乐县| 清徐县| 东丰县| 板桥市| 莒南县| 鄂州市| 东兰县| 沙坪坝区| 密山市| 阿拉善盟| 漳平市| 庆安县| 江阴市|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