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漢紀(7)
- 資治通鑒故事精選大全(超值金版)
- (北宋)司馬光著 雅瑟主編
- 5610字
- 2014-01-23 14:53:44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又派將軍李廣利出兵酒泉,下令李陵押解輜重隨軍北上。李陵不愿跟在別人后面,就趕到長安,向漢武帝稟報說:“我的部下都是英勇善戰的精兵,養精蓄銳多時。臣愿以少擊眾,只率部下五千人,就可以直搗匈奴!”漢武帝為他的勇氣所動,終于答應。
李陵率五千名弓箭手從居延北行軍一個月。途中沒有遇上一個匈奴兵,只是將山川地形,繪制成圖,派騎兵李步樂呈送朝廷,并申訴前時的冤屈,漢武帝大喜,認為自己用人得當,并封李步樂在朝中做了郎官。
當李陵遣走李步樂,自己也準備收兵返回的時候,突然被匈奴單于率三萬大軍包圍。李陵急忙以軍為營,列隊布陣,前邊將士手持槍戟盾牌,后邊弓箭手引弓待發。等敵人臨近,李陵一聲令下,弓弩齊發,匈奴兵立刻倒下一大片,其余的回頭就跑。李陵又下令擂起戰鼓,將士們一躍而起,奮勇追擊。匈奴單于并不罷休,又召集了八萬騎兵追堵李陵。李陵且戰且走,又殺死了三千多名敵人。士兵傷重者臥于車上,傷輕者推車,再輕者持兵器搏戰。匈奴兵仗著人多,緊迫不舍,到了一片長滿蘆葦的沼澤地中,匈奴兵四處放火,想燒死漢兵。李陵索性叫士兵先點燃蘆葦,以阻止火勢。就這樣好不容易走出沼澤,進入南山中。單于也驅馬趕來,率兵輪番攻打。李陵拼死再戰,轉戰于樹林間,又殺了幾千名匈奴兵。
單于見漢兵精悍兇猛,以一當十,圍追了這么多天,不能消滅他們,又見他們不南退,不由疑惑起來,以為他們是漢朝派的精兵,誘使他們到漢匈邊界處一舉殲滅。他想撤兵,卻怕為人所輕視,堂堂一國君主,統帥十萬軍馬,竟然對付不了幾千漢兵,這叫他日后如何發號施令?
正在單于左右為難之際,李陵的部隊出現了一個內奸,這個內奸叫管敢,是個偵察敵情的探子,因為被上司責罵,懷恨在心,就投降了單于,說李陵死傷很多,沒有援軍,弓矢將盡,只要加緊攻擊,肯定會把漢軍全部消滅掉。單于大喜,打起精神,組織人馬,輪番攻打李陵,箭如雨下,并讓將士大喊:“李陵,趕快投降!”
李陵連日戰斗,損失慘重,人馬也剩下不多,且又多數帶傷,弓箭全部用完了,情況萬分危急。但李陵和所有將士毫不畏懼。他取下車輻,持在手中作為武器,與匈奴兵展開肉搏戰,邊戰邊退,進入一條山谷。匈奴兵立即封鎖退路,并登上四面山崖,往下丟石頭,李陵等人被死死困在山谷中。
黃昏后,李陵換上便衣,對左右將士說:“你們待在原地,我一個人去偷襲單于!”但是剛一出營,便見周圍都是敵兵,自知無法殺出,返身長嘆道:“此次定要敗死此地了!”有個將士勸慰李陵說:“將軍以少擊多,威震匈奴,眼下天命不遂,何不暫尋生路,將來總有回去的希望。試想浞野侯曾為匈奴所俘獲,后來返回,天子仍然厚待,何況將軍?”李陵搖頭道:“如何說這種喪氣的話,我若不戰死陣前,怎算是英雄?”
李陵命令毀旗砸車,并埋掉所有珍寶財物,悲壯地說:“我軍若各人再有十幾支箭,還能突圍出去,現在手里沒有器,用什么戰斗?一到天亮,恐怕全要遭毒手?,F在只有各自逃生,或者可以逃回去見到天子,稟報軍情?!闭f完,命令每個人帶兩升干糧、一片冰,各尋生路,約定好了會合地點。到半夜時,李陵一馬當先,冒死殺出谷口,但走沒多遠,又被追上重重圍住。李陵只剩十幾個人在身邊,不由向南流涕,道:“臣此生再無面目見陛下了!”就投降了匈奴。他手下的士兵大都戰死沙場,只有四百多人逃了回去,報告守邊將帥,邊將急忙派人飛奏朝廷。當時都不知道李陵的消息,全認為他戰死了。
當李陵投降的消息傳來時,朝廷一片嘩然,武帝召見了李陵的妻母,大怒而責,李步樂自殺,群臣皆言李陵有罪。公卿大臣們紛紛譴責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馬遷挺身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被下令處以宮刑。后來,漢武帝又派李廣利與公孫敖再次出征匈奴,并希望他們迎回李陵。公孫敖出兵不利,無法回報,就捏造謊言,說李陵幫匈奴統兵,他不敢進擊。漢武帝信以為真,遂將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誅殺。隴西士大夫都以李氏為愧。李氏的名聲由此敗落了。
李陵投降,原出無奈,并沒賣身投靠,他準備一有機會就歸漢。不料見漢武帝如此絕情,族滅全家,就死了回漢的心。
匈奴單于得到李陵后,因李家世代為將的聲望,以及與之交戰時李陵英勇的表現,對他非常佩服,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并加以重用,封為右校王。
蘇武出使被扣押后,李陵被派去以身說教,勸蘇武投降,被蘇武大義凜然地斷然拒絕,羞愧得無地自容,嘆息道:“您真是位義士,我和衛律可說是罪惡滔天了!”因此常在暗中幫助蘇武。蘇武榮歸漢朝時,李陵設宴餞行,傷感地舉杯祝賀道:“如今您榮歸家鄉,定會揚名于匈奴,顯功于漢室,載書于青史,古往今來沒有誰會超過您的。我雖然念念不忘手刃單于,報效漢朝,可親人已沒,我還能顧惜什么?只能懷恨而終了。希望您能體諒我的悲傷!異域荒遠之人,向您永別了!”言罷,起身歌舞,自吟道:“經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擊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毀。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何歸?”
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李陵以其特殊的經歷使其成為歷史上頗有爭論的人物。有人以李陵投降匈奴而不恥于他,也有人認為他敢以“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并非怕死?!皩④姲賾鹇暶?。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保ㄐ翖壖病顿R新郎》)也許只有司馬遷的那一番言論,才是歷史對李陵的公正評價。
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
漢宣帝時期,匈奴內部紛爭不斷,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約定“漢與匈奴為一家,勿得相詐相攻”。
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要來長安朝見皇帝。漢宣帝送給他一套很好的衣帽、一顆用金子制成的大印、一輛上等的馬車,此外還有許多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
呼韓邪單于穿戴打扮好,坐著新馬車,跟著漢朝使者來到長安。漢宣帝親自出城迎接,用高于諸侯王的禮儀接待他。當漢宣帝和呼韓邪單于登上渭橋,成千上萬的人一齊高呼“萬歲”。呼韓邪從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場面,文武大臣、各部落的酋長、各地的諸侯王以及老百姓多得數不清,他簡直都驚呆了。漢宣帝請呼韓邪單于參加專門為他舉辦的宴會,兩人互相敬酒祝福,關系十分融洽。
在漢朝待了一個月后,呼韓邪單于心滿意足地回去了。漢宣帝派一萬六千名騎兵護送他,并給匈奴送去許多糧食。
郅支單于看漢朝皇帝對呼韓邪這么好,心里嫉妒,想攻打呼韓邪部。但是,他自己雖然打得過呼韓邪,但是漢朝力量大,漢朝一旦幫助呼韓邪,那他就不是呼韓邪的對手了,于是,他表示愿意同漢朝和好,主動向西搬遷。
漢宣帝死后,漢元帝即位。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請求到長安來,想和漢朝結親,好使兩國關系更加親密。漢元帝心想,這次和親和前朝可不同,這對雙方都有好處,便答應了呼韓邪單于的請求。他命令手下到宮中挑選一個又美麗又能干的宮女,并承諾如果愿意嫁匈奴單于,就把她像公主一樣看待!
后宮里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里,很想出宮,但卻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著急。
這時,有一個宮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親。這就是王嬙,又叫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那時候昭君還沒有見過皇帝。管事的大臣聽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報元帝。漢元帝命人教王昭君說匈奴話,給她講匈奴的風俗習慣,還教她學習琵琶,王昭君學得非常認真,彈起琵琶來動聽得連鳥兒都舍不得飛走。
元帝吩咐大臣選擇吉日,到了成婚的那一天,呼韓邪單于親自來迎娶新娘。漢元帝給的嫁妝令人艷羨:金銀自不必說,其中絲綢就有一萬八千匹!單于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
王昭君來到匈奴以后,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把漢朝的先進知識和生產技術傳給了當地的人民。她幫助呼韓邪單于改變匈奴族以前單一的游牧生活,不再整日騎在馬背上到處游蕩。從此,匈奴人有了自己的農業生產,學會使用中原先進的農具,使自己的糧食有了保障,生活也穩定下來。
王昭君建議呼韓邪改革匈奴人的一些落后的風俗習慣,學習漢族的文化。在王昭君的大力宣傳與協助下,呼韓邪單于使匈奴族又繁榮起來,人口增長,牛羊也到處可見。
王昭君經常派人傳遞書信,詢問中原的情況,還經常捎帶一些特產給漢朝皇帝。當然,漢朝皇帝也不時地送一些貴重物品給匈奴單于。她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六十年。
昭君去世后,被埋在一塊水土很好的朝陽山坡上,她的墓被叫做“昭君墓”。本來,那個地方靠近沙漠,很少有青草??墒钦丫箙s始終長滿了青草,所以,昭君墓又叫做“青?!薄?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幾十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后輩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得到歷代史家的好評。
史丹保太子
太子劉驁,小時候愛讀經典,博學謹慎,為人寬厚,長大后卻嗜好飲酒,貪戀聲色享樂,元帝認為他沒有才能。山陽王劉康很有才能,而他的母親傅昭儀又深受元帝寵愛,元帝便想改立劉康為太子。
元帝晚年疾病纏身,不過問國家大事,喜歡音樂。元帝將軍隊里用的騎鼓放在殿下,自己則在走廊上倚著欄桿,將銅丸扔到鼓面上,敲出節奏緊密的聲音。后宮嬪妃和左右侍從里有音樂素養的人都做不到,劉康卻能,元帝經??洫勊胁拍?。
史丹向元帝進諫說:“所謂才干,是敏而好學,溫故知新,太子就是這樣的人。如果用演奏樂器衡量一個人的才能,那么陳惠、李微就比匡衡還高明,可以輔佐國家了?!痹鄄恢每煞瘢恍α酥?
后來元帝臥病在床,傅昭儀和劉康經常在床前侍奉,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劉驁卻很少進見。元帝的病情日益嚴重,幾次向尚書詢問當年漢景帝廢掉皇太子劉榮,改立膠東王劉徹的事情。
當時太子的大舅父陽平侯王鳳擔任衛尉、侍中,和皇后、太子都很憂慮,不知道該怎么辦。史丹是元帝親近的大臣,可以直接進殿探病。等到元帝單獨躺著的時候,他就直接進殿,在青蒲上叩頭,淚流滿面地說:“皇太子以嫡長子的身份被立,已經十幾年了,天下百姓都知道他的,天下人無不歸心,愿意做他的臣子。山陽王劉康平時很得陛下寵愛,現在外面傳言紛紛,認為要改立太子。如果真是這樣,三公九卿及其他官員,一定會以死諍諫,拒絕接受詔令。我請求陛下先賜我死,起到警示群臣的作用?!?
元帝性格仁慈,不忍心看到史丹流淚,而且史丹的話又十分懇切,很是感動,于是嘆氣說:“我的病情日益嚴重,太子劉驁、山陽王劉康、信都王劉興年紀都還小,心里難以舍棄!但我并沒有改立太子的想法。何況皇后為人謹慎,先帝又很喜愛太子,我怎么能違背他的意愿?”
史丹馬上后退,叩頭說:“臣愚昧,輕信謠言,罪該萬死!”元帝對史丹說:“我的病恐怕好不了,你要好好輔佐太子,不要辜負我的心意?!?
史丹哽咽著起身告退。太子的地位由此鞏固。漢元帝駕崩后,劉驁繼位,是為漢成帝。
史丹借著貼身寵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寢殿探病,伏在元帝床前聲淚俱下地為太子求情,對太子地位的穩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趙飛燕禍國
漢成帝劉驁剛即位時,迷戀女色,不思朝政。剛開始他寵愛班婕妤。婕妤,是漢朝對妃子的一種稱呼,班婕妤,就是指一位姓班的婕妤。班婕妤是一個頗識大體的女子,時常勸諫成帝做一個好君主。有一次,成帝在后宮想與班婕妤同乘一輛車游玩嬉戲,班婕妤推辭說:“從古代的圖畫可以發現,圣明的君主身邊都有著名的大臣,而昏君身邊才有寵妾,如今陛下想與妾同車,不就近似末代昏君嗎?”成帝覺得她說的在情理之中,就沒有那樣做。王太后聽說這件事后,夸贊班婕妤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啊。”
班婕妤賢惠,通情達理,為了讓漢成帝滿意,班婕妤還把自己的侍從李平進獻給了漢成帝。班婕妤如此大度,但是漢成帝的好色程度一點都沒有減輕。有一次,漢成帝微服出行,來到陽阿公主家。他見公主家的舞女趙飛燕楚楚動人,十分喜歡。趙飛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麗動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傾倒了成帝。趙飛燕使個欲擒故縱之計,一連三夜拒絕成帝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夜夜臨幸。成帝再也離不開她,就把她帶進宮中,讓她日夜侍奉自己。
趙飛燕不僅漂亮,心思也非??b密,為緊緊抓住成帝的心,她又把容貌更勝她一籌的妹妹趙合德推薦給成帝。趙合德的美貌令成帝驚羨不已,合德的柔情更令成帝神魂顛倒,成帝一刻見不到趙氏姐妹,便心神不安。成帝將趙飛燕姐妹倆都封為婕妤,十分寵愛她們。許皇后和班婕妤因此失寵。不久,趙飛燕就向成帝進讒言,說許皇后與班婕妤串通一氣,用妖術詛咒后宮得寵的美人,甚至連主上也不放過。成帝聽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廢黜許皇后,把她遷到昭臺宮,處死許皇后的姐姐,其他親屬全被驅逐回原籍。
接著,成帝又派人審問班婕妤。班婕妤辯解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我克己修身都沒能得到幸福,倘若走歪門邪道,必有惡報。如果鬼神有知,絕不會聽信小人的胡言;如果鬼神無知,向鬼神詛咒別人也無濟于事。所以,用妖術詛咒的事,我絕對不會做。”
成帝覺得她說得有道理,就赦免了她。班婕妤為了避禍,要求到長信宮侍奉王太后。成帝也便做了個順水人情答應了她的請求。
成帝想立趙飛燕為皇后,但王太后嫌她出身微賤,表示反對。后經反復勸說一年后,王太后才默許了此事。成帝把趙飛燕的父親封為成陽侯。諫議大夫劉輔對封后的事無比憤慨,便冒死上書說:“陛下縱情聲色,迷戀賤女,俗話說:‘腐木不可以為柱,人婢不可以為主?!@樣的女子做國母,既畏于天,又愧于人,上天和百姓都不贊成的事情,必然是有禍無福。為臣痛心不已,不敢不冒死勸諫?!?
成帝讀完奏章,氣得暴跳如雷,立即派侍御史逮捕劉輔,并將他押進監獄。不久,成帝正式封趙飛燕為皇后。趙飛燕之妹趙合德亦被立為昭儀,兩姐妹專寵后宮,顯赫一時。
漢成帝死后,趙飛燕姐妹無子,由定陶王劉欣即位,即漢哀帝,趙飛燕被尊為太后。哀帝沒過幾年就死了,漢平帝劉衎即位,趙飛燕則被貶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