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沸點(第二卷)
- 趙海峰
- 1111字
- 2020-06-05 11:26:58
阮籍:我的名字叫“糾結”
一
公元258年的深秋,洛陽城里一支提親隊伍招搖過市,引人注目。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上門了。前兩次都以失敗告終,并非女方的家長不同意,而是壓根兒就沒和家長說上一句話,因為這位父親每次都是酩酊大醉,不能言語。
這位看上去“不靠譜”的父親便是阮籍,今天已經是他連續醉酒的第六十天,再一次PB成功,刷新了個人新的紀錄。不過,他混混沌沌地過了兩個月,并非因嗜酒所致,而是因為另外兩個字——拒絕。
他要拒絕的是當時天下最有權勢的人物——司馬昭。
這位曹魏政權的實際掌控者為了拉攏名士,想與阮籍結為親家。這對常人而言,簡直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事,如果攀上了司馬家族這棵大樹,不單單是好乘涼,名利富貴也會滾滾而來。
阮籍不是常人,他心里一萬個不愿意,但又擔心直接拒絕會惹上殺身之禍,只好每天拼命飲酒,把自己搞得不省人事,奉命來提親的幾次上門都無法向他開口,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兩個月,阮籍用自己的堅持成為了最后的勝利者。
喝酒居然成了一種拒絕手段,在這點上,阮籍頗有心得。司馬昭身邊的紅人鐘會,對阮籍多有忌憚,想找機會與阮籍討論時政問題,意圖從中抓住把柄進行陷害,阮籍知道他的險惡用心,每當遇到鐘會,他都先把自己喝倒而絕不上鉤,搞得鐘會只能悻悻而歸。
經常泡在酒里,是阮籍中年以后的生活,他的一生并非從開始就混沌一片。
阮籍出生于公元210年,他的老爸叫作阮瑀,這個名字聽上去比較陌生,但如果說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想必應該知道這位也是牛人一個。阮瑀的師傅是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老爹,是東漢末期大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名師出高徒,阮瑀不僅文章寫得好,更彈得一手好琴。
阮瑀也是個“狂人”。他當年得到曹操的賞識,但是他卻看不上這位叱咤風云的一代梟雄,曹操幾次派人請他都無功而返,最后把這位大人物惹急了,他派兵將阮瑀隱居的山林團團包圍,放火燒山才把阮瑀逼出來。
阮瑀出山后,獲任司空軍謀祭酒,大概就是個軍事參謀官,不過參謀的不是如何打仗,而是幫著起草檄文。從此以后,曹操軍中檄文多出于他和陳琳之手。不過,他和陳琳的風格完全不同,陳琳寫的檄文通常酣暢淋漓,有時候會把對方祖宗十八代都拎出來罵一頓,讓人讀后感到很過癮,而阮瑀則是“先禮后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讀上去不像是叫陣,而像是敘舊,他所追求的是要占據道義的最高點。
遺憾的是阮瑀死得太早,四十七歲便撒手人寰,當時阮籍只有三歲。曹丕和阮瑀關系很好,經常一起吟詩作賦,阮瑀死后,曹丕非常悲傷,哀嘆阮籍母子的不幸,寫了《寡婦詞》和《寡婦賦》,并命王粲等人作賦以紀念阮瑀。
阮籍沒有讓早逝的父親失望,他自幼天賦異稟,而且非常努力,八歲即可以寫文章。“少年學擊劍,妙技過曲城”,他不僅習文而且還習武,逐漸成長為一個文武雙全的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