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懂得一些簡單的病理嗎?(1)
- 求醫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 陽春白雪編著
- 4461字
- 2014-02-14 15:08:04
§§§第一節疼痛
疼痛是人體的一種自我防衛警報系統。
身體接到由于外在原因而導致的疼痛警報后,就會竭盡全力采取防御措施:原來輸往皮下和內臟血管內的循環血液被調動增派到腦、肺和肌肉等重要部位,隨后,心率加快,血壓上升,肝臟將儲存的糖原轉化為糖,送入血液,為肌肉活動提供新能量。
如果疼痛警報來自身體內部,防衛反應就會換成另外一種方式:血壓下降,惡心,想躺下等。對于身體內部的異常反應,這是最佳的防御辦法。
一旦疼痛持續3個月以上,就一定要到醫院的疼痛科進行治療,否則很可能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后患無窮。當然最理想的是,一出現疼痛,就在第一時間提高警惕,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不要拖到不可收拾時再有所覺悟。
同時,疼痛患者也應該注意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如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力;講究個人衛生,保持室內清潔,以減少慢性疼痛的誘發因素;氣候變化時合理增減衣服,免受潮濕和寒冷的侵襲;運動后,汗濕的衣服要立即換下,擦干汗水,不要到風口吹風或洗冷水浴;疼痛患者還應經常按摩病變部位,以緩解神經壓力、消除腫脹、分解粘連,使肌肉得以松弛。
而預防遠勝于治療。對于多發的腰、背、肩、頸等疼痛的預防,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確的站姿和坐姿,不要彎腰、低頭,同時要調整好自己的生活、工作節奏,工作間隙用體操和簡單運動改善身體疲勞狀態,注意定期體檢。
§§§第二節咳嗽
一、細聽咳嗽的聲音
咳嗽是聲門突然打開,肺部的空氣從聲門快速地呼出來的過程。咳嗽時,聲帶振動,并在喉頭、鼻腔和口腔引起共鳴,發出很大的聲音。如果聲帶腫脹或附著黏液時聲帶振動受到抑制,咳嗽聲音就會變得嘶啞。
倘若控制聲帶的喉神經受到麻痹,在聲門關閉時關不嚴,兩條聲帶間就會出現一條裂縫,此時肺部就難以維持高壓。這種情況下,咳嗽的聲音就很弱。如果身體衰弱,呼吸肌不能正常工作,咳嗽也會很無力。
二、部分疾病患者咳嗽聲音的特點
主動脈瘤和胸腔瘤壓迫氣管時,患者的咳嗽就會帶有金屬的敲擊聲響;白喉患者的咳嗽聲音很像小狗的叫聲;歇斯底里癥患者的咳嗽帶有其特有的長顫音。
百日咳進入抽搐期后,咳嗽接連不斷,臉色發青,喘不上氣來,好像要氣絕的樣子。此時,患者會發出一陣急促的喘氣聲,呼吸開始恢復一些。百日咳小患者在和伙伴們玩耍的時候,也要經常站直身子長時間的咳嗽。由于預防接種的原因,現在患百日咳的人比以前少得多了。
三、咳嗽與痰
咳嗽分為干咳和濕咳兩種。干咳就是只咳嗽但沒有痰;有痰的咳嗽是濕咳。支氣管的一部分擴張可儲存大量的痰,此為支氣管擴張癥,以多痰為特點。當支氣管過敏,遇到冷空氣或刺激氣味,就會發生無痰的長時間干咳。
由于耳朵的內外耳道壁上布滿了迷走神經的分杈,所以用挖耳勺等刺激外耳道壁也可產生干咳。種種心理誘因也能產生干咳。在過去,輕聲干咳是判斷肺結核病的重要癥狀,但并不是惟一的癥狀。根據兩個癥狀是不能診斷復雜的疾病的。
§§§第三節出血
出血是指血液自心臟或血管腔溢出的現象。
一、內出血和外出血
按血液溢出去向可將出血分為內出血和外出血兩種:流出的血液流入體腔或組織內稱為內出血,血液流出體外稱為外出血。
二、漏出性出血和破裂性出血
按血液溢出的機制可將出血分為漏出性出血和破裂性出血兩種:
1.漏出性出血
由于毛細血管后靜脈、毛細血管以及毛細血管前動脈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通過擴大的內皮細胞間隙和受損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于管腔外的出血,即為漏出性出血。
2.破裂性出血
破裂性出血是由心臟或血管壁破裂所致的出血。破裂可發生于心臟(如心壁瘤的破裂),也可發生于動脈,其成因既可為動脈壁本身的病變(如主動脈瘤),也可因動脈旁病變侵蝕動脈壁(如肺結核空洞對肺血管壁的破壞,肺癌、胃癌、子宮頸癌的癌組織侵蝕局部血管壁,胃和十二指腸慢性潰瘍的潰瘍底的血管被病變侵蝕)。靜脈破裂性出血的原因除創傷外,較常見的例子是肝硬變時食管靜脈曲張的破裂。毛細血管的破裂性出血發生于局部軟組織的損傷。
三、出血對機體的影響
出血對機體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出血速度、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三個要素。一般漏出性出血速度較緩慢,出血量較少,后果不很嚴重。但如果漏出性出血部位廣泛,例如肝硬變時因門靜脈高壓發生的廣泛胃腸粘膜漏出性出血,一次性出血量大而導致出血性休克。
破裂性出血的出血過程迅速,如果短時間內喪失循環血量的20%~25%,就會發生出血性休克。如果出血發生在重要器官,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能致命,如心臟破裂引起心包內出血,由于心包填塞,可導致急性心功能不全;腦出血,尤其是腦干出血,可因重要神經中樞受壓致死。局部出血,可導致相應的功能障礙,如腦內囊出血引起對側肢體偏癱,視網膜出血引起視力減退或失明。慢性出血可引起貧血。
進行緩慢的破裂性出血,多可自行停止。自行停止的原因是局部受損的細動脈發生痙攣,小靜脈形成血栓,從而阻止血液繼續流失。
§§§第四節貧血
一、貧血是疾病嗎
很多人以為貧血是一種疾病。其實貧血并不是疾病,而只是伴隨多種疾病的一種癥狀。
貧血是指循環血液單位容積內的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或紅細胞比容(壓積)低于正常值的下限。此處的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別、年齡、生活地區、海拔高度以及生理性血漿容量的變化而有所差異。
例如,一般而言,嬰兒和青春期前兒童的血紅蛋白比成人低;女性在青春期后與男性的差異明顯;妊娠期的婦女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血紅蛋白相對減少;久居海拔較高的居民的血紅蛋白比海平面居民的正常值高。
因此,診斷貧血應綜合、全面考慮各種因素。在實際工作中,通常要測每單位體積中血紅蛋白量、紅細胞數以及紅細胞比容。
二、貧血的標準及等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72年制訂的標準,血紅蛋白低于以下數值者為貧血:6個月~6歲l10克/升,6~14歲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婦女110克/升。國內掌握的貧血標準為:成年男性<;120克/升,成年女性 根據血紅蛋白含量的不同,貧血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以下四級:
1.輕度:血紅蛋白量在120克/升~91克/升之間,癥狀輕微。
2.中度:血紅蛋白量90克/升~61克/升,體力勞動后心慌氣短。
3.重度:血紅蛋白60克/升~31克/升,休息時也會感到心慌氣短。
4.極度:血紅蛋白<;30克/升,常伴有貧血性心臟病。
§§§第五節浮腫
由于組織間隙中液體過多而引起的身體局部或全身腫脹的癥狀稱為水腫,又叫做浮腫。
水腫并非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伴隨某些疾病的一種病理過程。雖然水腫發生的部位各不相同,但發生機理是大同小異的。正常情況下,組織間隙液體的量是相對恒定的。這種恒定的維持,是有賴于血管內外液體和身體內外液體交換的平衡。水腫就是由某些疾病所引起的這兩方面的交換失衡所造成。
水腫可發生于局部,即局部水腫,如腦水腫、肺水腫;也可殃及全身,稱全身性水腫,如營養不良時的營養不良性水腫、腎病或腎炎時的腎性水腫、充血性心力衰竭時的心性水腫和肝臟疾病引發的肝性水腫等;但也有不少浮腫病人找不到上述種種原因,情況就比較復雜和特殊。
例如“經前期浮腫”。有一些女性平素健康,但在月經前一到兩周,會出現早晨起床覺得兩眼睜不開、眼皮浮腫,手部、踝部和兩下肢也可浮腫的癥狀;同時,伴有失眠、疲勞、煩躁、易怒、思想不集中等癥狀。上述癥狀多半在月經前達高峰,月經過后隨著尿量的增加,癥狀隨之消失。由于這種浮腫及神經官能癥癥狀與卵巢內分泌功能變化有明顯關系,所以叫做“經前期浮腫”。浮腫如果每月反復發生,一般認為是生理性浮腫。倘若癥狀比較重,在醫生指導下于月經來潮前10天左右口服少量甲基睪丸酮,可以對“經前期浮腫”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
再如“特發性浮腫”,是一種功能性浮腫,多見于一些身體比較胖、平素活動比較少的中年婦女。該類浮腫的出現也與月經有關,另外還與站立、行走等直立姿勢有關。
特發性浮腫的自我試驗診斷可以根據下述簡便方法進行自我試驗診斷:
清晨不吃不喝,排尿以后,在20分鐘內喝1000毫升水,然后每小時排尿1次,連續4次,測定總尿量。第1天試驗時躺著,不用枕頭;第2天試驗時站著,可以自由活動和工作。分析試驗結果,如果站立時的尿量比躺著的尿量少一半以上,就可以斷定為“特發性浮腫”。
這樣的人站立時血壓下降,下肢血液瘀積較多,浮腫較重;躺臥、休息時浮腫減輕,所以“特發性浮腫”在早晨和上午比較輕,下午和傍晚比較重。
這類浮腫大都比較輕,不必進行專門的治療。如果癥狀比較重,應注意適當臥床休息,活動時穿彈性長襪;飲食以清淡為好,少吃食鹽;必要時吃一些鎮靜藥和少量利尿藥,利于浮腫的消退。
還有一些人對溫度反應異常,在高溫環境下容易出現浮腫,所以他們特別害怕炎熱的夏天,也不能從事高溫環境下的工作。由于此類人的血管反應異常,所以夏季高溫,對一般人無明顯的影響和刺激,但對他們卻引起體表血管擴張,并導致浮腫。一旦環境溫度降低,浮腫就會自行消退。
還有一種浮腫叫“藥物性浮腫”,即服用某種藥物一段時間后發生浮腫,停藥以后浮腫會逐漸消退。例如睪丸酮、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甘草、胰島素、過氯酸鉀、蘿鞭木、硫脲等藥物,都可以引起浮腫,但并非每個人服用這些藥都引起浮腫,還取決于機體反應特性的個體差異。
§§§第六節呼吸困難
人們在劇烈活動時,體內耗氧量增加,呼吸加劇。隨著呼吸進出肺部的空氣也會增加,即換氣量增加。當換氣量增加到平常的四五倍時,人們就會發生氣喘、心慌等癥狀,即呼吸困難,并導致身體缺氧。呼吸困難的實質就是人在有意識地拼命呼吸但仍然呼吸不暢而感覺到的苦惱。
呼吸困難往往可分為五種類型:肺源性呼吸困難,支氣管哮喘呼吸困難,心源性呼吸困難,血源性呼吸困難和機械性阻塞呼吸困難。
一、肺源性呼吸困難
肺源性呼吸困難和肺活量大小密切相關。根據人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肺活量是有固定標準的。當患有肺病或手術切除肺葉時,肺活量降低到正常的三分之一以下時,人就會感到呼吸困難。由于肺泡膜或膜下毛細血管有病變,空氣中的氧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氣體交換過程就會受阻,也會形成呼吸困難。
二、支氣管哮喘呼吸困難
哮喘患者不僅是喘氣困難,而且還要伴隨咳嗽,在咳出痰之前咳嗽不會停止。支氣管壁上緊密排列著桶箍一樣的平滑肌,叫環狀肌。環狀肌收縮時,支氣管的直徑就會變小。如果環狀肌發生痙攣連續收縮,通氣道被堵塞,哮喘就開始發作了。另一方面,哮喘發作時,黏膜發生水腫,致使支氣管進一步變窄,呼吸更加困難。哮喘病往往可以遺傳。
三、心源性呼吸困難
心臟左心室有故障時,無法將血液全部吸入,血液便積存在肺里,導致肺部淤血,肺不能自由伸展,呼吸效率降低,吸氣減少。并且肺的彈性下降,呼氣也發生困難。由于肺淤血,肺組織自身出現局部缺氧癥,毛細支氣管發生痙攣,粘膜缺氧會水腫,造成呼吸更加困難。這種起因于心臟,繼發的呼吸困難就稱為“心源性呼吸困難”。長期嚴重的支氣管哮喘可導致心臟功能減退,并進一步使肺的毛細支氣管痙攣和粘膜水腫。因此,心源性和肺源性引起的呼吸困難較難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