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雨兼程:民營企業成長的軌跡
- 《風雨兼程》編寫組
- 878字
- 2020-07-03 16:55:55
突出重圍 自主研制出“中國紅外芯”
紅外探測器是整個紅外產業的核心,它廣泛應用于安防監控、危險氣體檢測、高鐵運行檢測、天文觀測及航空航天等民用領域,以及戰機、無人機、衛星、艦船、導彈武器系統等高端裝備,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及尖端科技發展的重要核心器件。
2008年以前,國內紅外產品的芯片,即“紅外探測器”全部依賴進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高端芯片領域對中國實行嚴苛的出口審批制度。特別是在紅外芯片領域,西方國家更是將其產品及研制技術列為高度敏感的高科技領域。美國嚴格禁止對我國出口。不僅如此,還對除美國之外,擁有紅外芯片核心技術產品的西方發達國家施加壓力,限制其對華出口。
當時,唯有與中國關系較好的法國,每年向中國出口少量的工業級低端紅外芯片,且明確限制不允許用于軍事領域。當時國內配額最多的高德紅外,平均每年也只有千余個左右。
后來,法國政府因某些因素迫于美國壓力,對高德紅外實施了嚴厲的制裁和產品技術封鎖,直接導致高德紅外無芯可用。
從那時起,黃立深刻意識到“要想不被‘卡脖子’,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國人自己手中”,中國只有掌握了紅外核心器件的研制技術,才能徹底打破西方封鎖,保障我國軍事國防安全。
2010年,高德紅外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黃立決定,將通過上市募集的近20億元資金全部用于研發。至此,高德紅外走上了8年的漫長自主研制國產紅外芯片、自主建設生產線的道路。缺少專業人才,公司花大力氣引進高端人才,組建了一支近兩百人的國內一流的紅外探測器研發及生產團隊;沒有專業設備,公司千方百計借助多種途徑購買并自行改裝先進的芯片制造設備。
一步一個腳印,從無到有。直到2017年,公司突破了數百項技術難題和數千項工藝難關,終于搭建起三條國內領先、國際先進且完全“自主可控”的紅外探測器(兼具制冷與非制冷)批產線,一舉打破了國外的封鎖與禁運,有效確保了我國紅外探測器的自主可控及軍事裝備安全,成為目前湖北省內僅有的兩家國家集成電路生產企業之一。
一家民營企業在進入集成電路產業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相關技術的全面自主可控并盈利,這也是我國芯片產業在面對國外層層封鎖環境下取得成功的少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