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二.定性

夫潛默曰:“性,生與俱之,非能易也。既已知之,則力為之。不能為,亦不趨反。是故女漢與偽娘同。”

異性長之趨亦宜取,同性短之趨亦宜避,非唯同性長之趨宜取,而取之更顯其性之貴。

陰有好壞,陽亦有好壞。陰有好于陽者,陽亦有好于陰者。

女漢者,不改女性短之趨而常繼男性短之趨,是非女丈夫也。女丈夫,烈女者,善改女性短之趨而常繼男性長之趨。

女漢者,弗真漢,不過欲想放肆之好處,而棄婦道;女中漢子,則弗女漢也,乃剛烈者也,臨危不懼,深明大義。

牝長之趨,善、憫、精務等;牡長之趨,勇、武、爭等。夫勇、武、爭等,固為長也。雖為長,未必佳,甚為禍也;然善、憫、精務,亦為長,且多為佳,極罕為禍。夫勇、武、爭等,固非莽、私斗、好勝之短,然其多有誤區,常惑眾人。夫莽、私斗、好勝之短,必害人矣。而勇、武、爭雖為長,卻亦常害人。自古即今,多有既勇又莽,既武又善私斗,既爭又好勝之徒,此類譬如項羽,然眾人多重其長而忽其短,忽其短之害人,忽其長之害人。其品似正,重情且重其所謂之義,其情雖專,卻泛濫而多向悲,殊不知其害也;其之所謂之義,意氣耳,義乃利人,其卻害人,乃知其義,偽義耳。

勇、武、爭且不莽、不私斗、不好勝者譬如白起,其毫無善、憫之心,為秦統而坑趙卒近四十萬,視道義何居?貌為秦之社稷,實害民至矣,后人多敬其長,殊不知其長之悖道義、悖人理,為天地所不容,為人神所共憤,反其道甚矣,不如去其長,可保趙卒四十萬無事,不至趙國上下出母泣子、妻泣夫之慘局也。

牡短之趨,莽、私斗、好勝等;牝長之趨,嬌、嫉、偏私、好聞媚、偏感、善仇等,其短固害人,故不可取。今之女漢,不去其短,輕棄其長之趨,而取牝短之趨,或取牝長之趨縱己之害,殊不知其愚乎?

夫不勇、不武、不爭,未必短也。如除害民之賊而勇、武、爭,則可謂行之正。不知孰為害民之賊,甚誤錯好人而不省,盲從眾人之所謂勇、武、爭,必為莽、私斗、好勝也,是善惡不明辨、是非不能分也,學文已末,首在修德。夫辨善惡、別是非亦在德之容也,不可輕視,而宜慎重之,若己命也。不知孰為害民之賊,而行眾人之所謂勇、武、爭,實莽、私斗、好勝也。

夫不知孰為勇、武、爭,則不知孰能行勇、武、爭而為之正,知為勇、武、爭之難,則知行勇、武、爭而為正之愈難,凡事皆宜先易后難,為善、憫較易,為勇、武、爭難。且夫不知善、憫,勇、武、爭安可行之正?故善、憫為本,勇、武、爭為末。

且不勇、不武、不爭而謹慎,亦常佳事耳。謹而可保,慎而可交。且勇、武、爭亦以謹慎為先,事因知正且謹慎而得心應手,方可學勇、武、爭,若不能,亦可不為,總強于行不正之事。而善、憫等,不可不學。

人常言,臨法可等。而法非道(自然)恒,法不從道,故常不恒。夫言臨法可等,可知不臨法常不等。總臨法可等,亦非全,謂牝牡之性于諸事不等,而大等之,遂謂某某事宜袒牝,而某某事宜袒牡,蓋常順其性之趨也,然此常不順個人也。未必個人不順道,實此性之趨,即時之勢,常不從道也,卻以此為道,惑矣!大不得衡小可衡,何因大不大衡亦使小不得衡乎?孰道謂之?且性,生與俱之,非能易也。人生而可擇此乎?而言既知之,則力為之,則力拒短之趨,而他性長之趨若能行正,取之非但無礙,而實貴矣。

道之始,無陰陽。后生之欲化,方有陰陽。陰陽,進而化之,非相礙之。而言不能為,亦不趨反,實謂力拒己性短之趨也。而性長之趨,又非類善、憫之本,則不必苛求,為之不害人即可。

今牝牡之性,不宜順性之趨而各袒,而宜各取長補短,以道較之,蓋不出斯下者:身高、體重、體質、收入。以法之護補其不足,而非各袒其性也。更不可犯性短之趨而曰:“吾乃此性也。”他人亦不可以此護之,而必在道也。

己長未必利己,己長亦有害己者;己短未必害己,己短亦有助己者。己長化為己短未必害己,亦有益己者;己短化為己長未必益己,亦有害己者。要在善用長、善用短,使之守己、護己而不害人。

壞心志而強筋骨,猶南轅北轍。

夫潛默曰:“異性長之趨亦取,同性短之趨亦宜避。而雙性之同趨為主,異趨為輔。”

沈靜宜問夫潛默曰:“牝長之趨如善、憫,何難為乎?”夫潛默曰:“為之亦不易也。知善而不為,不可見其善;知憫而不為,不可見其憫。縱為之,亦思言之然、時地之宜及他人之性情,察言觀色,順之而不縱為,匡之以正。贈飯、借資、予小資,此市儈多有為之者,是謂小益,為之不可謂善。言不然、時地不宜、他人之性情不解,又不察言觀色,而妄為,自以為為善、為憫,卻常悖之。智者縱有不當,多有所慮。愚者則一蓋不慮,欲言則言,欲為則為,縱自以為為善、為憫,實悖之道也。此偽善、偽憫也。而又不知,何可教也?智者與愚者間又有多介分,蓋以等應,暫不蓋提。”

沈靜宜問夫潛默曰:“子若居吾境,則若吾之多情乎?”夫潛默曰:“此同問‘可擇性,將擇誰?’”

夫潛默謂方孺士曰:“子過寵子妻,宜敬不宜寵。”方孺士笑曰:“吾乃(顧)世軒之一仆也。”夫潛默曰:“子既知寵意,然子不知誰寵孰也,吾問子,汝家何持?”方孺士信曰:“自是吾妻。”夫潛默問:“財政與誰?”方孺士信曰:“自是吾妻。”夫潛默問:“何人糊口?”方孺士信曰:“我。”夫潛默曰:“今子糊口,卻將財政之權與子妻,不過寵乎?今貌子妻寵子,實子寵彼,而子妻自以為上,子寵若衰,失者子妻也,非子也,彼方知子實為上也,何差乎?蓋不足敬也。”方孺士曰:“則何如?”夫潛默曰:“勿媚言取歡,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勿自降身份,勿過抬彼之身份,敬而等處。”

夫潛默曰:“君子不可高冷。”安徒霖問:“何謂高冷?”夫潛默曰:“守己律己之況下,明可助者且不害己亦不助,明可暖者且不害己亦不暖。所助暖者乃德不低而勢孤者,至于市儈、小人、德低之人或無賴之問,無視弗謂高冷。”安徒霖曰:“不守己、不律己如何?”夫潛默曰:“弗謂高冷。欲高冷而高冷之能未有。此之謂也。”安徒霖問:“冷者高冷即可乎?”夫潛默曰:“不止,必有冷之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市| 岢岚县| 乐山市| 新营市| 滕州市| 宜黄县| 曲阜市| 巴青县| 闽侯县| 冀州市| 伊宁县| 徐汇区| 凤阳县| 八宿县| 临汾市| 如东县| 宣汉县| 绥化市| 宣威市| 纳雍县| 周至县| 马鞍山市| 宝丰县| 屏南县| 建昌县| 新蔡县| 天水市| 夏津县| 潞城市| 湘西| 和硕县| 荆门市| 上蔡县| 胶南市| 延庆县| 泗阳县| 于田县| 岢岚县| 台中市| 高邑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