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清朝末期(1861~1911年)

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

是年 英商怡和洋行在滬開設的紡絲局建成開工,有繅絲機100部,為外商在華開設的第一家動力機器繅絲廠。清同治九年(1870年)停閉。

1863年(清同治二年)

是年 上海進口粗嗶嘰達10.34萬匹,絕大部分轉運長江上游各口岸。粗紡、精紡毛織品的價格比棉織品相對便宜,消費量上升,進口增加。

1864年(清同治三年)

是年 上海開始進口蠶繭絲,日本絲、綢、繭進口合計貨值36.29萬銀兩,占進口日貨總值的21.4%。

1866年(清同治五年)

8月 沈松庭在洋涇浜鄭家木橋(現延安東路191號)創設老正和染坊(上海染絲廠前身),專染絲織品、布匹、衣片。

是年 法商在上海開設繅絲局。

1867年(清同治六年)

2月19日(正月廿五) 北洋大臣李鴻章令魏倫先到上海會集華商籌建紡織廠,未果。

是年 英國商人將棉花和棉紗輸入上海。上海從印度進口棉花100擔,從英國進口棉紗120擔。上海是產棉區,因而上海進口棉花量小。

是年 英國本色市布每匹為2.12關兩,洋布以其質優價廉陸續輸入上海。此時,市場上棉布競爭對手是英、美兩國。

是年 美商哥立芝繅絲廠開業。

1871年(清同治十年)

是年 上海染坊公所成立。

1876年(清光緒二年)

是年 絲類貿易上海出口達59350擔,價值關平銀26713千兩,為自1871年來出口生絲數量最高的一年。當新絲上市之際,每包價銀從350~420兩漲至690~840兩。

1877年(清光緒三年)

是年 上海綢緞商業大同行緒紋公所成立。

1878年(清光緒四年)

10月5日(九月初十) 前四川候補道彭汝琮稟呈直隸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沈葆楨:籌建上海機器織布局。10月21日(九月廿六)、10月15日(九月二十),李、沈分別準呈。

12月30日 美商旗昌洋行在老閘橋開辦繅絲廠,有繅絲機50部,次年開工。1881年改為旗昌繅絲局。1887年后稱“老閘旗昌繅絲局”。

是年 法國商人在上海設立寶昌絲廠。

1881年(清光緒七年)

春 上海機器織布局招股銀50萬兩。

7月24日(六月廿九) 上海機器織布局聘美國工程師丹福士(A.W.Danforth)抵滬。11月攜帶中國棉花去英美各廠試紡試織,選型,酌購機器。

是年 絲商黃佐卿在蘇州河北岸創建上海第一家華商繅絲廠——公和永繅絲廠,有繅絲機100部,次年開工。

1882年(清光緒八年)

1月17日(十一月廿八) 英商公平絲廠開工,有繅絲機216部。1887年公平絲廠由美商旗昌洋行租用,改廠名為旗昌,又稱“里虹口旗昌繅絲局”。

4月23日(三月初六) 李鴻章上奏清政府《試辦織布局折》,為上海機器織布局請得十年制造專利。

8月 英商怡和洋行在成都路再建怡和絲廠開工,繅絲機增至200部。

8月 上海機器織布局在英美定制的紡織機器及鍋爐等設備分批運抵上海。

10月18日(九月初七) 清政府照覆美國駐華公使楊格,支持上海道臺,不準美商豐泰洋行在滬組建紡紗公司。

是年 永昌機器廠在上海開設,1887年開始制造國產繅絲機,這是中國最早生產絲綢機械的工廠。

figure_0034_0015
figure_0034_0016
figure_0034_0017
英商怡和紗廠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

是年 英商公平絲廠停工出讓,由華商租辦。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

是年 張萬祥錫記鐵工廠開始仿造日本軋花機,銷售于上海附近農村,松江、莘莊銷路最大,供不應求。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

5月11日(四月初一) 上海機器織布局廠房破土動工,次年5月竣工。

7月8日 由英、美、日、德四國商人投資,日商三井物產會社經理的上海機器軋花局設立。翌年正式開工。

是年 英商怡和洋行創辦怡和絲頭廠。

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

12月28日(十二月初七) 上海機器織布局幾經周折建成開工,有紡錠3.5萬枚,織機530臺,開創了中國近代棉紡織工業的新紀元。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

是年 旗昌繅絲局被火燒毀。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

11月27日(十月廿六) 旗昌洋行倒閉,其經營的兩個絲廠由法商卜魯納接辦,分別改名為“老閘寶昌繅絲局”和“虹口寶昌繅絲局”,繅絲車增至1000部。

是年 上海機器織布局機匠罷工,為首機工張福興被送官懲辦,枷號示眾。張不服,反被加判重笞三百。

是年 由上海道臺龔照瑗創辦的華新紡織新局開工,設紡錠7008枚。

是年 絲類輸出,在出口貿易總額中名列第一,超過茶葉。

是年 英資在上海建立綸昌絲廠,資本20萬銀兩,有繅車188部。

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

10月19日(九月初十) 上海機器織布局清花間失火,全廠焚毀,損失70余萬銀兩。

是年 馬建忠在滬西曹家渡創建信昌絲廠,有繅絲機450部,聘意大利人擔任經理,信昌“廠圖牌”廠絲在歐洲暢銷,成為當時上海名牌。

是年 上海機器織布局和華新紡織新局開工后營業很好,織布局股紅至25%。

是年 吳少卿、李松筠與德商瑞記洋行共同投資開設瑞綸絲廠。次年開工生產,不久改為華商獨資經營,瑞綸的產品“金錨牌”和“銀錨牌”廠絲享譽倫敦和里昂。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

9月17日(八月十八) 津海關道盛宣懷奉李鴻章命會同江海關道聶緝椝,在上海機器織布局原址重建的華盛紡織總廠建成開工,有紡錠6.5萬枚,織機750臺。

是年 怡和洋行買辦祝大椿創辦的源昌繅絲廠(資本50萬元)、正和繅絲廠、綸華繅絲廠建成。

是年 朱鴻度在蘇州河畔叉袋角(今淮安路640號)購地80余畝,投資60萬兩白銀,創建上海裕源紗廠,紡錠2.5萬枚。

是年 德資在上海建立瑞綸絲廠,資本48萬銀兩。有繅絲車480部,雇傭中國工人千余名。

是年 乾康絲廠開設,有繅絲機250部。至此,上海共有華商絲廠8家,繅絲機2576部。

是年 白廠絲首次在海關關冊上列載,出口4344關擔。

是年 上海已成為棉布進口的最大口岸。全國進口1379萬匹洋布,貨值2968萬關兩。其中1300萬匹是從上海進口的。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1月28日(一月初三) 署南洋大臣張之洞電飭署上海道劉祺樣嚴禁怡和洋行紗機進口。

是年 上海裕晉紗廠開工,有紡錠1.5萬枚。大純紗廠開工,有紡錠2.04萬枚。至此,上海共有華商棉紡織廠5家,共有紡錠13.4萬枚,織機800臺。

是年 日商在楊樹浦設立東華紡織株式會社。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是年 吳季英創辦云章襪衫廠,此為中國第一家針織廠,資本5萬銀兩。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與徐潤合股經營,改名景綸衫襪紡織廠。

是年 由于西歐近代織綢業機械化生產的發展對生絲質量要求提高,拒絕使用粗細不勻、不規范的土絲,土絲出口逐年下降,廠絲出口取而代之。

是年 薛南溟和周舜卿合伙在上海創設永泰絲廠,次年投產。有繅絲機200部、員工200余人。永泰產品“金雙鹿”和“銀雙鹿”廠絲,20世紀初暢銷意大利、法國。1926年(民國15年)5月,絲廠遷至無錫。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1月17日(上年十二月十五) 美商鴻源紗廠開工,資本100萬銀兩,有紡錠4萬枚。

2月 德商瑞記紗廠投產,資本100萬銀兩,有紡錠4萬枚。

3月22日(二月二十) 設在楊樹浦路的英商老公茂紗廠正式開工,有紡錠2.5萬枚,資本55萬銀兩。

5月 英商怡和紗廠開工,有紡錠4萬枚。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11月7日(九月廿四) 上海綸華絲廠200多名工人為反對廠方降低工資舉行罷工。

是年 浙江候補道朱幼鴻在滬設立裕通紗廠,有紡錠1.82萬枚。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是年 沈毓慶在川沙縣城廂首創經記毛巾廠,有毛巾木織機30余臺。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2月 日本內外棉株式會社和所屬上海有信洋行開業。

4月6日(二月十八) 華商天益號洋貨店在英租界大馬路開張,經營洋布百貨。

5月 上海外國紗廠和棉花出口商在上海南市設立棉花檢驗所,由洋商聘英人羅成飛建所,并在上海周邊地區的棉花產區分別設置棉花水氣檢查所38處,辦理棉花水分檢驗。由于檢驗要求苛刻,引起棉農聚眾反抗并奮起將檢驗所搗毀,棉花檢驗所難以維持,翌年10月被迫停閉。

是年 華盛紡織總局系官商合辦,盛宣懷欲據為己有,改名為集成紗廠,宣統年間又改名為又新紗廠。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3月20日(二月十一) 華商寶源公司開業。該公司由上海商人集資創設,仿照外商廠家專織毛巾,旨在抵制洋貨,挽回漏卮。所織毛巾在上海市面聲譽鵲起,遠銷海外。

9月1日(七月廿九) 經上海道允準并派專員協助在上海棉業公所內設立上海棉花檢查局,由中國棉業商人自主檢驗,防止摻水,開始辦理棉花檢驗業務。

是年 日商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上海支店收買華資興泰紗廠(原裕晉紗廠),改組為上海紡織有限公司。這是日資首次進入中國紡織辦實業。

是年 英商怡和洋行在楊樹浦開設怡和絹絲廠,有紡錠2100枚。這是中國最早的絹紡廠。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7月4日(五月初十) 日商日信洋行上海分行在四馬路(今福州路5號)開辦,專事棉紗棉線交易。

是年 史量才在上海高昌廟桂墅里創辦私立女子蠶業學校,自任校長和教員,開女子蠶業教育的先河。1910年私立女蠶校歸并官辦,1912年遷到蘇州滸墅關,更名為“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的前身)。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1月1日(十一月十四) 以經銷綢緞等衣料為主的英商錦和洋行在漢口路9號開張。

是年 寶山縣裕生棉織廠開辦。為寶山縣早期使用機器的民族資本工業企業。

是年 華新紡織新局被復泰公司租辦,改名復泰紗廠。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4月29日(三月廿五) 上海集成紗廠(原華盛紡織總廠)4000多名工人舉行罷工,要求撤換工頭,發足工資。這是20世紀初期,上海紡織工人罷工人數最多的一次。

是年 松江縣勤益毛巾廠開辦。為松江縣早期使用機器的民族資本工業企業。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4月 日商上海紡織株式會社收購華商大純紗廠,改名為三泰紗廠。

是年 中日合資在滬西極司非而路(現萬航渡路后路)33號建立上海絹絲株式會社,有紡錠5100枚。1908年華股退出,成為日本獨資企業。1925年改名為鐘淵公大三廠。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是年 中英合資的振華紗廠開工,有紡錠1.16萬枚,是第一家中外合資紡紗廠。不久,由華資接辦。

是年 張謇等人在崇明創設大生二廠,資本80萬銀兩,有紡錠2.6萬枚。

是年 中日合資的九成紗廠創辦,有紡錠9424枚。開業不久,并歸日商,改稱日信紗廠。

是年 上海中等蠶桑學堂在江灣鎮開辦。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3月 鄭孝胥等人在上海日暉港籌設日輝織呢商廠,占地85畝,擁有粗紡錠1750枚、毛織機44臺和全套染整設備。這是上海第一家毛紡織廠。

8月 華商朱志堯、沈仰高兩人在南市機廠街合資創辦同昌紗廠,有紡錠1.16萬枚。

是年 日商上海、三泰兩廠合并,成立上海紡織株式會社,上海紗廠為一廠,三泰紗廠為二廠。這是日商在上海的第一個棉紡織集團。

1909年(清宣統元年)

1月2日(上年十二月十一) 日輝織呢商廠正式開工。產品統稱“華呢”,月產量1萬余碼。在天津路設批發所,在四馬路(今福州路)中國品物陳列所寄售零剪。因產品不敵洋貨,翌年停歇。

春 聶緝椝收購復泰紗廠,成立恒豐紡織新局。

是年 上海、無錫等地的絲廠主、繭商共同發起組織上海絲廠繭業總公所,次年在上海山西北路正式成立。此為中國歷史上較早出現的跨省市同業團體。

是年 上海有少量人造絲進口,僅2關擔,為英國的拉司端牌。

1910年(清宣統二年)

是年 祝大椿創辦公益紗廠,有紡錠2.57萬枚、織機300臺。后并歸英商。

1911年(清宣統三年)

7月 日商內外棉株式會社在滬開辦的第一家棉紡廠——內外棉第三廠開工(一、二廠在日本國內),設紡錠2.15萬枚。為日商在滬建設新廠之始。

8月5日(閏六月十一) 晉昌、長綸、錦華、協和四家絲廠近2000名工人舉行同盟罷工。廠方增加工資后復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天津市| 台北市| 苏州市| 大石桥市| 庆云县| 丹阳市| 冀州市| 长治县| 清涧县| 若尔盖县| 翁源县| 苍南县| 乳源| 苍梧县| 忻城县| 涿州市| 灵台县| 阿巴嘎旗| 梁山县| 沙坪坝区| 德安县| 务川| 乌拉特前旗| 正宁县| 吉林省| 彭泽县| 桂阳县| 万山特区| 德安县| 余干县| 安福县| 浪卡子县| 鲁山县| 长葛市| 遵义县| 府谷县| 平利县| 贞丰县| 志丹县|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