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止之境:中國平安成長之路
- 秦朔 陳天翔
- 835字
- 2020-05-29 14:23:04
第一章
從蛇口出發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北島《回答》-
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歷經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歷史千回百轉,今天波瀾壯闊,未來浩浩蕩蕩。每個人都是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創造者。
在廣袤的中國市場上,有無數充滿創業精神和創新氣概的企業與企業家,他們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超越,都如涓涓細流,匯入江海,讓復興的航船離現代化的彼岸越來越近。
2020年,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開啟。
整整200年前,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32.9%,那是在自給自足的年代里,一個單一經濟體所能占世界經濟的最大比重。但在工業革命加速了全球融合、進入以市場為主導的時代之后,封閉的中國逐漸落后,甚至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境地。
以新中國成立為標志,中國現代化的百年復興真正啟動。在這部跌宕起伏的史詩中,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讓企業家精神得到了空前綻放,為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經濟年均實際增長9.5%,遠超世界經濟同期2.9%的增速,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也由1.8%上升到16%。2019年,中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突破41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很快就要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同時,中國的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未來30年中國將朝著高收入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新目標邁進。
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實現“中國夢”。
100多年前,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就意識到,“商富即國富”,“商務者國家之元氣也,通商者疏暢其血脈也”,“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然而,山河破碎,國無寧日,“以商立國”只是工商界的奢望。
改革開放后,中國終于踏上“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發展快車道,幾十年間跨過了發達經濟體一兩百年走過的道路。中國企業也從學人之先到創己之新,正在躋身全球引領者的行列。
“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對中國企業的新期待。
經世濟民,濟世及人,商之義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