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古代印刷史對泥活字的研究

世界最早記載活字印刷的文獻是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書中記錄了慶歷年間畢昇發(fā)明泥活字印刷的完整過程。全文雖只有300字,但準確描述了活字印刷的原理和技術。

此后的宋、元、明三代,史料中關于泥活字印書的記載寥若晨星,泥活字印刷的實物更加少見,除西夏泥活字印本外,未見其他存世的泥活字印本。

明清以來,活字印刷作為雕版印刷的重要補充形式已經(jīng)普遍使用,活字印本存世極多,但相關活字印刷技術的文獻依舊少見。學界也極少有人關注活字印刷,更遑論泥活字了。典型的例證是到20世紀初,中外著名學者還對泥活字是否存在過,是否能勝任印刷表示懷疑羅振玉以為泥不能印刷.胡適“以為火燒膠泥作字,似不合情理,也許畢昇所用是錫類”.美國斯文格爾以為“畢昇的活字是金屬做的,所謂膠泥刻字,乃是作鑄字的笵形”.張秀民.中國印刷術的發(fā)明及其影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73.

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這種情形有了改變。原因是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批關于泥活字的文獻史料、印本實物及泥活字字丁實物活字實物:“最近我們在安徽省涇縣得到一批清代翟金生自制的泥活字.”張秉倫“關于翟金生的‘泥活字’問題的初步研究”——泥活字文獻:1.“近用沈存中法,以膠泥銅板,移換摹印,今日偶成《玉堂雜記》二十八事,首慁臺覽。”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一百九十八;2.泰山徐志定用瓷版刷印的《周易說略》《蒿庵閑話》;3.新昌呂撫制作活字泥版,排印《精訂綱鑒二十一史通俗衍義》;4.蘇州李瑤用泥活字排印《南疆繹史勘本》《校補金石例四種》;5.涇縣翟金生在道光咸豐年間,先后用泥活字排印《泥版試印初編》《仙屏書屋初集詩錄》《修業(yè)堂初集》《泥版試印續(xù)編》《涇川水東翟氏宗譜》等.2-5參見徐憶農(nóng)《活字本》.

隨著這些和泥活字印刷史料及實物的發(fā)掘和研究,我們對泥活字印刷比較前人有了更加明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撰寫的文化史、印刷史以及和泥活字相關的版本目錄學研究資料,大略這樣描述泥活字和印刷活動:

畢昇首先采用膠泥制成一個個的單字,再用火燒堅硬后成為活字,用這批活字試制印刷書籍獲得了成功。此后,西夏政權采用泥活字印刷佛經(jīng),并有實物流傳至今;元代時有人繼續(xù)用此方法印刷泥活字本,可惜沒有實物留傳,元時期的泥活字印刷書籍,已無從查考了;清代時,李瑤和翟金生兩人分別采用畢昇方法自制泥活字印書獲得成功,而且已留傳至今。

也就是說,自北宋發(fā)明泥活字印刷術以來,就印刷實物而言,先后有西夏的西夏文佛經(jīng),清徐志定、呂撫、李瑤、翟金生制作的十余種印本存世。存世的泥活字實物只有道光涇縣翟氏一種。無疑,翟氏的泥活字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目前所能見到的僅有清代涇縣桃花溪的翟金生(1775—?)制作的泥活字及其用泥活字印刷的數(shù)本書籍。張樹棟、龐多益、鄭如斯《簡明中華印刷通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盐池县| 易门县| 高唐县| 武强县| 泾源县| 大同县| 榆林市| 光泽县| 玛沁县| 赤壁市| 东光县| 玉树县| 若羌县| 新巴尔虎右旗| 永清县| 南通市| 美姑县| 永福县| 渭南市| 清水河县| 安阳市| 昌都县| 湾仔区| 永吉县| 阜宁县| 原阳县| 北宁市| 沂源县| 南召县| 浦北县| 堆龙德庆县| 阳城县| 萝北县| 广东省| 孝昌县| 金川县| 临海市| 莫力| 德令哈市|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