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五.別性
- 冷鑒和女鑒
- 墨家宗師
- 2362字
- 2020-07-04 08:53:57
男女同過之言行,男所承之害常大于女也。
牝短之趨不可效。男若效之,則常慘于善牡短之男,必常為之毆。而效牡短趨之女,常甚安于冷男,而守牝長者常更得安。
妻子很少有不想得到丈夫寵愛的。然而,許多妻子悖丈夫捧上天后恃寵恃嬌、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甚至像呼喚仆役一樣呼喚丈夫為她們做事,卻很少考慮自己還要靠丈夫工作所得的經濟來源活下去,那么這種寵愛一定是短暫的,丈夫用不了幾年就會厭惡她們、疏遠她們,相比之下,那些縱然被丈夫捧上天后依然對丈夫謙讓恭敬的女人才能真正被愛一輩子。丈夫不可以過分溺愛妻子,做事一定要講原則。不要刻意去討妻子的歡心,而要敬重、平等看待,不要讓她們肆意踐踏自己的人格尊嚴而無法無天,不要任她們胡作非為,要善于管教,才有利于長期的和諧相處。
能御婦者未必賢,不賢而能御婦者,常不等也,常仆役之,是不合恩以和親,義以好合,是不宜為夫婦者。
參戰的大多數人是厭惡戰爭的,真正厭惡戰爭的人是不會殺一個手無寸鐵的人的,因此沒有軍隊的武裝反而是一種自保的能力,不易被人動起殺人的念頭。
戰可有可無,男耕女織不可無,使男戰而棄耕,誰耕乎?戰于男不平,使身心巨傷遠甚女,亦得棄耕之名,孰敢言女命苦于男?女不參戰,則何敢言如男乎?
或莽非不知利害,實沖也。為人激怒,逞而受毆。常因庸婦斥曰:“非漢乎?算何漢?”臨危雖面斥不可,不僅惹婦,卻亦可惹敵,然心可斥曰:“彼未盡婦道,何敢責我?”縱有漢斥之,心可斥曰:“彼以害人害己為道,于何人?”且其言不實也,行之則受挑也,必為奸人謀利,而己危也,故遠避此類,或交友不慎,如此,責永拒之,無再為患。
借資,常師之責也,非生之責也。生不倡為此。
男無務護女,女有務護己。
生而教之定性準,果準乎?何不一視同仁,弗有仁德,難以正。而常妄為,妄必作。
安徒霖問夫潛默曰:“淑女亦可勇猛善戰乎?”夫潛默曰:“可也。淑女,于內窈窕而盡婦道,于外亦可勇猛報國,然于此勇猛保國何礙?反而進之。”
安徒霖謂夫潛默:“我知沈靜宜鮮為人喜,蓋過于稚嫩。”夫潛默曰:“有何損?當同齡者顏衰,其仍年輕。”安徒霖曰:“年輕不顯才,年壯顯才之時適顯方使人敬,此之謂乎?”夫潛默曰:“可也,他人鋒芒畢露,何不避之?人皆爭仕而時未至,吾不仕;人多遭殃而吾方為賢者而仕,可進。”
老子曰:“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為匡義,宜反人之道而行天之道,扶弱抗強,扶貧抗富,扶孤困眾,弗為多強、富、眾之過削,而力挽狂瀾亦匡之。弱被欺,更有強者欺弱,必為義所不容。乃逆之,助弱困強。
婚何益于男?其助大于害者之幾微乎?女欲賴生于男,反欲其追己,此何理乎?其之屢近與其無責之言不可以為事,若誤以為其有意于己,然弗己有意于其乎?未察其義不可敬,敬未足不可與言敬未甚不可與往,雖敬甚、未見其德不可與友,十年之友亦罕生情。
美婦在家,雖不出門,人爭而求之;美郎出門,鮮人求情,而多暗示使之求情,至于不喜,則否之暗示而以為平常,以為其之誤為情也。
面生,常友,至交,情人,陌路。其差之大,蓋一方不曉權衡之術,不具理判之能。而女之閨蜜多好且密,絕不至于此。
低三下四以求婦歡,甚常為之拒,則為夫者何以整威儀教婦哉?己罕賢能,婚不宜自主;若低三下四求人,或媚言取歡,安有賢能乎?己賢能足矣,然時不適,境不合,縱父母賢能足且為之難,何可輕率?非賢德之人,于今世今國,不如不行。
布衣之賢妻遠賢于禍國之紅顏,而有治者低三下四以求紅顏之歡,是遠劣于布衣者也。
包辦婚姻在特定的時代背景、時間等有一定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發揮在聯姻的父母都具有賢德,教育出來的子女都很有才德,并且聯姻父母深識自己子女的性情、愛好、才干等,懂得合理聯姻。這時常常不能由得子女任性胡為。但是當其中一方缺德或刻板、專制、脾氣惡劣,卻沒有賦予子女一種合法的反抗能力,這是一大局限性,故不能為時代所容。
與明事理者講理常有微效,與無理者講理無效且危己身。
郎才女貌,郎才有用,女貌何用?不平也。
貌高者浴河,若為男,眾女多惡之;若為女,眾男罕惡之,甚多有欲近者,而以吾觀之,則同類也,不污環境,無可厚非。
一壯男與一弱女同行,壯男所負者輕于弱女,與常理不符;一弱男與一壯女同行,弱男所負者重于壯女,亦與常理不符。較所負者不在男女,而在壯弱。
謙讓之理,在于長讓幼,強讓弱,富讓貧,壯讓弱,無疾讓有疾,多親讓寡親,年輕讓年老,質強者讓質弱者,勢眾者讓勢弱者,閑者讓不閑者,出力少者讓出力多者。
以眾人之男女標準判之,以為眾人皆為之,乃為之,而不知其之所以為之,何能辨其之正誤乎?
多意花草,少意庸顏;多聞古曲,少聞流曲;一日三餐,每餐后水果,余時少收美食誘惑。少聞俗言,少受他事物之擾,多意要務而聚神,則可以短時有效。時不遠,仍不力學乎?
過寬成縱,責不解良心而放肆,卻不察己過。殊不知放虎自由,豈有欲虎復歸于籠之理?
鮮立功者,常弗鮮賢者,而因立功常不能保身也,立功賜厚賞故佳,然安其身更為重,若能安其身、安其家屬、錢財等,為其除盡后顧之憂,則賢者爭相而進,弗有過疑者。
功,利民也;罪,害民也。侵有德之國而害兩國之民,孰敢為功乎?
庸婦與小人,尊長誰易教之?庸婦也,因其常力薄于尊長且善暫許保身而常不敢妄為,小人則弗然,貌然而仍生端,難以力除其弊。且其恃力結黨,勢非幾日之結,難以散。童蒙養正尚有大效,三觀已成,世俗已染,育齡已過,固而難改,縱尊長亦難移其質。
同等軟弱的男女往往男受欺負概率大很多,因為欺軟者常常將男性作為首選的欺負范圍,而且年齡初期兩性的疏遠更加有利保護女性,后來不疏遠還是有利于女性,因為同性交往還是主體。就算異性交往成為主體,還是有利于女性,因為女性幾乎永遠處于被保護的角色,而男性幾乎永遠處于保護他人的角色,被保護的人當然比保護他人的人安全得多,作戰的人比不作戰的人當然危險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