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客戶管理:始終堅持客戶第一

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成功?除了看營收額和市場占比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它能否為社會創造價值。多年以來,“顧客就是上帝”是人們公認的營銷準則。阿里巴巴的客戶關系管理也秉持同樣的理念。阿里巴巴始終堅持“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經營理念,把客戶的價值放在第一位,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客戶利益是企業價值的唯一源泉

我前兩天跟雅虎的一個同事交流,什么叫以客戶為中心。請在座所有的人記住,這是一個不變的道理,這是我做阿里巴巴8年從1995年到現在創業12年的經驗:以客戶為中心就是前1萬個客戶就是你CEO自己做,前10萬個客戶是你的團隊做,前100萬個客戶是10萬個客戶去做。能夠形成客戶幫客戶,你就創造了價值。如果客戶替你說好的時候,這東西真好,客戶不替你說好就是假好。今天全中國有3000多萬這么活躍的網商,我首先感謝的是所有的網商的支持。

引自2007年9月15日馬云在第四屆中國網商大會上的講話

企業是為什么而存在的?關于這個問題,人們向來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要為股東和員工負責,做到利潤最大化。也有的人認為,企業應當為客戶服務,如果離開了客戶的支持,企業將寸步難行,因此必須將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阿里巴巴選擇了后者。

不同于傳統企業,阿里巴巴是在互聯網的大浪潮中崛起的,它依靠的不是什么大老板、投資者,而是客戶的支持。起初,馬云去北京推銷中國黃頁,盡管這里是全國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最集中的地方,但他還是一無所獲,誰也聽不懂他的話。碰了一鼻子灰的馬云,無奈之下回了杭州。在離京之前,他望著車窗外的夜色,心酸地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樣對我。”馬云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的走向,他知道電子商務將會為客戶提供巨大的便利,于是投身其中,全力以赴,三年之后便創立了阿里巴巴。

馬云說過一個故事。他的妻子張瑛的父親在一個小鎮上當醫生,縣醫院想聘請他去縣里工作:“張醫生,你來我們縣醫院工作吧,醫院給你分房子,工資漲幾倍,職稱也高。”

張醫生聽完之后,沒有答應。

別人問他:“給你的工資比現在高幾倍,為什么不愿意去縣醫院當醫生?”

張醫生說:“每年一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鎮里就有很多人拎著雞蛋,提著鴨子和雞,帶著自己的孩子來我家。這些都是我救過的人。如果我搬到縣里,這些人要來找我就太麻煩了,很不方便。”就是因為這件小小的事情,張醫生拒絕了縣醫院的邀請。

馬云說,什么是客戶第一?這就是客戶第一!阿里巴巴之所以把客戶放在第一位,不是因為客戶可以幫他們賺錢,而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了客戶的價值。阿里巴巴不出售產品,而是在買家與賣家之間提供服務,因此阿里巴巴的價值取決于客戶的使用體驗,客戶是阿里巴巴價值的源泉。阿里巴巴從來不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有很多電子商務平臺,而中國市場則是電商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離開了客戶的支持,阿里巴巴終將會被其他企業代替。因此,馬云從一開始就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微語錄

利益最大化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它會使人變得短視,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發展。

要想賺錢,得先讓客戶賺錢

我馬云比其他大部分CEO要堅強的是,我不為錢干,永遠不把賺錢作為公司的第一目標。

你說到這個就要做到。最后你反過來看自己賺了很多錢,這是個結果,它不是我追求的目標。因為我自己堅信,如果一個人腦子里就想賺錢的話,他腦子里想的是錢,眼睛里是人民幣、港幣,講話全是美元,沒人愿意跟你這樣的人做生意。

引自2005年楊瀾對馬云的訪談

殘酷的市場競爭告訴了人們一個現實:要想長期發展,必須為客戶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作為阿里巴巴的領導者,馬云似乎從來沒有擔心過利潤來源的問題。對于創業,馬云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創業不能只盯著錢,要想賺錢,得先讓客戶賺錢。只有秉持著幫助別人、服務別人的信念,才能走得更遠。在馬云的領導下,阿里巴巴一直想方設法為客戶創造價值。馬云說:“我覺得一個公司要想賺錢,得先讓客戶賺錢。我們要把在阿里巴巴的會員服務好,我們更愿意把錢投到會員身上,會員賺錢了,我們才會賺錢。”

馬云的這種觀點,聽起來很不現實。大道理誰都會講,然而現實往往沒那么簡單。早年間馬云四處游說,向人們講述互聯網的神奇,以及他心中的偉大抱負,卻被當成了騙子,別人問他:“滿嘴跑火車,是不是做過傳銷?”在別人看來,眼前這個夸夸其談的人太不謙虛了,沒有一點兒腳踏實地的精神。但是馬云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信念,一直堅持了下去。

淘寶網成立之后,為了擊敗eBay,馬云推出了免費策略,很快吸引了一大批商家。當時,由于消費者普遍對網上購物充滿顧慮,所以選擇在淘寶網購物的人很少,這樣一來,淘寶商家的銷售額遲遲沒有提高,利潤也就無從談起了。也就是說,商家口袋里的1塊錢仍然安安靜靜地躺在口袋里,并沒有變成10塊錢。

阿里巴巴要做的不是從商家的口袋里把他們僅有的1塊錢全部拿走,而是要幫助商家把1塊錢變成10塊錢。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必須讓入駐的商家賺到錢,才能建立良性的商業生態。馬云經常提醒員工不要有太強的功利心,“要開始考慮賺錢的時候,是你幫別人真正賺了錢的時候。但現在,還不是淘寶收費的時機,因為市場還需要培育。就像幾年前我經常講的,如果阿里巴巴在路上發現小金子,不斷撿起來,當身上裝滿金子的時候就會走不動,就永遠到不了金礦的山頂”。

阿里巴巴的每一項產品和功能,都是為了幫助客戶賺錢而做的。無論是對商家還是對消費者,阿里巴巴都能幫到他們。對于商家,阿里巴巴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便捷的線上服務平臺,讓商家不必支付昂貴的店面費用,即可招攬到大批的生意,很多偏遠地區的商家正是借助于淘寶迅速走紅的。對于消費者,阿里巴巴同樣為他們帶來了利益,在網絡購物平臺上,消費者可以對不同商家的同類產品進行比較,從而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節省了時間和金錢。最初,淘寶的發展并不是很順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在這里買賣產品確實能夠為自己帶來利益,于是一傳十、十傳百,用戶的規模成倍增長。

馬云說:“如果客戶能通過阿里巴巴賺到100元、1000元,他們不會拒絕分給阿里巴巴1元錢。”這就好像只能徒步旅行的一群人突然有了開汽車旅行的機會,剛坐上車時他們會忐忑,等他們發現這種方式既快捷又舒適,并漸漸形成了習慣時,就會想要買一輛新車。

微語錄

客戶和企業存在利益上的沖突,客戶想省錢,而企業想掙錢,怎樣才能讓雙方和諧共處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雙贏——企業在掙錢的同時,也得讓客戶獲得一定的利益。

深入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

沒有比這個時代更好的時候,因為我們從來沒遇上現在的機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職責,有每一代的機遇,This is our time(現在是我們的時代)。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分別釋放了人的體能和能源,而我們在經歷的這一次技術革命,是在釋放人的大腦,在從IT時代向DT時代發展。很多年輕人不愿意接受現實,那你可以做出更佳的創新。

未來三十年,整個變革會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有人說超市不好賣,都是因為淘寶。但你沒明白,沒有淘寶也會不好賣,因為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個性化;而這,就是社會的發展。

引自2015年3月3日馬云在臺灣大學的演講:《從夢想到成功創業》

針對產品的開發,每一位研發工程師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傾聽客戶的聲音,發掘客戶的需求。這一點是最重要的,沒有需求的產品,是不會有市場的。

馬云曾經在央視《贏在中國》欄目上這樣說:“我沒有關系,也沒有錢,我是憑著自己扎扎實實的努力,逐漸走向成功的一端的。我相信關系特別不可靠,也不能憑關系。做生意不能憑小聰明,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客戶需要什么,實實在在地創造價值,堅持下去。”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標志著中國市場正式加入世界經濟的大家庭,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深遠。但是在當時,由于各種原因,中國的中小企業很難打入其他國家的消費市場,無法真正做到與世界接軌。馬云發現了這個問題,去北京向別人推銷中國黃頁時,提出通過網絡為商家提供供需信息和訂貨渠道,他說:“我可以建立一個中國最大的國際信息庫、信息源。”

雖然這次推銷沒有成功,但是馬云并沒有放棄。后來阿里巴巴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遇,及時推出了“中國供應商”服務,向全球推薦中國優秀的出口企業和商品,并且與國際著名的采購集團合作,如沃爾瑪、通用電氣等,他們共同在網上進行跨國采購。緊接著,阿里巴巴又推出了支付寶,解決了市場對網上支付的需求,又推出了淘寶網,解決了企業用戶對個人消費者的需求。

針對線上經濟和線下經濟的沖突,馬云在2016年的云棲大會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短短兩年時間,“新零售”就引爆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商業革命,深刻改變了品牌商和傳統零售業,并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價值。

由此可見,阿里巴巴走的每一步,都是緊貼市場需求的,推出的每一項功能,都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

客戶的需求并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馬云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這種現象:“20年前,一個姑娘到臨沂商場去買衣服,營業員說,我們這件衣服賣得特別好,昨天賣出500件了,那姑娘一定會買這件;如果現在的營業員再這樣說,那這姑娘可能就會說,謝謝,我希望臨沂就這一件。”

于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阿里巴巴逐漸形成了七大服務版塊:

(1)阿里系的電子商務服務。

(2)螞蟻金融服務。

(3)菜鳥物流服務。

(4)大數據云計算服務。

(5)廣告服務。

(6)跨境貿易服務。

(7)其他互聯網服務。

這些服務從各個角度滿足了客戶的需求。與此同時,馬云也在呼吁所有的制造業企業,抓緊學習,抓住改革,做出符合客戶需求的新產品。馬云相信,新制造的班車已經啟動,不加速自己的企業,不去擁抱未來的變化,不改革自己,未來10~15年,大家都會哭天喊地。

微語錄

必須先去了解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然后再去找相關的解決方案,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更大。

始終堅持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我們再看另外一家公司——迪斯尼。迪斯尼公司的使命是“Make world happy(讓世界快樂起來)”,所以迪斯尼所有東西都是令人開開心心的,拍的戲也都是喜劇,招的人也全是快樂的人。

另外一家公司TOYOTA(豐田),它的服務讓全世界都懂得尊重。有一個故事,在芝加哥的一個大雨天,路上一輛TOYOTA車子的雨刮器突然壞了,司機傻在那里,不知道怎么辦。突然從雨中沖出一位老人,趴到車上去修雨刮器。司機問他是誰,他說他是豐田公司的退休工人,看見他們公司的車壞在這邊,他覺得有義務把它修好!這就是強大的使命感和企業文化,才使得每個職員將公司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情。只有在這樣的使命感的驅動下,才會誕生今天的迪斯尼、今天的豐田。

我們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圍繞這個目標,任何違背這個使命感的事情我們都不做。所以有人會很奇怪地問我們:“你們憑什么做出這樣子一個決定啊?”我說:“我們憑我們的使命感。”我們推出一個產品,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產品是否有利于生意。我們推出“支付寶”也是這個原因。

引自2006年馬云在杭州師范大學的演講

馬云告訴員工,要相信客戶是“懶人”,最好的服務是讓客戶感受不到服務,在無形之中就把事情做完了。他說:“我不想看說明書,也不希望你告訴我該怎么用。我只要點擊,打開瀏覽器,看到需要的東西,我就點。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你就有麻煩了。即使在后來,使用淘寶和支付寶這些網站時,我也是個測試者。我和淘寶的總經理打賭,隨便在路上找10個人做測試,如果有任何顧客說,他對使用網站有問題,那么你就會被懲罰;如果大家都能使用,完全沒有問題,那么你就有獎勵。所以這個測試是確保每一個普通人都能使用網站,不會有任何問題,只要進入,然后點擊就行了。因為我說的話代表世界上80%不懂技術的人。他們做完測試,我就進去用。我不想看說明書,如果我不會用就扔掉。”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行業,也是一個以服務為導向的行業,誰的服務做得好,誰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戶。因此,阿里巴巴始終聚焦在改善用戶體驗上,讓用戶不需要進行繁雜的操作就能輕輕松松完成交易,而不必在售后等問題上浪費太多時間。為此,阿里巴巴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對已有的網站系統和商業模式進行優化。

為了改善用戶體驗,阿里巴巴要求員工必須具有同理心,也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設計師要體會用戶的感受,理解用戶的行為特點和行為差異,并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例如,在淘寶網上,消費者是主要用戶,無論是B2C還是C2C,最終的決定權都掌握在消費者手中。

淘寶的很多設計師自己就是C類用戶,他們會更加容易把握和理解C類用戶的需求,以此來指導產品的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憑借自己對用戶的了解,熟練地使用自己的產品,模擬C類用戶進行相關操作,從而避免了閉門造車。

阿里巴巴的設計力求簡潔。用戶打開網站,便可以看到最重要的信息,輕輕松松完成相關操作,而不必尋求客服的幫助和指導。簡潔不等于簡單,它是在設計師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根據用戶的操作行為、信息架構等因素得出的結果。這種設計方式,與界面信息的雜亂擺放完全不同,是一個滿足了用戶特定需求、具有流暢操作、賞心悅目的模式。

正是由于阿里巴巴相信客戶是“懶人”,才能真正做到把決定權還給用戶。用戶可以輕松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購物、消費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即使失敗,還有無理由退貨做保障。因此,阿里巴巴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業績也不斷上升。

微語錄

不要和用戶搶奪控制權。在幫用戶做決定時必須謹慎,很多時候還是要讓用戶自己進行判斷,并進行操作。

幫助客戶,不靠“輸血”靠“造血”

毋庸置疑,解決7000萬人口的貧困問題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超常規的思考與路徑。我所理解的扶貧、脫貧,可能與一些人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以前我們一提到扶貧,就想到要給別人錢,給別人物質,但大家忘記了,脫貧是一個持續成長的過程。從扶貧到脫貧,再到致富,是三個不同的階段:扶貧,是我們授人以魚,解決的是一時的問題;脫貧,是我們授人以漁,給的是技術,解決的是長久的問題;致富,則是造魚池、建魚塘,營造養魚的生態環境。我們應該教會他們造魚池、建魚塘和養魚,我覺得這才是我們這些企業家現在急需去做的事情。

引自2016年8月5日馬云在“加強東西協作,助力扶貧攻堅”主題論壇上的演講

阿里巴巴不是一家竭澤而漁的企業,它的價值觀是與客戶共同成長。阿里巴巴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客戶成功的基礎上。馬云曾多次表達類似的觀點,他說:“企業要想永葆活力,不能靠‘輸血’,要靠‘造血’。”幫助客戶,就是在為阿里巴巴培養未來的用戶,就是在為阿里巴巴“造血”,這是一種良性的企業生態循環。因為在阿里巴巴的用戶群體中,小微企業占據了非常高的比例,阿里巴巴這棵大樹是建立在眾多小微企業的基礎上的。

那么,該如何“造血”?馬云給出的答案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是一項長期工作,直接提供物質幫助,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提供就業機會,才是有效的扶貧方式。

阿里巴巴的“造血”方式是通過扶持中小企業表現出來的。對于阿里巴巴來說,追逐高營收、高利潤固然重要,但是也要保證廣大中小企業用戶們的合理利潤。阿里巴巴曾多次主動調低營收和利潤指標,以便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例如: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沖擊中國中小企業之時,阿里巴巴曾主動調低利潤指標,空出更多資源給客戶;2018年“雙11”前,阿里巴巴聯合50家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2000億貸款,以便為中小企業客戶降低成本。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阿里巴巴也在行動。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就曾提出三大戰略方向:全球化、農村市場和大數據云計算。馬云說:“中國有六億多農民,中國農村商業基礎設施仍然落后。但今天農村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手機普及率越來越高。特別是有了淘寶和天貓的城市消費者市場以后,農民可以直接和城市生活相連接。我們目前在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物流平臺和互聯網金融重新構建農村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這不僅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潛力,更是在解決數據鴻溝和信息平等,解決貧困發展上,阿里巴巴得以積極參與的機遇和福報。”

根據馬云提出的戰略,阿里巴巴將會在未來的幾年內,向農村地區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通過這種方式,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布下一張巨網。以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通過搭建縣村兩級服務網絡,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

2015年,國家提出了2020年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的目標。阿里巴巴積極響應,成立了“阿里巴巴脫貧基金”,以及阿里巴巴新型職業農民商學院,結合淘寶大學課程,為學員提供電商平臺,搭建管理、營銷推廣、品牌打造等指導服務,提高學員的農業生產專業技術和互聯網電商運營能力。

2019年7月16日,馬云參觀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并且表示將在東北投資。當天晚上,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同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數份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借助阿里巴巴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優勢,共同建設“數字龍江”。希望從思想觀念、市場推進、技術方面,真正激活東三省的機制,激發東三省年輕人的創新力,用數字經濟來推動市場改革。

扶持中小企業是為了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因為阿里巴巴除了核心電商業務以外,還有網上支付、云計算等業務,這些業務的發展需要依賴廣大的中小企業。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因此,無論是為了自己的使命,還是為了企業的未來,阿里巴巴必須與中小企業共同成長。

微語錄

互聯網市場從來都是一個新事物不斷出現的行業。如果企業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客戶的利益,就無法長久存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北区| 旺苍县| 大悟县| 桑日县| 静海县| 临漳县| 秦安县| 弥勒县| 吉林市| 航空| 林芝县| 个旧市| 建始县| 绿春县| 葫芦岛市| 昌宁县| 石门县| 达拉特旗| 仁寿县| 厦门市| 侯马市| 诸城市| 璧山县| 八宿县| 卓资县| 长乐市| 钦州市| 神木县| 文化| 正镶白旗| 广宗县| 柏乡县| 裕民县| 山阳县| 大埔区| 铁岭县| 建湖县| 富阳市| 奉节县| 玉山县| 岫岩|