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格麗特王后:武士王后與玫瑰戰爭
- (美)雅各布·阿伯特
- 4405字
- 2020-06-24 17:52:30
第一章 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

精彩看點
一位真正的女英雄——兩次紛爭——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之爭——英法戰爭——爭端的源頭——愛德華三世的兒子們——黑太子——理查二世——岡特的約翰——選擇玫瑰——玫瑰的含義——四兄弟——理查叔叔們的野心——理查的個性——堂弟亨利——亨利和諾??说臓幎恕獙徟小嗬涣鞣拧嗬牟粍赢a遭沒收——一場革命——家族的老一輩——1422年——亨利六世的誕生和繼位
安茹的瑪格麗特是一位真正的女豪杰。她并非浪漫小說和傳奇故事里的女主角,而是現實生活中歷經磨難的鏗鏘玫瑰。她一生飽經風霜,歷盡坎坷,命運多舛,也正因如此,成就了她卓著的軍功。即使在整個人類歷史中,也很難有第二個人與她齊肩。
瑪格麗特出生并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歐洲西部風波乍起。兩次巨大而恐怖的紛爭席卷了法國、英格蘭及其所有附屬國,八方風雨在這片土地持續了一百多年。
第一次紛爭源于一場英格蘭王位繼承權的爭執。當時,各個王室家族對繼承王位的人選各持己見,齟齬不合。其中有兩個主要家族,他們分別是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世人稱這兩大家族之間的系列紛爭為玫瑰戰爭。玫瑰戰爭持續了數代。安茹的瑪格麗特是蘭開斯特家族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就這樣,她被卷入了這場戰爭。
第二次紛爭正值英法兩國爭奪領土。當時,英格蘭和法國正為現在法國北部部分領土的歸屬問題打得不可開交。安茹的瑪格麗特執政之前,該地區的大部分領土屬于英格蘭。盡管如此,法國歷代國王一直試圖奪回該地區的所有權——當然,英格蘭也從未停止頑強抵抗的步伐。這樣一來,包括瑪格麗特一生在內的這一百年間,英格蘭內外交困:對內,兩大王室家族為王位繼承權爭斗不休;對外,英格蘭不得不與法國和其他一些大陸國家對抗,以確保英吉利海峽南岸城鎮以及一些附屬公國長治久安。
想要完整了解瑪格麗特王后傳奇的一生,最好先了解這兩場戰爭的本質,以及瑪格麗特登上英格蘭歷史舞臺時,這兩場戰爭的進展狀況。本書將先從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王室家族的內戰開始分析。我曾在《理查三世》一書中提及這場內戰的起源和本質。但鑒于瑪格麗特在內戰中極為突出的歷史地位,還是有必要詳述這部分內容,并補充一些細節。
玫瑰戰爭最先源于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子女和后代對王位繼承權的爭議。14世紀初,愛德華三世統治英格蘭王國。他不僅在位時間長,而且被現代史學家公認為明君。英格蘭在他統治時期格外繁榮昌盛,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對法作戰時立下的赫赫戰功,也源于他通過戰爭占領了許多法國城鎮、城堡及地區,極大擴張了英格蘭的版圖。

愛德華三世。繪者信息不詳
當然,老國王愛德華三世的不世戰功離不開兒子們的協助。年輕的王子們驍勇善戰,在歐洲戰場上節節勝利。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隨父上陣了,隨著父親日漸年邁,他們的戰爭生涯也持續到成年和中年時期。
在這些好戰的王子中,最出色的莫過于愛德華王子和約翰王子。愛德華王子是愛德華三世的長子,約翰王子是那些順利活到成年的王子中的第三位,二王子則是萊昂納爾。愛德華王子作為長子,承襲了威爾士親王的爵位。為了區分他與其他威爾士親王,歷史上通常稱他黑太子。黑太子的稱號大概得名于他在戰場上穿戴的黑色盔甲——當他身披黑甲,與其他騎士一起出現在戰場上時,顯得超群出眾。
遺憾的是,黑太子未能子承父位。在歐洲大陸的歷次戰役中,他由于身體嚴重受損,不得不返回英格蘭,最終先于父親愛德華三世離開人世。而他的兒子理查則在老國王愛德華三世駕崩后繼承了王位,史稱“理查二世”。關于黑太子的生平及其在歐洲各大戰役中的卓越功勛,《理查二世》一書敘述得更完整。

黑太子愛德華。繪者信息不詳
約翰王子是老國王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個兒子,歷史上通常稱他為岡特的約翰?!皩亍币辉~是當時英語中發音最接近“根特”的單詞,而根特則是約翰王子出生地的地名。老國王愛德華三世在位早期,每當出兵征戰歐洲大陸,他都會帶上全家人一起出戰,因此他的幾個孩子都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不少孩子都是碰巧在哪里出生,就以哪里的地名作為名字。
下頁的圖是愛德華三世的家譜。其中,排在最左側的是愛德華三世和他的妻子埃諾的菲利帕。右側依次往后是他的四個兒子以及他們在英格蘭歷史上的后代。玫瑰戰爭就是在這四個兒子后代中的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王室家族之間爆發的。
符號“=”代表婚姻。除了家譜中列舉的名字,還有許多后裔的名字沒有列出來,希望這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這段歷史。
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王室家族之間爆發的戰爭統稱為“玫瑰戰爭”,之所以這么稱呼,是因為它們恰巧選擇了白玫瑰和紅玫瑰作為家族徽章——白玫瑰代表約克家族,紅玫瑰代表蘭開斯特家族。

愛德華三世譜系表

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分別選擇白玫瑰與紅玫瑰作為家族徽章。繪者信息不詳
大家可能會想,即使有王位繼承權的爭奪,通常也只有長子和次子的家族才有可能介入爭斗。然而,讀者們應該已經注意到了,在上文的譜系表中,蘭開斯特公爵和約克公爵分別是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和第四子。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愛德華三世的長子和次子及其后代在王位爭奪戰中很快就出局了。
愛德華三世的長子這一脈很快就失去了合法繼承人。首先,威爾士親王黑太子先于自己的父親愛德華三世離世,他的王位繼承權隨即落入他兒子理查二世手中。不久之后,老國王愛德華三世駕崩,理查二世即位。作為長子長孫,理查二世的繼承權無可爭議,他的叔叔們也默許了這個事實。但事實上,他們非常希望親自掌控國家。當然,理查二世成年之前,他們尚且能以理查二世的名義操控一切。
理查二世即位初期,英格蘭民眾對他的統治相當滿意。但后來,他變得沉迷酒色、邪惡墮落,他不僅作威作福,還征收苛捐雜稅壓迫人民。最后,民眾怨聲載道,極度厭惡他本人以及他的統治手段。對于理查二世的叔父們而言,這種狀況簡直再好不過,因為他們可以利用民眾的怨憤,設計陰謀詭計,趁機謀取王位。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在全國極大提升了自己的權力和影響力,還相應地削弱了理查二世的威望。當時,他們對自己當下的權力和勢力別提有多滿意了,他們覺得,似乎不必公開反叛,王位就會落入他們手中。
理查二世有一位跟自己年紀相仿的堂弟。一系列異常事件發生后,這位年輕的堂弟最終起兵反抗理查二世的統治。他就是理查二世的叔父岡特的約翰的兒子,名叫亨利·博林布魯克,也就是家譜中的亨利四世——成為英格蘭國王后,他開始使用“亨利四世”這個稱號。

理查二世。繪者信息不詳
理查二世的這位亨利堂弟曾跟一位名叫諾??说馁F族起過爭執。事實上,那個時代的貴族經常會卷入各種紛爭和宿仇,有時是領主軍隊之間的常規戰斗,有時則是個人之間的決斗,無論哪種情況,他們都會不顧一切地參與其中。在個人決斗中,爭執雙方會求助于萬能的上帝,他們相信或聲稱相信上帝必會將勝利恩賜于正義的一方。這些個人決斗都有莊嚴的典禮和儀式,舉行的方式也極為公開和正式。在那個時代,決斗作為公共法律的一部分,同時得到法律和行政機構的認可。下一章在論及那個時代的風俗和禮儀時,完整記錄了一次決斗的全過程,更加細致地展現了許多決斗細節。
獲悉自己的堂弟亨利跟諾??酥g的爭執后,理查二世頒布法令,命令他們通過決斗解決爭端。根據理查二世的指示,雙方全副武裝,出場準備決斗。大批民眾聞風而至,希望見證這難得的一幕。理查二世親自主持了這場決斗。
然而,就在決斗即將分出勝負時,理查二世突然終止了比賽。他宣布雙方都有罪,并簽署驅逐法令,將二人同時流放到國外。隨后,二人遵從王旨,準備離開英格蘭。這件事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大家普遍認為,理查二世的這些安排很明顯是要打壓亨利,他的目的昭然若揭。亨利是王位的第一順序繼承人,他不僅富可敵國,而且深得民心。這樣一來,與理查二世的不得人心形成了鮮明對比,亨利成為大家普遍同情和贊許的對象。當亨利出發前往南部海岸,開始自己的放逐之旅時,民眾聚集在他經過的城鎮,仿佛迎接一位凱旋的征服者,而非送別一位慘遭流放的罪犯。
這件事沒過多久,亨利的父親蘭開斯特公爵便去世了。理查二世非但不允許自己的堂弟繼承父親留下的巨額財產,還要將全部財產沒收充公:他借口亨利已經被剝奪了繼承權,由此將原本屬于亨利的巨額財產占為己有。面對理查二世的不義之舉,亨利義憤填膺。他決心起兵攻入英格蘭,推翻理查二世的統治,然后取而代之。

理查二世中斷亨利·博林布魯克與諾福克的決斗。詹姆斯·威廉·埃德蒙·道爾(1822—1892)繪
亨利開始實施計劃,他組建了一支軍隊,率軍橫穿英吉利海峽,登陸英格蘭。英格蘭的民眾紛紛選擇自己的立場,結果絕大多數人都支持亨利。關于亨利起義以及入侵的整個過程,詳見本系列讀物《理查二世》一書。在這里,我有必要提及的是這次起義的結果:理查二世被廢黜,亨利登基,蘭開斯特家族的成員首次登上了英格蘭的王位。
看到這里,讀者可能會疑惑,為什么爭奪王位的始終是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及其后代,而他次子的家族成員卻始終都沒出現呢?并且當愛德華三世長子的繼承人理查二世被廢黜時,他的后代為什么沒有站出來跟亨利繼續爭奪繼承權呢?原因就在于愛德華三世次子這一脈并沒有男性繼承人。我們可以從家譜中清楚地看到,萊昂內爾唯一的孩子菲利帕是個女孩兒,雖然后來菲利帕有一個兒子的確出現在了家譜中,即羅杰·莫蒂默,但羅杰·莫蒂默當時尚且年幼,并不具備為家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能力。
此外,亨利不僅聲稱自己因父親的繼承權而獲得王位,還偽造了母親一方的繼承權,竭力證明自己的母親是愛德華三世之前的一位英格蘭國王的后代,因此從母親這一方來看,他擁有更久遠、更正統、更合法的王位繼承權。英格蘭民眾本就希望亨利登上王位,對于這些解釋更是認同不已。這樣一來,亨利繼承王位更加名正言順了。然而,愛德華三世次子這個家族并非放棄了他們的繼承權,而是打算待時機成熟再出來主張自己的王位繼承權。
亨利四世在位十三年,他駕崩后,他的兒子——也就是上文家譜中提及的亨利五世——繼承了王位。蘭開斯特家族的這兩任國王統治英格蘭期間,英格蘭國內并未出現任何關于王位的紛爭。這兩位國王統治時,國王和民眾的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在英法之間的領土爭奪戰上。英格蘭對法作戰極為成功,法國諸省和城堡接二連三落入英格蘭手中。甚至到最后,幾乎整個法國都受英格蘭控制。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422年。當年8月,亨利五世駕崩,他的幼子亨利六世即位。當時的亨利六世年僅九個月。正如家譜所示,這個嬰兒剛一即位,就以亨利六世的稱號同時擁有英格蘭和法國的王權,而這位亨利六世正是本書的主角瑪格麗特的丈夫。亨利六世統治期內,蘭開斯特家族的王位繼承權遭到質疑,由此引發王位爭奪戰。在這場戰爭中,瑪格麗特一舉成名,向世人展示了她超凡的軍事才干。

亨利博林布魯克的母親是蘭開斯特的布蘭奇,她是英王愛德華一世的后裔。圖為蘭開斯特的布蘭奇大婚
接下來的章節將首先概括那個時代的風俗禮儀,談及亨利六世的早年生活,及其統治時期為對抗蘭開斯特家族形成的同盟。要想準確理解本書,這些介紹都是相當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