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的升遷路
楊堅的童年生活,與其他的同齡人不同,想想都覺得非??菰铮踔劣行┛植?。
一個孩子從學走路、說話開始,圍在身邊最多的是尼姑,聽最多的是各種經文,經歷最多的是那些清規戒律,無法跟同齡的孩子嬉戲玩耍,每一天都是閉關修行……這種生活對一個小孩子是何等的摧殘。在畸形的環境下長大,對楊堅小朋友的性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直到十三年后,楊堅終于從自家的后院中破關而出。因為到了這個年紀,他應該去上學了。
舞勺之年的小年輕兒去上學,貌似有些晚了點兒。這個年紀早就錯過了小學,按照我們正常人的觀念,他應該上中學,不過楊堅顯然不想走尋常路,他沒有上中學,甚至把大學都跳過去了。
他上的學校,叫太學。
太學最早得名于西周,到了漢武帝時期,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建議下重新創立。太學從成立之后一直都是國家最高儒學和政治人才培養及儲備基地,其地位大致相當于如今的中央黨校。
能進入太學學習,自然意味著今后光輝的政治前景,可也有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
要知道楊堅自出生之后的這十三年里都是在寺廟里過的半隱居式生活,現在換了新的環境,接觸的老師不是鴻儒就是博士,同學不是官二代就是小學霸,這樣大的生活環境轉變會讓人感到極端不適應,甚至還有可能受欺負。這次上學本身對楊堅而言就是一項考驗。
可事實證明,擔心是多余的。念著阿彌陀佛的楊堅在一幫說之乎者也的同學里,居然混得還不錯。
周圍的同學們很快就發現,這個新同學的不凡之處。他長相不但奇特,而且“深沉嚴重”,有一份與他的年齡不相符的成熟,別說對他實施校園欺凌,連跟他開個玩笑都不敢。而且楊堅身上還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領導者氣質,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居然就成了這群小年輕兒的頭頭,真可謂性格和長相決定命運的典范。
此時的楊堅并不知道,他在這里的求學經歷,會給他今后的政治生涯帶來一份特殊的禮物。
求學的時光總是美好而短暫的。僅僅過了一年,楊堅便與打得火熱的小伙伴兒們惜別離去,不是因為畢業,而是他被人特招去上班了。
年十四,楊堅被京兆尹薛善看中辟為功曹。所謂的京兆尹大致相當于首都市長,所謂功曹大致相當于市政府秘書,所以楊堅正式進入官場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首都市長秘書。這是個讓無數人眼紅的職務,小伙子,前途無量啊!
而這只是開始。
年十五,以太祖勛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其中散騎常侍是具體官職,主要工作是陪皇帝出行,替皇上傳話辦事。而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則是軍方的虛銜地位,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大概排到第四梯位。而最后的成紀縣公則是給的貴族爵位,我們知道在貴族系統中,爵位依次分為公、侯、伯、子、男,公爵位已經是位列第一梯隊了。
既然是分封為縣公那可是實打實地給地盤,相當于國家給的長期飯票。這是硬指標,畢竟國家能封的地方就這么多,一個蘿卜一個坑,分一塊就少一塊。
所以不論是封車騎大將軍還是成紀縣公,對于剛剛束發的楊堅來說這都是一份激動人心的任命。
而楊堅的升遷史并沒有結束。
于后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楊堅的軍方稱謂再提高一級,但含金量最高的還是要數后面的“加開府”。
“加開府”是說朝廷正式賦予楊堅自行招納手下幕僚開辦小政府的權力。乍一聽好像這也沒什么,但你要對比下三國時代聞名天下的武侯諸葛亮,他可是兢兢業業地伺候了劉備、劉禪兩代主子,經過多年不要命的政治經營,直到四十二歲才取得了國家的信任,獲得了開府權。
同樣獲得開府權的楊堅,時年十六歲。
人比人總會氣死人。
不過此時的楊堅才剛剛進入青春期,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條不尋常的升遷之路。
大部分不正常的現象背后總會有一個非常正常的理由。
楊堅升官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他爹也升官了。
他老爹服務的皇帝當時是西魏恭帝。在楊堅當功曹的時候,他爹帶大軍攻陷了江陵,滅了另一個皇帝梁元帝蕭繹。
現在大家清楚了,上太學是給楊堅鍍金,老爹天天立功勞使他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正所謂“朝里有人好做官”,何況是自己的親爹呢?
而我們從他爹帶隊滅另一個皇帝這種事可以看出,楊堅所出生的年代是個亂世,實際上還不止,可以說他所處的時代是個大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