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雨兼程:民營企業成長的軌跡
- 《風雨兼程》編寫組
- 1201字
- 2020-07-03 16:55:55
與時俱進 從紅外裝備到尖端導彈
6月的武漢,微風習習。三環線邊上著名的中國光谷腹地,占地兩百余畝的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里。沒有想象中的喧囂,其神秘卻能從大樓分布圖中管窺一斑:探測器研發中心、導彈研究院、紅外光學中心……
黃立出生在軍人家庭,后來父母離開部隊到了學校,父親是大學老師。從小對機械感興趣的他,小學的時候就自己動手設計汽動船,這也埋下了他日后從事技術研發的種子。
從華科最好的專業電信專業畢業,成績優異的黃立先是在電力研究院工作了12年,在這期間,獲得過20多個科研獎勵。
時間回溯到1999年。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一大批知識分子下海,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科技人員兼職、下海。
“在我看來,這也是改革開放點燃了創新之路?!秉S立坦言,其實那時候在電力系統日子過得還不錯,工作穩定,待遇也好,自己也成長為中層干部,“我創業不單純為賺錢,就是想做點更有價值的事情”。
揣著工作12年所有的積蓄30萬元,單槍匹馬招了十來個人,黃立開始創業。由于專業原因,還是干他熟悉的老本行,以紅外技術為主,建廠研發銷售紅外設備。
創業維艱,但黃立看準了的方向,就會堅持走下去。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讓高德紅外“一戰成名”。
“2003年‘非典’期間,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秉S立說。公司的智能型紅外自動搜索測溫系統,具有對大范圍人群的自動搜索與預警功能,當時我國大部分機場、碼頭、火車站等重點區域都配備了這一系統,這為政府建立疫情檢測網絡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功阻擊了疫情。
“受益于國家改革開放政策,民營企業也有了參與軍隊業務的機會。”一炮打響的高德紅外,又將目光瞄準了神秘的軍事領域。一些武器裝備配上紅外技術后,能精確地在夜間環境下捕捉到地面十幾公里、空中上百公里的目標。
“這個領域大有可為。全球每年軍用紅外產品采購量都非常大,但該市場長期被美國、法國等少數軍工企業壟斷。如果公司的技術能應用在軍事領域,不僅能提高祖國軍隊的戰斗能力,同時對企業自身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機遇?!秉S立敏銳地捕捉到這個巨大的商機。
但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想要進入軍工領域并非易事。
“當時,國家政策還不允許民營企業參與我軍裝備科研生產,高德紅外便從軍品出口做起,研制出多款適合外軍用的紅外裝備,參與國際競標?!闭劶啊皡④姟蓖拢S立歷歷在目。
不過,談起技術,根本難不倒多年來潛心科研的高德紅外,黃立自豪地說,“我們的軍品參與國際競標多次獲第一,從而為打開海外市場并進入國內軍事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多年從事軍貿獲得的軍品研制經驗,2004年起,高德紅外慢慢打開了民營企業參與國家軍品研制的大門。
14年前,高德紅外累計投入20多億元,踐行著刻在公司門口的誓言——“攀紅外科技巔峰,鑄中華國防利劍”,先后為我國陸、海、空軍和火箭軍、武警及國際友軍研制各類型紅外熱像儀及綜合光電系統百余種,實現了紅外夜視、偵查、制導、對抗等多層次軍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