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漢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爭(1)
- 中國通史
- 呂思勉
- 3223字
- 2014-01-15 17:17:08
項羽滅掉了,天下就算太平了么?還沒有呢,當時還有幾種特殊勢力。
其(一)是“功臣”。侯國革命時代,革了命,誰應當做皇帝是一定的;譬如夏亡之后,做皇帝的當然是湯,商亡之后,做皇帝的當然是武王。斷沒有伊尹、太公出來和他競爭的道理。平民革命時代就不然了,你好做,我也好做。項羽雖滅,韓信、彭越,……個個和漢高祖資格平等的,怎教他不生心?做皇帝的如何不要疑心他?疑心他,他如何不要自衛?這班人又都是身經百戰的,如何不可怕?在各種特殊勢力之中,這一種要算是最危險的了。
其(二)是“宗室”。這一種特殊勢力,是有意造出來的。當時的人對于封建有兩種心理:一種是被滅的人,要想恢復固有的基業。秦朝末年,六國之后,紛紛自立,就是這一種心理。一種是滅掉人家的人,要想封建自己的子弟親戚,以為屏藩。淳于越勸秦始皇:“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就是這一種心理。這種議論,秦始皇沒有實行,漢高祖卻實行起來了。
其(三)就是“外戚”。外戚成為一種特殊勢力,其根本也是從歷史上來的。當分裂的時代,部落和部落,國家和國家,總是互相仇敵。能夠互相聯絡的,本家之外,自然只有親戚。終漢之世,外戚的為害最烈,難道漢朝的皇帝,性質和別一朝不同,總喜歡任用外家么?也因為漢時的社會,“去古還近”,人心為“風氣所囿”,不能自拔的緣故。至于漢高祖的丈母家,更是助他取天下的,事成之后,自然也成為一種特殊勢力了。這里頭的關系,讀史的人都不大留意。我現在把他揭出來,卻是很有趣的。
《史記·高祖本紀》: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愿季自愛。臣有息女,愿為季箕箒妾。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嘗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魯元公主。
看“避仇從之客”一句,便知道呂公也不是安分之徒,正和“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產”的人是一路。再看:
高祖為亭長時,嘗告歸之田。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之。老父相呂后曰:夫人天下貴人。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魯元,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后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乃追及,問老父。老父曰: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貴,遂不知老父處。這十個字,妙不可言。一句話點穿他都是造謠,毫無對證。
秦始皇帝嘗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嘗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嘗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可見當時“造謠惑眾”,兩口子都是串通了的。還有呂后的妹夫樊噲,是和高祖同隱于芒、碭山澤之間的,沛縣人起兵時,就是托他去尋找高祖。呂后的哥哥,一個喚做澤,一個喚做釋之,都是跟隨著高祖起兵的。高祖彭城之敗,得了呂澤的兵,方才站住。呂氏一系,有這許多人,如何不要成為特殊勢力呢!所以當時的人說:“呂氏雅故,推轂高帝就天下?!币姟妒酚洝でG燕世家》。這句話,實在不是瞎說的。
當時的功臣,有封地的,都給高祖和呂后兩個人滅掉。這個可算劉、呂兩系,合力以摧殘功臣系。
齊王韓信。韓信破齊之后,就自立做了齊王,這時候,高祖沒法,只得因而封之。到破了項羽以后,便“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把他改封做楚王。后來又用陳平的計策,偽游云夢,趁他來謁見,把他捉起來,說有人告他造反,帶到京里,赦了他,封為淮陰侯。前一九七年,代相陳稀反了,高祖自將去打他,呂后在京城里,又叫人誣告韓信謀反,把他殺掉。
梁王彭越。高祖背約追項羽的時候,約會韓信、彭越,他倆都不來。高祖沒法,用張良的計策,加給韓信封地,又封彭越做梁王,他倆才都來。韓信死這一年,也有人告他謀反,高祖便把他廢了,徙之于蜀。走到路上,遇見呂后;彭越哭著對她說實在沒有謀反,求呂后替他做主,放他回家鄉。呂后便帶他到洛陽去見高祖,說:“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于是再叫人告彭越謀反,又把他殺掉。
韓王信。韓國的子孫,以勇敢著聞的。高祖定三秦時,叫他擊滅鄭昌,就立他做韓王。天下既定,把他遷徙到晉陽,要想靠他抵御匈奴,他便自告奮勇,請徙治馬邑(如今山西的馬邑縣),漢朝許之。誰知道時候,匈奴兵力很強,把他圍了起來,他抵敵不過,只得差人求和。這件事給漢朝知道了,便去責問他,他急了,就索性投降匈奴,帶他入寇。韓信死的這一年,給漢朝將軍喚做柴武的打死。
淮南王英布。英布本來是項羽的降將,自然不能自安,也是韓信死的這一年造反,明年,給漢高祖打敗了,逃到江南,吳芮的兒子吳臣把他騙去殺掉。
趙王張敖。張耳給陳馀打敗之后投奔漢王,后來跟著韓信去打陳馀,陳馀死后,便立他做趙王。張耳死后,兒子張敖,接續下去。又尚了魯元公主。高祖走過趙國,張敖出來迎接,甚為恭敬。高祖卻“箕踞嫚罵”,趙相貫高不忿,就想謀弒高祖,事情沒有成功,倒給人家告發起來。同謀的人,都圖個自盡。幸而貫高挺身到京,力白張敖并不知情,張敖的性命,才算保全,然而趙王的位子,卻保不住了。這是前一九九年的事。
燕王盧綰。盧綰和高祖是同鄉,他的父親,就和高祖的父親,是好朋友。盧綰和高祖同日而生,長大來,又是好朋友。高祖擊滅臧荼,就封盧綰做燕王。后來高祖去攻陳豨,盧綰也派兵夾攻,陳豨差人到匈奴求救,盧綰也差個張勝到匈奴去,叫匈奴別救他。這時候臧茶的兒子在匈奴國里,對張勝說道:“你們何必急急攻陳豨,陳豨滅亡,連你們燕國,也保不住了。”張勝以為然。就叫匈奴發兵攻燕,好等燕國借此撤兵自救,不去攻陳豨。盧綰見張勝去后,匈奴的兵反來攻打,說張勝反了,就上書漢朝,請族誅張勝。不多時張勝回來,說明原因,盧綰才知道他都是為著自己,懊悔不迭,就隨意殺了一個人,對漢朝說是張勝。后來這件事情發覺了,漢高祖便叫樊噲去打他。盧綰逃出長城外。這時候,高祖已經病了,他和高祖畢竟是有交情的,時時在長城外打聽,想等高祖好了,親自進京來解釋。后來知道高祖死了,便逃到匈奴,死在匈奴國里。
只有長沙王吳芮,因所封的地方很小,而且偏僻,無關大局,所以沒有滅亡。當時所封建的同姓,卻有:
荊王賈。高祖的從父兄。韓信廢后,分其地,立賈和楚元王。英布造反的時候,劉賈給他打死。
楚元王交。高祖的同父弟。
吳王濞。高祖兄仲的兒子,英布滅后立的。
齊悼惠王肥。以下七王,都是高祖的兒子。
代王恒。就是文帝。代本來是封高祖兄仲的(仲名喜),仲為匈奴所攻,棄國逃回,才拿來封文帝。
趙隱王如意。張敖廢后立的。
淮南厲王長。英布滅后立的。
梁王恢。彭越滅后,立恢和淮陽王友。
淮陽王友。
燕靈王建。盧綰廢后立的。
“高祖刑白馬與諸侯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边@個真可算得把天下當一家的產業了。
高祖死后,形勢就一變,變做“外戚一系,內斗功臣,外斗宗室”的樣子。原來呂后的干政,不是從高祖死后起的。《史記》上說:“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高祖固然是個好色之徒,然而呂后的留守,卻不盡因“色衰愛弛”的緣故。高祖從滅掉項羽以后,重要的戰役,大概是自將,還要出去巡行,一年倒有半年不在京城里。這時候,京城里的事情,不是交給呂后,是交給誰?若說全權付托宰相,卻并沒這一回事,請看《蕭相國世家》自如。所以高祖死后,呂后出來管理朝政,她這資格,是早就養成了的。呂氏一系,又有許多人夾輔她,自然沒人敢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