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超喜歡的趣味數學書·小學五年級(第2版)
- 邢治
- 1788字
- 2020-06-19 14:11:31
(三)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在小學數學中,加法和減法的運算是一級運算,是最基本的運算。乘法和除法運算,也是基本運算之一。在同一個式子中,若沒有括號,先進行乘除運算,再進行加減運算。乘法和除法運算的優先級比一級運算高一級,所以叫二級運算。
在一個分數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級運算,又有二級運算,先做二級運算,后做一級運算;在有括號的算式里,先做括號里邊的運算,再做括號外邊的運算。
10.吝嗇鬼
莫里哀是法國著名的喜劇作家。在他的著名喜劇《吝嗇鬼》中,主人公阿巴貢是個自私貪婪、愛財如命的人。他想娶瑪麗亞娜,又嫌她帶不來彩禮,于是他將媒婆找來。媒婆為了投其所好,便把瑪麗亞娜大大地夸獎了一番:
“這個姑娘吃得很節省,這等于一年節省了彩禮。”
“她穿得也很樸素,一年又節省了彩禮。”
“她拒絕賭錢,一年至少要省2萬法郎的,也不是小數目!”
“節省下來的錢就可當作彩禮錢。”
媒婆的這段話,可看作一道數學題。你能根據媒婆的話,知道阿巴貢想要多少彩禮錢嗎?
解析:彩禮的總數可圖示如下。

從媒婆說的一年至少要省2萬法郎的,可知不賭錢一年至少節省錢數:
20000×=20000÷4=5000(法郎)
這5000法郎相當于總彩禮的:

所以,阿巴貢想要彩禮的總數是:
(5000÷5)×12=12000(法郎)
延伸閱讀
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決不能吝嗇、說大話、開空頭支票,不切實際的好話是毫無用處的。
中國最有名的四大吝嗇鬼:李梅亭、盧至、監河侯和嚴監生。
李梅亭,人物形象出自錢鐘書的《圍城》。她帶著一箱藥卻不肯給同行生病的孫小姐一包仁丹治病。
盧至,人物形象出自徐復祚的《一文錢》。有個大財主名叫盧至,有次出遠門,在路上撿到一文錢,非常高興。這人非常節儉,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餓著肚子趕路,樣子非常狼狽。
監河侯,人物形象出自《莊子》。莊子家里沒米吃了,只好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等今年全縣的稅收上來,我就借給你。”莊子很不高興,說:“我到這里來的時候,在路上聽見有聲音喊我,我回頭一看,是路中央有個洼,集了一些雨水,里面有一條鯉魚。鯉魚說它是東海龍王的手下,不小心掉到這里,問我能不能拿一桶水來救它,我說:‘等我去游說吳越兩國的國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來迎接你。’鯉魚改變臉色不高興地說:‘我失去水,就沒有容身的處所,我得到一桶水就可活命,你竟這樣說,還不如早點到干魚市場去找我!’”
嚴監生,真正的吝嗇鬼,人物形象來自《儒林外史》。晚間擠了一屋子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搖著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縱觀歐洲文學發展的過程,匯集了品目繁多的吝嗇鬼形象,其中夏洛克這個人物形象出自英國杰出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劇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這個貪婪、陰險、兇殘的吝嗇鬼形象。
阿巴貢是莫里哀喜劇《吝嗇鬼》中的主人公。他生性多疑,視錢如命,就連贈你一個早安也舍不得說,而說借你一個早安。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扎克在他的名著《歐也妮·葛朗臺》中也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吝嗇鬼形象——葛朗臺。
果戈里筆下的潑留希金則是俄國沒落地主的典型,他貪婪、吝嗇、腐朽、沒落。
這四個人堪稱為歐洲文學中不朽的四大吝嗇鬼典型。
11.柳布莎的難題
據說捷克古代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叫柳布莎。她出嫁前,曾經慎重地宣布她所要嫁的人必須是能解答出下面這道“難題”的人。柳布莎的難題是:在一只籃子里,有若干個李子。取它的一半又1個給第一人,再取其余的一半又1個給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3個給第三人。這時,籃子里的李子便沒有剩余了。問這個籃子里原來有多少個李子?

提示:采用倒推法。
解析:由“所余的一半又3個給第三人,這時,籃子里的李子便沒有剩余了”可知,這3個李子就是“最后”余下的李子數量的,所以第三人得到李子
=3×2=6(個)。
第二人得到的李子數是第一人得到李子后,所剩余的一半又1個。假定這“又1個”第二人不要,則“最后”余下的就不是6個,而是6+1=7(個)。這7個就是第一人得到李子后,所剩余李子的一半。因此,第一人得到李子后,剩余李子:7×2=14(個)。
假定“又1個”第一人不要,則第一人拿李子后所剩余李子的一半為14+1=15(個)。
所以,整籃李子的數量就是15×2=30(個)。
答:這個籃子里原來有30個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