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沸點(第二卷)
- 趙海峰
- 1212字
- 2020-06-05 11:26:58
二
年輕時代的阮籍頗有濟世之志,他曾登臨廣武山,這里是當年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古戰場,追古撫今,阮籍百感交集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沒想到這話一下子走紅,以后但凡心懷英雄夢想卻無法實現的人,似乎不發出這樣的感嘆便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心跡。
不過這也引來了怪事一樁,這話流行了幾千年,但到現在都沒有真正搞清楚,這個“豎子”到底說的是誰。
對此,有兩種不同解讀。一則指劉邦。劉邦在楚漢相爭中笑到最后,主要原因是他的對手項羽并非真英雄。在一個沒有真英雄的時代,只能讓劉季這小子成名。第二種說法似乎更接近本意,便是劉邦、項羽都是英雄,但他們早已遠去,剩下眼前朝中這些小人徒享虛名。面對著劉、項遺跡,阮籍悲嘆的是現世的寥落。蘇東坡理解如此,有人問他“豎子”是否指的劉邦,東坡先生回答說:“非也。傷時無劉、項也。豎子指魏晉間人耳。”
無論何種解讀,總之是阮籍沒有趕上好時候。
當時魏明帝曹叡駕崩,曹芳即位,兩個顧命大臣司馬懿和曹爽爭權,一時間曹爽占據了上風。阮籍三十七歲時,曹爽請阮籍出來做官,不少人看到曹爽得勢,排著隊去投靠,但阮籍卻保持了清醒頭腦,他預感到曹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所以找了個借口謝絕,果不其然,很快在“高平陵之變”中,曹爽變成了刀下之鬼。
現在該司馬懿出面了,在取得決定性勝利后,他立刻征召阮籍出來做官,在殺掉一些不合作不聽話的士人后,他迫切需要像阮籍這樣出身好、名聲好且有才華的大名士出來撐撐門面。
人生最難的就是這樣的抉擇,但再難也必須做出一個。在此狀況下,通常有兩條出路,一是積極投靠,忠誠賣命;另一條則是非暴力不合作。前者依阮籍的脾性,實在做不來,后者又怕惹禍上身,被司馬懿列入誅殺的黑名單。想來想去,阮籍選擇了第三條道路——投靠但不賣命。
具體的操作方式,還是老套路,一個字——喝。阮籍天天喝得五迷三道,少說話或者根本不說話,司馬懿本來也只想讓他出來撐門面,并沒有真心想重用他,所以雙方倒也相安無事。阮籍確實有兩把刷子,別人只能“小隱隱于野”,至多“中隱隱于市”,他居然做到了“大隱隱于朝”。
司馬懿死后,司馬集團的領頭人變為司馬師。阮籍從司馬懿的幕僚,也就相應地變為了司馬師的幕僚。換湯不換藥,他每個月按時領工資,但從不說任何人的壞話也不說任何人的好話,不缺銀子,又有空閑,因此阮籍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喝酒和寫詩上。
不過,裝一天容易,裝一個月也不難,但一裝好幾年,對阮籍來講,只能用痛苦來形容,雖然沉醉于酒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份苦痛。但是依靠醉酒逃避并非是一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酒醒后痛苦仍然存在。所幸在這個時候他發現朋友圈中有一個可以寄托身心的“群”。這個“群”的名字叫——竹林七賢。
實際上,這個名號是在后來東晉人戴逵所著的《竹林七賢論》中才被固定下來,所以如果在電視劇中看到這七位說:“我們竹林七賢……”,便可以“呵呵”以對,就像在某些抗日神劇中,有人振臂高呼“同志們,再堅持一年,十四年抗戰就要勝利結束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