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七.達理

落顏曰:“或言女嫁好終生幸福,可知變數?不立而借之立,終難立也。在己不在人,不嫁亦可幸福。”

吾聞強者讓弱者之理,未聞男必讓女之理,且讓為寬容,非縱容。孰人皆不可胡為。逞匹夫之勇弗真漢,受言挑而魯莽非智士所求。不曉其理甚至歪理者不值與交。逞匹夫之勇而喪命愚者也。一心為歡而不為正理者,弗智者也。討歡何益?其益有甚于親民乎?且歡心虛也,民心實也,何不掌其實而避其虛?

如果理智暫時戰勝不了反理智,那就暫時用感情戰勝反理智,再用理智戰勝感情,理智不一定要用是非判斷,一定要做是,那么非也常常干擾。如果暫時不用是非判斷,利用正確的感情去維護理智,那么人總會向著光明大道走的,而會漸漸遠離邪惡、歪風邪氣。

顧惜云問沈消災曰:“于治者,何可謂明大事理者?”沈消災曰:“有功雖疏遠者必賞,有罪雖親信者必罰,同功親信、疏遠者同賞,同罪親信、疏遠者同罰。使賞罰分明而無袒意,則可謂明大事理者。”

顧惜云問沈消災曰:“于治者,賢德者何進于明大事理者?”沈消災曰:“于治者,賢德者何進于明大事理者?”沈消災曰:“明大事理這亦有施嚴刑峻法者,而賢德者必不施嚴刑峻法。”

顧惜云問沈消災曰:“同功親信、疏遠者同賞,同罪親信、疏遠者同罰,則親信者能皆不怨否?”沈消災曰:“未偏理而怨者,必非賢也,使非賢者離而使賢者近,未必壞。”又曰:“若如此,所失大于偏理,如何?”沈消災曰:“兩利之中取其重,兩害之中取其輕。近得利而遠必失之,非實利也;近失之而遠必多得,非實害也。然理可權(變通)不可偏,之所以權者,則必多得利,少得害,弗則不行。故可私饋于親信者,而賞罰必合理、合法,賞罰必不可袒之。”

明大事理者,至少能在廣泛的時間和空間上比較并權衡利弊,能夠顧全大局,并能不偏袒任意一方。明大事理者懂得變通,所以一定不愚忠、愚孝,而且不甘于做統治者或專制主義者的奴仆或工具,一定不會對他人施以專制或獨裁。

擁有的失去了以后往往比不曾擁有的時候情緒要惡劣。一個安貧樂道的人如果功成富貴后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情緒往往會失控,這樣還不如不要輕易地得到功名和富貴。一個不談戀愛的人一樣可以過的很快樂,可如果得到戀愛又失去后情緒往往遠不如從前,那還不如不要戀愛。一個勤奮刻苦的人一旦松懈下來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就算原來的狀態也常常得到快樂,而松懈很久后如果意志被嚴重削弱,那么就算恢復狀態也很難得到快樂,并不是因為他們最初的和現在的狀態改變了,而是因為經過中間的狀態使他們的人生態度改變了,結果常常反而更加不能適應從前,這說明在中間的狀態他們所持有的精神、心態、生活態度往往不是好狀態,致使一旦時局改變就不能適應從前的狀態。

那么要怎樣改變它呢?一定要帶著一顆平常心去看待,把那些功名、利祿、所謂的人世情場等并不那么實在的事物都看成夢一樣,只求溫飽和賞悅美景。因為最初的奮斗目標和所持的心態和正確的往往有很大偏差,就會漸漸迷失方向。如果知道回到最初的狀態一定會遠遠不如從前的狀態,那么索性不要中間的狀態,一旦占據了就會害怕再失去的,往往又是不那么實在的東西。一個明白大事理的人懂得從廣泛的時間和空間上比較事物的好壞、顧全大局、權衡利弊得失,懂得該收時收,該放時放,能做到收放自如,那么才能真正的淡泊名利、寡情少欲,只為尋找真正的快樂。

那么什么又是真正的快樂呢?就要親近自然、跋山涉水,多讀文化素養高的書、多聽高雅的音樂,而把那些不實在的事物看作煙云一樣,不要過分苛求它們,也要隨時做好失敗的準備,不要失敗后再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到那時再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已經來不及了。

要善于和懂得大事理的人交朋友,懂得大事理的人品質比流俗、市儈、眾人高很多,雖然與所謂的仁者、賢能的人往往還有相當的距離,但這也足夠了。那些懂得小事理而不懂大事理的人往往是這樣的:這就好比你第一天送某人一顆巧克力,第二天送兩顆,第三天送四顆,等到第四天送一顆那個人就常常不滿了,然他殊不知一顆總比沒有好得多,為什么不能聯想到從前呢?難道對送巧克力送得少的人的不滿還能大于沒送自己任何東西的人呢?就算不滿也應該小很多啊。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知足,要是這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送他巧克力了。再比如說,有一個慈善家每天白送一個賣燒餅的人一塊燒餅的錢卻不拿燒餅,過了一年,當這個慈善家依然每天送一樣的錢時,這個賣燒餅的人反而不滿了,他說:“你不知道現在燒餅漲價了嗎?”這可見這個賣燒餅的早就把那個慈善家給予自己的慈善當作理所當然了,這可見這個慈善家所做的慈善是不值得的。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知足,更要懂得知恩圖報才對。現在初次送的東西別人往往會感謝,這也許可以算懂得小事理,如果經常送別人東西可能就把這當成義務了,如果稍有不滿反而會責備,責備地反而比不送自己的人奪了,不應該責備而應感激并知恩圖報才對啊,這就是不懂得大事理了,而且離大事理還很遠呢!就算做到了也是遠遠不夠的。

欲婚而使人求婚,何理乎?好人而使人養己,更是何理?專情不如多情之情多,專情之傷不必多情之傷多。不欲婚之人而求婚于欲婚之人,非受誘乎?情非他控乎?情既非己控,奚其正乎?故情必由他生,己可不置。情必自厚誼,誼必以不損人為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巴林左旗| 鹿邑县| 旅游| 正定县| 阳城县| 平邑县| 峨山| 贡嘎县| 永和县| 若尔盖县| 池州市| 阿瓦提县| 松潘县| 萍乡市| 城步| 廊坊市| 益阳市| 横山县| 濉溪县| 鄄城县| 尉氏县| 吉安县| 交口县| 屯昌县| 罗田县| 旌德县| 阿克| 甘肃省| 北宁市| 庆城县| 治县。| 桐城市| 清水河县| 六盘水市| 常熟市| 杂多县| 库伦旗| 青阳县| 德惠市| 神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