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4章 西域

  • 中國通史
  • 呂思勉
  • 2731字
  • 2014-01-15 17:17:08

漢時所謂“西域”,其意義有廣狹兩種。初時所謂“西域”,是專指如今的天山南路,所謂“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南山,是如今新疆和青海、西藏的界山;北山,是如今的天山山脈;河,就是塔里木河。這是狹義。但是后來交通的范圍廣了,也沒有更加分別,把從此以西北的地方,也一概稱為“西域”。這“西域”二字,便變成廣義了。

狹義的西域,有小國三十六,后稍分至五十余。其種有“塞”,有“氐”、“羌”。氐、羌是“行國”,塞種是“居國”。諸國大概戶數不過數百,口數不過千余或數千。最大的龜茲,戶數六九七○,口數八一三一七,勝兵數二一七六。最小的烏貪訾離,戶數四一,口數二三一,勝兵數五七。不過是一個小部落,實在不足稱為國家。其中較大而傳國較久的,只有焉耆、如今新疆的焉耆縣。龜茲、如今新疆的庫車縣。疏勒、如今新疆的疏勒縣。莎車、如今新疆的莎車縣。于闐如今新疆的于闐縣。五國。漢時當交通孔道的,有車師、北道,如今新疆的吐魯番縣。樓蘭南道,如今已淪為白龍堆沙漠。二國。余均無足齒數。從此以西北,卻有幾個大國。

原來蔥嶺以西,是白種人的根據地。現在歐亞兩洲的界線,在地理上并不足為東西洋民族的界線;東西洋民族分布的界線,還要推蔥嶺、帕米爾一帶大山。試觀蔥嶺帕米爾以西諸國,和歐洲的歷史關系深,和中國的歷史關系淺可知。白種有名的古國,要推波斯。后來為馬其頓所滅。亞歷山大死后,部將塞留哥(Seleucus)據敘利亞(Syria)之地自立,是為條支。后來其東方又分裂而為帕提亞(Parthia)、巴克特利亞(Bactlia)兩國,便是安息和大夏。大夏之東,也是希臘人所分布之地。西域人呼為Ionian,就是Yavanas的轉音,這是大宛。大宛之北為康居,再西北就是奄蔡了。奄蔡,就是元史上的阿速,到將來再講。安息是如今的波斯。大夏在阿母、西爾兩河之間。大宛在其東,大約在如今的吹河流域。其北就是康居,康居的地理,《元史譯文證補》把他考得很清楚的。原文甚長,不能備錄,可以翻出一參考。奄蔡,也見《元史譯文證補》。據近世史家所考究,蒲萄、苜蓿,亦系希臘語Botrus、Medike的譯音(參看近人《飲冰室叢著·張博望班定遠合傳》)。這一節又須參考西史。這都是阿利安族。《漢書》上總敘他道:“自宛以西,至安息,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高鼻,多須髯。善市賈,爭分銖之利。貴女子,女子所言,丈夫乃決正。”又顏師古說:烏孫“青眼赤須,狀類獼猴”。據近代人所研究,這種形狀很像德意志人。《元史譯文證補》卷二十七。這些國的種族屬于阿利安大約可無疑義了。

此外又有所謂“塞種”,大約是白種中的“塞米的族Semites”。其居地,本來在如今的伊犁河流域。后來為大月氏所破,才分散。《漢書》上說:“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居大夏,而塞王南居罽賓。如今印度的克什米爾。塞種分散,往往為數國。自疏勒以西,休循、捐毒之屬,皆故塞種也。”此外又有烏戈山離,“其草木、畜產、五谷、果菜、食飲、宮室、市列、錢貨、兵器、金珠之屬,皆與罽賓同。”難兜國,亦“種五谷,葡萄諸果,與諸國同屬罽賓”,大約亦系塞種。《漢書》上明指為氏羌的,是“蒲犂與依耐,無雷皆西夜類也。西夜與胡異,其種類氐羌。行國,隨畜,逐水草”,此外更無明指為氐羌的。只有婼羌、鄯善,亦系行國;溫宿則“土地物類所有,與鄯善諸國同”。可以推定其為氐羌。據《后漢書》,則西夜子合,各自有王。又有德若,“俗與子合同”,又載車師,蒲類,移支,且彌,亦均系行國。移支“俗勇敢善戰,以寇抄為事。皆被發。尤酷與羌類”。此外都不明著其種族。西域諸國前后《漢書》載其道里方位很詳,如今的新疆省,設縣不多,若把縣名來注,反覺粗略,若把小地名來注,太覺麻煩,反不如檢閱原書的清楚而正確了。所以除幾個大國之外,不再詳注今地。若要精密研究,看徐松的《漢書·西域傳補注》最好。

漢初,中國西北的境界限于黃河。渡河而西,祁連山脈之北是大月氏。后來河西四郡之地。從大月氏再向西,便是西域三十六國了。大月氏本來是個強國,冒頓和老上單于時,兩次為匈奴所破,逃到伊犁河流域,奪了塞種的地方。塞種于此時南君罽賓。烏孫本來和大月氏雜居的,嘗為大月氏所破,到這時候,便借兵于匈奴,再攻破大月氏。于是大月氏西南走,奪了大夏的地方。烏孫便住在伊犁河流域。漢武帝聽得大月氏是個大國,想和他夾攻匈奴,募人往使,張騫以郎應募前往,路經匈奴,給匈奴人留住一年多。張騫逃到大宛。大宛派個翻譯,送他到康居,康居再送他到大月氏。這時候,大月氏得了“沃土”,殊無“報胡之心”。張騫留了一年多,不得要領而歸。恰好這時候匈奴的渾邪王,殺掉休屠王降漢,漢朝得了河西的地方。張騫建言,招烏孫來住。漢武帝就派他到烏孫,烏孫不肯來;而張騫的副使,到旁國去的,頗帶了他的人回來。漢武帝由是銳意要通西域,一年之中,要差十幾回使者出去。

使者走過各國,各國是要搬糧挑水供給他的。加之當時出使的人,未必個個都是君子,頗有些無賴之徒想借此發些財的。因為所帶金帛甚多。這種金帛,回來時候,未必有正確的報銷。要是無賴一點,沿路還可以索詐。或者還可以帶著做點買賣。其行徑,頗不敢保他正當。因此當道諸國,頗以為苦。于是樓蘭、車師先叛。前一○八年,漢武帝發兵打破了這兩國。后來又有人說大宛國里有一種“天馬”,漢武帝差人,帶了“金馬”去換他的。大宛王不肯,和漢使沖突,把漢使殺掉。武帝大怒,派李廣利去打大宛。第一次因為路遠,糧運不繼,不利。武帝再添了兵去,前一○一年到底把大宛打破。大宛離漢甚遠,給漢朝打破之后,西域諸國見了漢朝就有些懼怕。加之以烏孫也是一個大國,他起初和中國頗為落落寡合,后來因為時常同中國往來,匈奴人要想攻他,烏孫人急了,就尚了中國的公主。從此以后,烏孫和中國往來極為親密。這都是漢朝的聲威所以遠播的原因。至于三十六國,當老上單于攻破月氏之后,就臣服匈奴。“匈奴西邊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領西域,常居焉耆、危須之間,賦稅諸國,取給足焉。”從渾邪王降漢之后,而漢通西域之路始開。攻破大宛之后,則“敦煌西至鹽澤,如今的羅布淖爾。往往起亭。而輪臺、如今新疆的輪臺縣。渠犁,輪臺東。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外國使者。”然而當這時候,匈奴還時時要和中國爭西域。前六八年,鄭吉攻破車師,屯田其地,保護了南道。前五九年,匈奴內亂,日逐王降漢。于是匈奴所置的僮仆都尉消滅,而中國叫鄭吉并護南北兩道,謂之都護。治烏壘城,在如今庫車縣東南。元帝時又設立戊己校尉,屯田車師。西域諸國,就全入中國的勢力范圍了。南道,是如今從羌婼、且未經于闐到莎車的路。北道,是從吐魯番經焉耆、庫車到疏勒的路。當時的爭奪西域,只是爭兩條通路,而漢朝以屯田為保護路線的政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平邑县| 凭祥市| 巢湖市| 凤阳县| 南木林县| 西峡县| 定远县| 宁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枝江市| 武鸣县| 北川| 南汇区| 郧西县| 玛沁县| 宁都县| 丰顺县| 大埔区| 阳春市| 天津市| 库尔勒市| 梅河口市| 海晏县| 濮阳县| 乐陵市| 定陶县| 资阳市| 聂荣县| 呼玛县| 兴隆县| 洛扎县| 荃湾区| 永丰县| 大余县| 浏阳市| 洛宁县| 灵武市| 阿拉尔市| 永川市|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