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始計第一(4)
書名: 孫子兵法(白話全譯)作者名: 文史哲本章字數: 4297字更新時間: 2014-02-14 14:58:21
兵家使用范例
從思想上注重廟算
戰場上的勝利,常常屬于膽大心細、謹慎用兵的指揮員,而關鍵之處,就是要求將領有神機妙算的本領。妙算,在《孫子兵法》中作“廟算”,原指古時候用兵在廟堂里舉行一定的儀式,謀劃作戰大計,預測戰爭勝負,因此它引申義為測和謀劃,一旦戰爭來臨,或攻或守,或進或退,敵情,己情,有利條件、不利因素,使用多少力量、兵力、怎樣部署,把握什么時機,采取什么方略,達到什么程度,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的,以及作戰中可能會出現的意外情況等,都要進行部分的廟算。
自有戰爭以來,作戰雙方總要進行一定的妙算。只不過有算得多與少、正與誤、自覺與不自覺之分,以及將帥親自去算或是讓軍師、參謀、智囊團來算,在“戰車”、“馬背”上算或是在作戰室、參謀部、大本營里算之別。在軍事決策中,誰來運籌、用什么方法運籌、以哪里運籌等手段和途徑方面的問題,受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是隨著戰爭的發展和作戰方式的變革而發展變化的。但是,算得周密與不周密、正確與錯誤、自覺與不自覺,卻是衡量一個軍事指揮員思維能力優劣的主要標志。因為雖說戰爭之勝負取決于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等諸多因素,但僅有這些因素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指揮員的主觀努力,對這些因素綜合思索,進而作出科學決策。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決策得當,戰之即勝,決策失誤,敗之無疑。
積極主動地搞好廟算,是對指揮員的根本要求。高度重視廟算的作用,這無論從戰略、戰術,以及戰斗角度而言,都應如此。對于弱者一方,在強敵面前需要廟算,而且在廟算中要從最困難處著眼,充分估計戰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從而制定出包括失敗后如何行動的多種應變方案,預備多種手段,以爭取把握應變的主動權。只有真正從思想上注重廟算,才能為摘取戰爭的勝利果實創造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三國時,魏國的遼東太守公孫淵,于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2年),設置百官,自立為燕王,與曹魏分庭抗禮。景初二年春,魏明帝曹睿令司馬懿領兵討伐公孫淵。司馬懿整裝待發時,明帝問他如何打敗公孫淵。司馬懿回答說:“如果公孫淵明辨形勢,就會斷然割棄眼前利益,棄城出走,以此拖延時日,疲憊我軍,待機而戰,這是上策。可是公孫淵智淺寡斷,上策難用。他必然會認為我軍孤軍深入,難以持久,定會依托遼河據守,一旦接戰不利就會退守襄平,這是下策。我軍定能在襄平打敗他。”曹睿聽后,贊嘆道:“看來討伐公孫淵之戰,都在將軍心中了。”于是司馬懿根據自己的廟算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便率軍渡過黃河,穿越華北平原,直搗公孫淵。結果,此次戰役,確如司馬懿所算的那樣進行,叛軍大敗,公孫淵被斬。司馬懿能夠決勝千里,在于他能夠正確地分析敵我形勢,在廟算上棋高一招。
商戰使用范例
財富面前無出身
當今世界一日千里,財富故事也令人應接不暇,不是某某做生意發大財了,就是誰炒股票又賺了幾十萬,或者昔日的農民工開著小轎車從你身邊駛過。這一切,你怎么看待?
創富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命運的改變就在你的意識和觀念里,只要你認識到并且行動起來。
20世紀初,小約瑟夫出生在美國一個貧窮而偏僻的鄉下。在他8歲時,一場熊熊大火把他全家賴以棲身的小房子燒成了斷壁殘垣。本來就貧窮的家真正一無所有了,小約瑟夫一夜之間成了一個小乞丐。
兄弟姊妹們先后被別人領養走了。當一對老年夫婦要領養小約瑟夫的時候,小約瑟夫仿佛才從夢中驚醒。“就是當乞丐我也要和媽媽在一起。”他意識到自己從小失去了父親,再不能離開母親了。
于是他來到紐約,回到了母親的身邊。金碧輝煌的摩天大樓,腦滿肥腸、珠光寶氣的貴婦人,這些華麗和新鮮讓從鄉野里來的小約瑟夫大開眼界。他以為自己也可以過上這樣的生活了。但是,當他跟隨母親來到位于紐布魯克林區的居住地時,看到的是和外面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雜亂骯臟的街道,低矮潮濕的貧民窟,瘦骨嶙峋的人們。小約瑟夫不懂,為什么有人享福,有人卻受苦?在這個世界上人們過的生活竟會相差這樣大。
不久以后的一天,母親不幸被大火燒傷,只好住進醫院。小約瑟夫不知道為什么那些有鮮花有地毯有白衣天使特別護理的病房母親不能問津,只能住進亂糟糟的大病房,而且還要忍受護士那些不耐煩的眼神。面對醫院四周林立的飯店里飄出的飯香,饑餓的小約瑟夫只能在垃圾桶里翻找著別人扔下的食品。
從他身邊走過的人,鄙夷地扔出一句話:“窮鬼。”這深深地刺痛了小約瑟夫的自尊心。他警醒了:沒有錢永遠會被人看不起!歡樂幸福、沉重悲哀,這一切,都和金錢有關。金錢是旋轉世界的魔方。
小約瑟夫暗暗發誓,絕不再受金錢的奴役。他也要過上有錢人的生活。
1911年,年僅11歲的約瑟夫出現在曼哈頓區百老匯街紐約的證券交易市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聽到也看到有的人從一無所有的窮漢轉眼成為擁有百萬的富翁。他被震驚了,渾身的血液在沸騰。這才是自己苦苦尋找的天堂,他發誓要加入這個行列!
3年以后,14歲的約瑟夫從一個小男孩長成一個腰寬背闊的男子漢了。他沒有征得母親同意,就不假思索地辭掉了珠寶店小伙計的工作,雄心勃勃地要向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露天市場進攻。可是怎么也沒想到,當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開始的時候,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派冷清,往日熱鬧非凡的景象蕩然無存。年輕幼稚的他只好重新找工作,但他決心要找一個與股票有關的工作。然而,沒有一家公司的大門向他打開,當他幾乎要絕望時,愛默生留聲機公司收留他做了辦公室的收發員,中午還兼任接線生。不久,他發現雖然愛默生留聲機公司發行股票,但是自己的工作卻與之毫不沾邊。終于,一天上午,他鼓起萬分的勇氣敲開了總經理辦公室的門,大膽地說:“我要做您的股票經紀人。”
總經理沒想到其貌不揚、身份卑微的小約瑟夫居然有此膽量,他的舉動征服了總經理。兩個星期后,他開始為總經理繪制股票行情圖。
在這家公司,小約瑟夫兢兢業業繪制了3年的股票行情圖。為了多掙些錢貼補家里,他開始為華爾街勞倫斯公司做同樣的工作。耳濡目染和苦心鉆研,使得他對炒股從不熟悉到熟悉,炒股經驗也在不斷地增長。股市的大門漸漸被他撞開了。
當約瑟夫17歲時,他決定要開創一番自己的事業。雖然他傾其所有也僅有255美元,但是他也要登上屬于自己的財富舞臺!
第一年,小約瑟夫一帆風順,賺了16.8萬美元。之后,隨著戰爭結束,他購置的鋼鐵公司的股票大量暴跌,轉眼他又賠得只剩下4 000美元。但是,他沒有被困難嚇倒,他想,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再堅持干下去!
為了提高自己控制變幻莫測的股市的能力,他瘋狂地學習相關的知識,并遍訪各路股市高手,吸取經驗。
1924年,小約瑟夫經過分析發現,未列入證券交易所買賣的某些股票實際上是有利可圖的。這些股票利潤雖然不算太大,但風險極小,他就把精力放在了這些股票上。開始時資金不夠,他就和別人合資經營,不到一年,他開設了自己的證券公司。20歲時,他成為了股票大經紀人,每月收益達20萬美元,在當時的金融業中,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能擁有這樣一方領地,的確不多見。
當經濟危機席卷美國時,約瑟夫把眼光轉向了礦產豐富的加拿大,通過與加拿大產業巨子聯袂開設黃金公司,取得了該公司59.8萬股的上市股票。在他們的參與下,股價扶搖直上,他看到股價漲得過熱又悄悄地賣出。一個月后股價大跌,他因提前拋出而賺了130萬美元。
憑著要躋身富人行列的強烈愿望,憑著過人的膽量和行動,其后的20年間,約瑟夫不僅擁有了金礦,而且還吞并了諸如鈾礦、鐵礦、銅礦、石油等能源產業。除此之外,他的房地產生意也做得很紅火。約瑟夫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成為了億萬富翁。
人生是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一個過程,也是自我實現的一個過程。銳意進取的人馬上行動,擺脫命運的羈絆。如果只是發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的感嘆,認命、聽從命運的擺布,將永遠也走不出貧困的沼澤地。
處世使用范例
把眼光放遠
高明的戰略家和指揮官,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其成功的關鍵就是廟算,即事先的謀劃籌措、分析研究,從而根據具體的客觀現實制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在人生之中,也是如此。
成功人士通常具有戰略眼光,即使他們在決定眼下需要的改革時也是如此。盡管他們的許多見解是以目標、質量或價值為導向的,但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個問題是”,這種想法無疑為他們明確“未來”目標提供了催化劑——考慮未來目標是一種遠見。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講的是三位砌磚工人的工作態度。
有人問:“你們是在砌磚嗎?”
第一位工人爽快地答道:“對,砌磚。”
第二位工人也跟著說:“對,我們是在砌磚。我們在做每小時10美元的工作。”
第三位工人則搖了搖頭,說:“你問我在砌磚吧?不。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雖然這個故事沒有告訴我們3位工人的未來,但我們能知道在以后的歲月里,他們會有不同的結果。很可能,前面兩位工人仍是砌磚工,他們缺乏遠見,他們只是為工作而工作。并沒有什么動力推動他們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可以推測的是,那位認為自己是在建造教堂的工人,不會仍然是砌磚工,也許他已經成為一個工頭或承包人,或者是一位建筑師。他會不斷地因為他的遠見卓識而得到提升。
被譽為清代“紅頂商人”的胡雪巖曾經有一句名言:“做生意頂要緊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的生意。”被世界各地華裔商人奉為“經營之神”的范蠡便是一位極有眼光的人,他的成功源自他的眼光。
范蠡是越國大夫。約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打敗,范蠡輔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最終亡吳興越。恢復越國后,范蠡高瞻遠矚,不為誘人的官位所左右,而是認為“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他預見到官場上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安樂,便急流勇退,棄官而去。
范蠡來到齊國,改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家人,一邊在海濱墾荒、種地,養殖五畜,一邊看準機會做買賣賺錢。由于范蠡聰慧敏捷,理財有方,時隔不久便積累了巨額資產。齊國國君聞其賢名,欲請他當齊國的丞相。范蠡聽到這個消息后,悄然隱退,并將家中財產盡數贈給親戚朋友。最后,范蠡來到山東定陶。范蠡認為定陶位于天下中心,交通便利,從而定居于此,自號陶朱公。因此,后人更多的只知陶朱公,而不知范蠡。范蠡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從不只顧眼前利益,就事論事,而善于用長遠的眼光和謀略去指導日常活動,處處比別人棋高一招。
要想成功就必須把眼光放遠。成功和失敗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積累的結果。決定給自己制定更高的追求目標、決定掌握自我而不受制于環境、決定把眼光放遠、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決定繼續堅持下去,這種種決定做得好,你便會成功,做得不好你便會失敗。把你的眼光放遠大些,沒有哪個人是因為短視而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