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蔬菜的吃法與健康(5)
- 怎樣吃不得病,得了病怎樣吃大全集(超值金版)
- 雅瑟 魏鳳蓮編著
- 6182字
- 2014-02-13 15:00:37
[做法]先將刺薊洗凈,放入沸水鍋內(nèi)焯一下?lián)瞥?,擠去水分切碎,再將油放入鍋內(nèi)燒熱,將雞蛋炒熟再放刺薊,加入精鹽、味精,炒至入味裝盤即可用。
[用法]食用。
[防治]尿道炎、腎盂腎炎。
刺薊炒豬肉
[原料]刺薊250克,豬肉150克。
[做法]先將刺薊洗凈,放入沸水鍋內(nèi)焯一下,撈出,擠去水分并切段。再將鍋內(nèi)放油、燒熱,放入切成片的豬肉,加入蔥末、姜絲煸炒,肉發(fā)白色后加入刺兒菜,加入精鹽、味精少許,炒至入味,裝盤即可用。
[用法]食用。
[防治]咳喘癥。
★藿香
別名枝香、排香草、野藿香、土藿香、杜藿香。為唇形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廣藿香的全草。生長于山坡或路旁。
【食療功效】 健胃,降氣,止嘔,化濕,解暑。主治感冒頭痛、嘔吐、瘧疾、痢疾、口臭。
【藥膳方劑】
藿香粥
[原料]藿香15克,粳米60克。
[做法]先將藿香加水適量,煎煮20分鐘取汁備用,另用粳米加水適量煮粥,待粥將成時(shí),加入藿香汁,稍煮沸即成。
[用法]稍溫,緩緩飲服。
[防治]嘔吐。
藿香拌蜇絲
[原料]藿香嫩葉300克,水發(fā)海蜇皮150克,辣椒油10毫升,香油5毫升。
[做法]將藿香葉洗凈,入開水鍋中稍焯,撈出擠干水分,放入盤中;將海蜇皮切成細(xì)絲,放入凈水中浸一小時(shí),每20分鐘一換水,直到無鹽味止,撈出瀝干水,放于藿香葉上;將鹽、味精、醬油、辣椒油、香油與藿香、蜇絲拌勻即可裝盤食用。
[用法]食用。
[防治]胃炎、脘腹痞滿、腸炎。
涼拌藿香
[原料]藿香嫩葉250克。
[做法]將藿香嫩葉洗凈,入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洗凈,擠干水分放盤中,加入精鹽、味精、醬油、麻油,拌勻即成。
[用法]食用。
[防治]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澤膚健美。
【食用宜忌】 藿香辛、溫、香、散,易耗傷陰液,陰虛火旺,舌降光滑者應(yīng)少食。
★茼蒿
別名同蒿、蓬蒿、蒿菜、艾菜、蒿子稈、同蒿菜、蓬蒿萊,為菊科植物茼蒿的莖葉。原產(chǎn)地中海,在中國已有900余年的栽培歷史。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冬、春及夏初均可采收。
【食療功效】 化痰止咳,降壓,利二便。主治痰熱咳嗽、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心煩不安、脾胃不和、高血壓等病癥。
【食用方法】 可做餡、炒食、涼拌或做涮菜。
素炒篙子桿:將凈蒿子桿切成寸段,洗凈備用。將蒜去皮,剁成蒜茸。鍋內(nèi)放油加熱,放入蔥、姜末,煽出香味,放入蒿子桿,旺火炒,放入鹽、味精、蒜茸,炒熟即可。適宜糖尿病人食用。
【藥膳方劑】
茼蒿湯
[原料]茼蒿200克,冰糖15克。
[做法]煎湯加水300毫升煎15分鐘后去渣,加入冰糖溶化后備用。
[用法]每日2次,一次150毫升。
[防治]咳嗽痰多。
茼蒿菊花飲
[原料]茼蒿200克,菊花10克。
[做法]上味合煎去渣。取藥液3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兩次服用。
[防治]頭暈、心煩、失眠。
茼蒿炒蘿卜
[原料]茼蒿250克,蘿卜200克。
[做法]茼蒿切4厘米段,蘿卜切成長條。鍋內(nèi)放入花生油,七成熟時(shí)將蘿卜入內(nèi)炒成五成熟時(shí),再放入茼蒿同炒,加入鹽、糖、味精少許,炒3分鐘后離鍋備用。
[用法]飲食。
[防治]痰熱咳嗽。
拌茼蒿
[原料]鮮茼蒿菜250克。
[做法]先將茼蒿洗凈,入滾開水中焯過,再以麻油、鹽、醋、味精少許拌勻即成。
[用法]飲食。
[防治]食欲不振。
【食用宜忌】 茼蒿辛香滑利,胃虛泄瀉者慎用。
★冬葵
別名葵菜、露葵、茴菜、奇菜、冬葵菜、冬莧菜、冬寒菜、馬蹄菜、金錢菜,為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葵的全株。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其嫩莖葉供食用,全株入藥。
【食療功效】 清熱,止咳,行水。主治肺熱咳嗽、熱毒下痢、利水通淋、乳汁不行。
【藥膳方劑】
冬葵菜葉羹
[原料]冬葵菜葉100克,淀粉30克。
[做法]冬葵菜葉適量煮沸,入淀粉少量作羹,另調(diào)以食鹽、味精即可。
[用法]每日2次,空腹服。
[防治]前列腺炎、小便不利。
冬葵籽白糖煎
[原料]冬葵籽30克,白糖10克。
[做法]冬葵籽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鐘取汁兌入白糖調(diào)勻備用。
[用法]每日2次,口服。
[防治]盜汗。
冬葵甘蔗胡蘿卜汁
[原料]冬葵、甘蔗各500克,胡蘿卜250克。
[做法]加水1000毫升入鍋煮上幾味藥30分鐘,去滓,取汁備用。
[用法]代茶飲。
[防治]麻疹出疹期。
【食用宜忌】 脾陽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芥菜
別名芥、羊角菜、包包菜、春不老、霜不老、大芥、雪菜、雪里蕻,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嫩莖或葉。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雪里蕻是芥菜的一個變種,葉質(zhì)脆嫩,風(fēng)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
【食療功效】 宣肺豁痰,溫胃散寒,明日利竅。主治感冒無汗、腹脹氣滯、耳目失聰、便秘。
【藥膳方劑】
芥菜蓮子湯
[原料]芥菜80克,蓮子30克,紅糖20克。
[做法]水煎服,每日2次。
[用法]口服。
[防治]心悸。
芥菜番薯
[原料]芥菜150克,番薯200克。
[做法]芥菜、番薯洗凈,切成塊狀,加水同煮熟即可。
[用法]食用。
[防治]風(fēng)寒咳嗽。
芥菜生姜
[原料]芥菜150克,生姜15克。
[做法]芥菜、生姜洗凈入鍋加水750毫升,煎30分鐘,取汁加紅糖10克調(diào)勻。
[用法]每日2次,一次100毫升。
[防治]嘔逆、胃寒食少。
芥菜炒黃豆芽
[原料]芥菜100克,黃豆芽400克,鮮湯150,蔥花、生姜絲、醬油、豬油、精鹽各適量。
[做法]嫩芥菜用水洗凈,刀切成末,再將黃豆芽洗凈,撈出控干。炒鍋上火,放入豬油燒熱,先將蔥花、生姜絲下鍋炸一下,再將黃豆芽、芥菜下鍋煸炒片刻,加入鮮湯,待豆芽軟時(shí),下入醬油、精鹽燉至汁將盡時(shí)即成。
[用法]食用
[防治]頭暈、乏力、心緒煩亂。
【食用宜忌】 芥菜含大量粗纖維,不易消化,小兒消化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凡發(fā)熱瘡瘍、便血者不宜食用。
★薺菜
薺菜作為一種野菜,蛋白質(zhì)含量在葉類、瓜果類蔬菜中數(shù)一數(shù)二,胡蘿卜素含量與胡蘿卜不相上下,維生素C比西紅柿還高,無機(jī)鹽中的鈣、鐵、錳、鉀等的含量也都較高。因此一直深受人們的歡迎。《詩經(jīng)》中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有“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名句。蘇東坡有“時(shí)繞麥田求野菜,強(qiáng)為僧舍煮山羹”的經(jīng)歷,陸游則稱贊“手煮墻明薺,美若乳下腸”。
【食療功效】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降壓明目,涼血止血。主治水腫、淋病、痢疾、急性腎炎、慢性腎炎、乳糜尿、前列腺炎、尿路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吐血、便血、血崩、月經(jīng)過多、血友病的出血癥、目赤腫痛、高血壓、胃癌、子宮癌和外陰白斑等病癥。
【食用方法】 薺菜不僅味美,而且吃法多樣,煮粥、煮飯、炒菜、做餡都可以。把薺菜洗凈,切細(xì),拌上豬油、味精、精鹽,作春卷餡,味道十分鮮美。
野生薺菜一般分散生長,很少有較大的群落。從3月份開始出土到4~5月份可采集未開花的大約10~13片葉大小的幼苗。除去雜屑和根部,洗凈,用開水燙后炒食、涼拌、做湯、做餡、煮粥皆可,也可干制或鹽漬。薺菜根、葉、籽、花均可入藥。
用薺菜制成佳肴品目繁多,如薺菜肉絲豆腐湯、薺菜大棗湯、薺菜蝦米香菇、薺菜炒雞蛋、薺菜丸子、薺菜魚卷、薺菜冬筍等。
【藥膳方劑】
薺菜拌豆腐
[原料]薺菜300克,豆腐100克,香油12克,精鹽、味精適量,姜末少許。
[做法]將豆腐切成小方丁,用開水略燙,撈出盛在盤內(nèi);薺菜用水焯一下,涼后切成細(xì)末,撒在豆腐上,加精鹽、味精拌勻,淋上香油即可食用,這個菜清香鮮嫩,營養(yǎng)豐富。
[用法]食用
[防治]高血壓、水腫。
薺菜蝦皮
[原料]面粉1000克,薺菜1500克,蝦皮50克,羊肉150克。
[做法]將薺菜去雜,洗凈切碎,放入盆中,鮮羊肉剁成餡加入蝦皮、精鹽、味精、醬油、蔥花、花生油、香油,拌勻成餡;將面粉用水和成軟硬適度的面團(tuán),切成小面劑,搟成餃子皮,包餡成餃,下沸水鍋煮熟,撈出裝碗。
[用法]食用。
[防治]高血壓、眼底出血、眩暈頭痛、吐血、腎炎、水腫。
薺菜馬齒莧
[原料]鮮薺菜500克,鮮馬齒莧500克。
[做法]將上兩味連根同入溫開水浸30分鐘,連根切碎,搗成馬齒莧、薺菜汁;榨后的馬齒莧、薺菜滓,再用適量溫開水浸10分鐘,再重復(fù)絞榨取汁。合并兩次汁,用潔凈紗布過濾。將濾后的馬齒莧、薺菜汁置鍋中,以小火煮沸。
[用法]每日早、晚分飲。
[防治]急性前列腺炎、尿路感染、慢性腸炎。
薺菜雞蛋
[原料]薺菜300克,雞蛋2個。
[做法]將薺菜洗凈放砂鍋內(nèi),加清水500毫升煎20分鐘,打入雞蛋,加入鹽1克,味精0.5克,稍煮,盛入碗中即成。
[用法]食用。
[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陰虛發(fā)熱、乳糜尿。
【食用宜忌】 薺菜寬腸通便,便溏泄瀉者慎食。不要吃老的和開花的薺菜,不要與別的野菜混雜,也不要多吃和常吃。
★萵筍
萵苣味道清新且略帶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jìn)食欲。其乳狀漿液可增強(qiáng)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膽汁的分泌,從而促進(jìn)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對消化功能減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病人尤其有治療作用。
【食療功效】 清熱利尿,消積下氣,增進(jìn)食欲,寬腸通便,通乳。主治脘腹痞脹、食欲不振、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消化不良、食積停滯、消渴、尿血、產(chǎn)后乳汁不通等癥。
【食用方法】 萵筍肉質(zhì)脆嫩,清甜鮮美,在烹調(diào)中應(yīng)用較為廣泛,可做主料,也可作配料,一般適于炒、熗、燒、拌等,還可腌制及制作泡菜。
【藥膳方劑】
萵筍炒姜絲
[原料]萵筍400克,姜絲20克。
[做法]將萵筍洗凈,去葉和皮,切成長3厘米左右的細(xì)絲,用滾水略氽,撈起瀝干水,加姜絲、麻油、糖、醋、味精少許拌勻,即可裝盤食用。
[用法]食用。
[防治]對身體虛弱、貧血、心煩失眠有協(xié)助治療作用,可常食用。
萵筍炒香菇
[原料]萵筍400克去皮,切片;水發(fā)香菇100克切菱形片。
[做法]炒鍋上火,入植物油燒熱,投萵筍片、香菇片略煸炒,調(diào)醬油、精鹽、白糖入味后,加味精、胡椒粉,濕淀粉勾芡一起翻炒,然后起鍋裝盤。
[用法]食用。
[防治]慢性腎炎、習(xí)慣性便秘、高血壓、高血脂。
萵筍炒春筍
[原料]萵筍400克,春筍去皮殼300克。
[做法]將萵筍洗凈,切薄片;春筍切片;油入鐵鍋中燒熱后,放入以上二菜爆炒,加精鹽少許,起鍋裝盤。
[用法]食用。
[防治]消化不良、習(xí)慣性便秘等病癥。
萵筍乳癰方
[原料]新鮮萵筍500克,冰片5克。
[做法]將萵筍搗成糨糊狀加入冰片調(diào)勻即可。
[用法]外敷乳房紅腫處。日兩次,去舊藥換新藥。
[防治]乳癰前期、癰瘡癤、無名腫毒等。
【食用宜忌】 萵苣過食可導(dǎo)致夜盲癥或誘發(fā)其他眼疾,故患眼疾、視力弱者不宜多食;萵苣性寒,產(chǎn)后女性、兒童多動癥者慎食。
★竹筍
竹筍品種較多,有圓筍、毛筍、冬筍、春筍、青筍、鞭筍等。毛筍在浙江、福建山區(qū)較多,青筍出自云貴山區(qū),在竹筍中,冬筍最好,被稱為“筍中之王”,筍體肥大,肉質(zhì)細(xì)嫩,色白似玉,松脆爽口,滋味鮮美。春筍次于冬筍,鞭筍為最次的一種。冬筍多為毛竹所生,春筍多為斑竹、百家竹所產(chǎn),鞭筍多為慈竹、麻竹,綠竹長出。宴席上用的“玉蘭片”是用嫩筍切成片,經(jīng)煮熟干制而成的。
【食療功效】 開胃健脾,寬胸利膈,通腸排便,開膈消痰,解酒毒,消渴,化痰,吸附脂肪,適用于浮腫、腹水、急性腎炎、喘咳、糖尿病等患者。主治食欲不振、脘腹痞悶、大便秘結(jié)、痰涎壅滯、肥胖癥、酒醉欲吐等病癥。
【食用方法】 竹筍的食用方法甚多,炒、煮、燒、煨、燜、燉均可;竹筍因部位鮮嫩程度不一樣,烹調(diào)方法也不同,如頂部較嫩,宜用來炒食;中部可切成筍片,供單燒或與其他菜拼配;根部質(zhì)地較老,以用于煮肉、煨肉、烹雞湯為好。
【藥膳方劑】
竹筍枸杞頭
[原料]嫩枸杞頭500克,熟筍50克,料酒、精鹽、味精、白糖、姜末、生油各適量。
[做法]將枸杞頭去雜質(zhì)洗凈,瀝干水。熟筍洗凈切細(xì)絲。炒鍋燒熱加油,燒至八成熟,投入枸杞頭、筍絲,一起煸炒,加精鹽、料酒、糖、味精,燒沸起鍋裝盆。
[用法]食用。
[防治]面色無光潤,體弱先衰。
冬筍炒草菇
[原料]冬筍300克,草菇100克,濕淀粉15克,精鹽、味精、麻油、菜油各適量。
[做法]冬筍去雜切片,草菇水發(fā)后摘洗干凈。炒鍋燒熱下菜油,將筍片入鍋稍炒,即放入素汁湯、草菇、精鹽、味精,燒沸后改為小火,燒至草菇入味,用濕淀粉勾稀芡,淋入麻油,起鍋裝盤即成。
[用法]食用。
[防治]脘腹脹滿、癌癥、便秘。
清炒冬筍
[原料]小冬筍500克,麻油25克,醬油、酒精、精鹽、味精、蔥花各適量。
[做法]將冬筍去皮蔸,洗凈切薄片,鍋置旺火上,下麻油,燒熱后下冬筍片翻炒,加入醬油、酒、鹽、味精、蔥花。筍燒熟后起鍋裝盤。
[用法]食用。
[防治]老年體胖、高血脂、高血糖。
竹筍佛手湯
[原料]鮮竹筍100克,佛手50克,白糖35克。
[做法]將鮮竹筍洗凈切成片,與佛手同入砂鍋內(nèi),加入水750克,浸泡一小時(shí)后加入白糖,再浸泡6小時(shí),煎煮30分鐘取汁備用。
[用法]飲汁,每日2次,早、晚分服。
[防治]抑郁癥、面部黃褐斑、食欲不振。
【食用宜忌】 竹筍的粗纖維素含量多而難以消化,小孩和脾虛患者。胃潰瘍應(yīng)少食。竹筍中含難溶性草酸鈣較多,尿道結(jié)石患者慎食。竹筍含生物堿,鮮品食時(shí)有澀味,使用前在沸水中略煮一下,可去掉澀味,并使其味道更美。
★蘆筍
別名龍須菜、石刁柏、長命菜、小百部、門冬薯、細(xì)葉百部等,為單子葉植物綱百合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石刁柏的嫩莖。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一帶,2000多年前,由古希臘人進(jìn)行人工栽培,引入我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食療功效】 清內(nèi)熱除煩,止血,降血壓,抗癌。主治吐血、衄血、高血壓、冠心病、癌癥。
【藥膳方劑】
蘆筍玉米
[原料]蘆筍300克,玉米200克,鮮蓮子150克,火腿末30克,精鹽、味精、濕淀粉、雞油、豆芽湯適量。
[做法]將蘆筍切成4厘米長的段后下鍋,加豆芽湯、味精、精鹽,燒3分鐘左右取出,控干水分,分三行排在長盆內(nèi)。鮮蓮子洗去黃衣,捅出蓮心,和玉米同時(shí)下鍋,加入豆芽湯、精鹽、味精,特?zé)负笥脻竦矸酃窜?,加入雞油攤勻,淋在蘆筍條上,撒上火腿末即成。
[用法]佐餐食,量隨意。
[防治]慢性氣管炎、自汗盜汗、肺結(jié)核、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高脂血癥、習(xí)慣性便秘等病癥。
蘆筍炒薺菜
[原料]蘆筍300克,薺菜100克,精鹽2克,味精0.5克,濕淀粉10克,生油30克,豆芽湯。
[做法]將蘆筍切成劈柴狀。將薺菜洗干凈,下沸水焯一下?lián)瞥?,放進(jìn)涼水中沖涼后,擠出水分,切成粗末。鍋放油燒熱,投入蘆筍略煸炒,加入豆芽湯、精鹽、味精,燒沸后放入薺菜,用濕淀粉勾稀芡,即可裝盤。
[防治]高血壓、吐血、便血。
蘆筍燉豆腐
[原料]豆腐500克,鮮蘆筍300克,豆腐皮100克,水發(fā)黑木耳30克,水發(fā)香菇40克,精制植物油、精鹽、白糖、醬油、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豆腐皮洗凈,下油鍋略炸,切成6厘米寬的長條。豆腐切條。鮮蘆筍入開水鍋中焯熟。水發(fā)香菇、水發(fā)黑木耳切片,加精鹽、白糖煨15分鐘。用豆腐皮卷上豆腐、香菇、黑木耳,排成兩排,放上熟蘆筍,入鍋,加少量水燉30分鐘,待湯收干時(shí)用醬油、淀粉等調(diào)成金黃色芡汁,淋上芡汁即成。
[用法]佐餐食,量隨意。
[防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竇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痔瘡出血及消化道癌的防治。
【食用宜忌】 蘆筍不宜生食。貯冰箱中的蘆筍,不可超過一周。
★甘薯
甘薯有紅皮、白皮、改良的品種三種,紅者肉黃味甘,白者味稍淡,但現(xiàn)在改良的品種一般加工做淀粉用,不直接食用。紅、白二種均有補(bǔ)益脾胃的作用,蒸烤食用更為香美,近來用作生產(chǎn)葡萄糖的原料。紅薯嫩莖亦是餐桌上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一般以清炒為主,農(nóng)家以其作菹味道亦佳。
【食療功效】 補(bǔ)中益氣,健脾潤腸,生津止渴。主治氣血兩虛、月經(jīng)失調(diào)、習(xí)慣性便秘、黃疽、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