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筆記(大隋卷)
- 易超
- 3484字
- 2020-06-29 14:06:14
亂世婚姻
現在我們來重新認識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先倒車到三國西晉之后,當時中華歷史進入了一個異常混亂的時期。
說起亂世,三國時代名聲是最響的,曹劉孫之間的經典故事任誰都能說上幾段,不過論混亂程度當數兩晉后形成南北朝格局的“五胡亂華”。
那個時代的混亂程度可謂一鍋亂燉,簡單來說,就是以“五胡”為首的少數民族將大部分漢族趕到了長江以南。整個國家就此以長江為界,分成了南朝和北朝,然后經歷幾代人之間的互懟,熱鬧非凡。
到了楊堅老爹楊忠這一代,這個大亂世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期間政權的更迭是中華歷史之最,一個剛創業的新公司往往剛掛牌上市,就被更新的公司搞倒閉了,那年頭出來混不但要防敵人,還要防投資人、合伙人,甚至親兒子都不能信,“亂”成了社會的唯一秩序。
別說統治階級,老百姓更慘,史書上稱“十室九空”,意思就是十家人只留下了一家,剩下的一小部分走了,大部分就沒了。說得太細,有些殘忍,大家只要知道那個時代很亂就好,剩下的不提也罷。
我們講的故事發生在北朝,也是通常講的五胡十六國(確切來說,還不止)。經過一百多年的拉鋸戰,各個小國紛紛被滅,北方胡人政權終于拉出來一個一統北方的大哥——北魏。不過北魏一統北方的時間不長,又被手下兩個牛人宇文泰和高歡分了家,變成了西魏和東魏。
楊忠當時的老板就是西魏的宇文泰。
宇文泰是個很有故事的人,可惜他做主角的時代在故事開頭已經過去了,很多精彩的事跡沒辦法為大家詳細描述,所以只能粗記。
宇文泰掌權期間建立了軍事史上有名的“府兵制”,自己封自己為柱國大將軍(有個性),外加手下七個人為西魏八柱國。除了宇文泰自己,還有一個榮譽虛銜的西魏皇族元欣,另外六人的手下還各有兩員大將軍。這二十個人都是西魏軍方大佬,組成了西魏最高領導班子。
在亂世,軍隊就是話語權,所以在西魏,這二十個人是非常牛的。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還專門為這幫牛人起了個名號叫“關隴貴族集團”。這個集團對歷史的影響非常深遠,后面還要一一提到,所以暫且不表。
現在你只需要知道,楊忠就是這二十個人之一就好。
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老大,宇文泰當然更牛,也非常有野心,他立志要平定這個天下亂世,一統江山。不過在平定亂世之前,還是得先平了隔壁的兄弟東魏再說。
和宇文泰相提并論的高歡,自然也是一代牛人。統一天下維護世界和平,是牛人們的共同理想,高歡也不例外。事實上,在那年頭,高歡總是扮演著欺負宇文泰的角色,動不動就派兵打西魏,只不過宇文泰抗擊打能力比較強,每次都能扛過去,所以兩人只能比誰能耗。論實力,高歡強那么一點,不過論歲數,他老了點,最終還是沒能耗過宇文泰,自己先病死了。
高歡之死,改變了北朝的政治格局。原先高歡和宇文泰有一個默契,他們僅是國家掌舵人,卻誰也沒有說當皇帝。在他們看來,那個坐在皇帝位子上的人只是權力的遮羞布,真正把權力攥在手心里才是最重要的,看來他們都是曹操的粉絲。
接高歡班的是他的長子高澄。可在高澄即將篡位之時,卻被家奴刺殺。于是,東魏的掌權者落到了高澄的弟弟,也就是高歡的次子高洋手中。老子和兒子的偶像是有代溝的,高洋是曹丕粉。他覺得要遮羞布太麻煩,所以將皇帝趕下臺,自己稱帝,并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
在歷史上,北齊以盛產瘋子皇帝著稱,自立國以來就沒有一個皇帝算正常人。
作為這個奇特的北齊建立者,高洋自然也是非常奇特。你既可以說他英明神武、氣質非凡,也可以說他暴虐無度、殘忍嗜殺,從史書上記載的資料看,這人有點變態。
比如說高洋有個姓薛的妃子,他很喜歡,然后他懷疑(注意,僅僅是懷疑)這妃子給他帶了綠帽子,就把這妃子給殺了。光殺了還不行,高洋還把這個妃子的腦袋砍下來揣在懷里參加宴會,在和手下一幫大臣玩得高興的時候,把這顆腦袋甩出來嚇人一跳。不久,他好像又有點兒后悔,然后他又拿這妃子的腿骨做了個琵琶天天彈,唱著“佳人難再得”,說得好像人家的死跟他沒啥關系。此外,他還為這位倒霉的妃子辦了個葬禮,他自己在后面哭得稀里嘩啦……總之,高洋真是個極品。
關于這個高洋如何變態的故事實在太多,這里就不再細細交代。雖然從史料看,這是一個荒淫無度的皇帝,但僅靠性格無法評價這位皇帝的治國能力。高洋一方面是個變態,可另一方面則是一個政治天才,在他的統治下,北齊國力非常強盛,軍隊極能打。在高歡剛死的時候,宇文泰覺得有機會,準備趁亂滅了東魏,結果碰了一鼻子灰,無功而返,搞得宇文泰還很郁悶。
宇文泰知道光郁悶也不是個事,就把目光往南瞄。滅不了難滅的就先滅好滅的,這才給了楊忠表現的機會,滅了梁元帝(楊忠是進攻的主將之一,滅梁的還有于謹和宇文護等人)。
宇文泰是鮮卑人,西魏政權是以鮮卑人建立的政權,而楊忠是漢人。在當時少數民族政權里,漢族歷來是受歧視的,古往今來漢族最大的優勢是人多,不管怎么排斥,漢人的身影總會在鮮卑人面前飄來飄去,像楊忠這樣非常能打的漢族軍方大佬在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里還有很多。這樣的權力結構難免會產生一些“民族矛盾”,為了緩和他們統治階層內部的矛盾情緒,宇文泰決定讓這些有身份、有地位、立過大功的漢人改鮮卑姓。
因為這一戰的功勞,楊忠被賜姓普六茹氏,楊堅也改名普六茹堅,這個名字將伴隨他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宇文泰覺得這些勝利都還算不上最緊要的,他最想打的還是北齊這個老冤家。宇文泰天天揣著這個心事,要么搞軍事規劃,要么視察軍隊,總之一直都沒閑著。終于有一天,宇文泰在西行視察的時候,急火攻心得了大病,而且非常嚴重,馬上要死了。
宇文泰不甘心自己大半生心血付諸東流,臨死前他叫來隨行的侄子宇文護,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遺愿,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同時還請他多照顧自己那些年幼的兒子們。
宇文泰自己的兒子們都還小,多年以來他一直把這個侄子帶在身邊培養。而且宇文護以往的軍事、政治方面的表現都還不錯,一直以來也很聽話,宇文泰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
不過宇文泰沒想到,自己這一輩子以識人用人著稱,這最后一次用人卻打了眼。宇文泰對侄子的看法,大體沒啥問題,宇文護確實很忠誠,不過對宇文泰的遺言,宇文護只聽了一半。
估計是宇文護沒時間聽全叔叔交代的事情,因為當時的局面很復雜,宇文護心里慌得很。
宇文泰說走就走,丟給宇文護一個大爛攤子。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可明顯地感覺到西魏內部本身就矛盾重重,之所以沒有出太大的亂子,是因為宇文泰氣場夠強,鎮得住場面。可宇文泰死了,正所謂活人的話可以糊弄人,死人的話只能糊弄鬼,光靠一句遺言去安撫、平衡各股勢力,實在是強人所難。別的不說,光是上面那個傀儡皇帝,弄不好就會有重新掌權的想法,何況還有一幫打了一輩子仗、殺了一輩子人的軍方大佬。
宇文護不愧是被宇文泰所挑中的人,在認清了形勢的嚴峻程度后,身兼重任的宇文護決定對宇文泰的死,秘不發喪,悶著聲地把軍隊帶回了西魏首都長安。在朝中大臣都還在猜測宇文泰怎么突然沒了動靜時,宇文護突然宣布宇文泰的死訊,并勾結軍方大佬,用武力控制局勢。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政治手腕,在第二年整體掌控局面后,宇文護廢了上面的遮羞布皇帝元廓,立宇文泰兒子宇文覺為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
改朝換代了,從西魏到北周,國內各方政治勢力,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一樣的味道,只是桌面上的老板從宇文泰換成了宇文護。就是這一個字的區別,政治震動也不輕,權力游戲就是換了莊家就要洗一次牌,各個勢力的大佬為了不被洗下去,所有人都開始選擇自己站隊的位置,朝中忙成了一鍋粥。
這一年是557年,這一年普六茹堅十六歲。
對當時的普六茹堅來說,他還太小,國家局勢還輪不到他去關心,自己的家事才是大事,因為他馬上要結婚了(現在十六歲的少年們千萬不要學習)。這門親事是老爹普六茹忠給安排的,新媳婦兒時年十四歲,是普六茹忠的老上司獨孤信的嫡女,名叫獨孤伽羅。
普六茹忠貴為十二大將軍,他的上級獨孤信自然是八柱國。看起來這像是上層家族之間的政治聯姻,按照當今的自由婚姻價值觀,這樣的婚姻是很不幸福的,其實那種說法是錯的。
普六茹忠和獨孤信這兩人,年輕的時候就有過非常傳奇的亂世經歷,兩人在動亂年代結下了過命的交情,到現在都是很好的哥們兒。而獨孤信這個人以長得帥聞名,是當時著名的男神,人稱“獨孤郎”,他的閨女自然也是貌美如花、嬌艷欲滴,事實上獨孤信其人還是“中國史上最牛老丈人”,三個閨女嫁給了三朝皇帝,之后本作的大部分主角都流淌著他的血脈,不服不行。
普六茹堅對嬌滴滴的新媳婦非常滿意,年紀輕輕又出自書香門第,那是成功人士、青年才俊,普六茹堅自然美得不行不行的,朝堂上那些打打殺殺的事根本就不想管(主要是也使不上勁兒),但身為江湖中人又何嘗能置身于事外。
普六茹堅的幸福美好生活,即將迎來一次巨大的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